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护理查对制度的实践意义论文_张兴美

阿坝县人民医院 四川阿坝州 6246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应用护理查对制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住院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实施常规护理模式;A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联合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比两组住院患者在护理问题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临床出现护理问题方面,A1组明显少于A2组住院患者(P<0.05);在出现护理纠纷概率方面,A1组明显低于A2组住院患者(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临床选择护理查对制度进行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出现护理纠纷的概率,最终显著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防范护理;护理查对制度;实践意义

伴随着交通事业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严重外伤以及患有危重疾病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术室属于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其于医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患者的疾病抢救以及治疗体现出显著的价值。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为患者争取时间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的护理制度,存在较大概率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慌乱的情况,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抢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医疗纠纷的情况。对此针对工作人员要求其有效执行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进一步分析护理查对制度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在手术时防范护理纠纷中应用护理查对制度,最终能够将护理纠纷率有效降低,表现出显著的实践价值,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70例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随机分组。在A1组的35例住院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0岁-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7±3.12)岁;导致患者患病原因为:因为患有阑尾炎疾病的患者22例,因为需紧急手术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患者7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骨折患者3例,因为胃肠穿孔修补手术患者3例。在A2组的35例住院患者中,男26例,女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1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62±3.19)岁;导致患者患病原因为:因为患有阑尾炎疾病的患者23例,因为需紧急手术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患者6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骨折患者2例,因为胃肠穿孔修补手术患者4例。对比两组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A2组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护理模式;针对A1组患者,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有效遵守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针对患者在准备实施手术之前,直至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创建小组有效完成查对。到病房接患者时查,患者入手术间时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开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对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2】。②针对医院手术器械消毒的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效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针对无菌包灭菌标示进行认真检查,确定是否有效满足规定。③再次对患者实施查对,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完好以及是否合格对患者完成消毒;④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输血情况以及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之后由值班护士、巡回护士以及麻醉医师进行有效核对【3】。针对患者在实施输血过程中,针对患者于临床是否表现出不良反应需要进行认真观察。对于当前使用血袋,需要在完成手术后的24小时进行丢弃;⑤对患者完成手术后,关闭体腔前,对手术中所使用的相关器械、纱布、纱垫、针头等数量进行认着检查,明确是否同手术前一致。有效完成检查后,通知手术医师对手术切口实施关闭,避免于患者体内出现异物留存的情况【4】。⑥针对患者完成手术后,针对标本认真进行核对,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住院号、患者的床号以及患者的标本名称等【5】。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完成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临床出现护理问题方面,A1组明显少于A2组住院患者(P<0.05);在出现护理纠纷概率方面,A1组明显低于A2组住院患者(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护理查对制度的有效实施主要为了有效防止护理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护理查对制度,可以针对护理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进行对应干预,将护理纠纷率有效降低,最终显著提高医院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两组住院患者分别完成干预后,在临床出现护理问题方面,A1组明显少于A2组住院患者(P<0.05);在出现护理纠纷概率方面,A1组明显低于A2组住院患者(P<0.05),有效证明护理查对制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选择护理查对制度进行干预,最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护理查对制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崇海云.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与意义[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556.

[2]吴惠.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西部中医药,2014,5(6):131-132.

[3]邵彩霞,安淑君,王秋红等.门诊手术室护士查对制度执行细则[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4):138.

[4]韩江琴,高义云.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3):452-453.

[5]陈俊香.探讨手术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68.

论文作者:张兴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护理查对制度的实践意义论文_张兴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