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侃侃

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侃侃

身份证:3307241992XXXX3413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频繁地应用在高层、超高层、特殊功能的构筑物和大型设备基础等施工中,这些部位施工难度大,产生裂缝及质量通病的机率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使用,因此全面的质量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规范施工工艺,加大质量控制力度,才能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

1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始终保持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建筑规模的扩大也成为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现代化体系,各类先进的施工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去,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效率,另一方面又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及功能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当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程序、操作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循施工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施工目标的有效完成,这就要求广大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突破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点

顾名思义,大体积混凝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其体积较为庞大,这也是其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最为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所指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均在80cm以上,这一数值大大超过了传统混凝土的基本参数。正是由于其具有庞大的体积与更高的厚度,使得其拥有更加稳定的结构性能,适应了现代建筑工程更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当然,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且施工技术体系也必然会持续扩充。具体来说,当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2.1施工程序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涵盖了多样化的施工要素,因此环境相对复杂,这就使得各个环节的施工均会受到现场施工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庞大,加之其施工过程对于温度等环境条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施工的基本质量,需要配套更加复杂的施工程序,同时,也需要制备更高标准、更多元化的建筑材料。

2.2裂缝问题容易出现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更为常见,任何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会导致裂缝问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较为厚实,在现场施工中受周边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会产生更大的水化热,同时这些热量的散发相对较慢,从而使得内外部结构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为裂缝滋生提供了条件。而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也会严重阻碍工程进度的有效推进,这也就要求施工队伍必须选择更高质量的配套技术。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3.1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与优化

大体积混凝土对配合比例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满足基础工程设计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还应当合理使用原材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宜降低混凝土绝热升温为基本原则。通过试配能够有效确定配合比例是否达到要求,遵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基准配合比法计算各项原材料用量,并结合以往经验试拌调整,明确基准配合比,在此基础上掺入粉煤灰、外加剂等,提高混凝土使用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混凝土拌制及泵送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要求,确定搅拌机械的规格及数量,并由专门操作人员调试设备参数,并加水空转,使其内壁完全湿润,随后按照配合比例要求投放原材料,合理控制拌合时间,混凝土搅拌均匀之后方可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为尽量减少温度和水分流失,应加强覆盖工作。混凝土泵送之前检验其坍落度及和易性,且不得出现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禁止应用在施工之中。采用混凝土泵将其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规划管道路线,运输管道表面不得存在破损现象,在后期浇筑施工时,应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检验管道磨损情况,以免出现爆管现象。

3.3混凝土浇筑

全面清除模板内部的碎石杂物,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推移式或分层连续浇筑,科学规划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缝,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通常为400mm左右,层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内,以增强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若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层间间隔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为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程度,浇筑完成的工作面应及时振捣,在卸料点及坡脚处按照相关标准布置振捣棒,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的推移不断调整振捣棒位置,对浇筑面进行全面振捣,移动间距为400~500mm,以振捣棒半径为标准,避免出现漏振现象。振捣棒在作业过程中,应深入下层混凝土,确保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

此外,在即将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向模板边排出混凝土泌水,随后通过软轴泵排出水。如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厚浮浆,需在混凝土初凝前适当添加石子浆,并向混凝土表面均匀撒布,通过抹子整平,保证施工质量。

3.4混凝土的振捣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个浇筑带配备N台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布置振动器。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夜间施工中要有足够的照明保证可以看到底层钢筋。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以使混凝土表面均匀、平整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有显著沉落为准。振捣时,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

3.5混凝土养护

待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应严格遵循温控技术措施,加强后期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构件内外部温差过大,一旦超过其极限抗压能力,将出现结构裂缝。通过养护作业,也能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提升主体结构的抗裂能力。通常采用覆盖养生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保温材料,并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减少干缩裂缝。具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实际温度应力确定,应控制在15d以上,内外部温差不宜超过25℃。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若出现温度变化异常的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但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至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而其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需要从设计、施工、用料等多个方向进行努力,严格把控生产过程,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裂缝,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保障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斌斌.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213.

[2]李萍.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91.

[3]张洁.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4):38.

[4]王开鹏.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10):58.

论文作者:张侃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侃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