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的发展_民族问题论文

“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的发展_民族问题论文

“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1)03-0017-0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根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国内形势的 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个形成和深化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指出:“我 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期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回答这个 问题的。”[1]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们正在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 眼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并大胆地进行新的实践,在实践中不 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体现,为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胜 利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江泽民同志“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新世纪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发展的理论指导。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我国民族 问题的理论和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民族工作思想中都有体现,从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理论,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 族工作思想,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毛泽东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 理论之后的新的发展阶段。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民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也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民族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包括生产力在内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不断地 从低序向高序演进,从奴隶制民族到封建制民族,再到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中国 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建立前大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有些民族还处在封建农奴制、奴 隶制社会形态,有些民族甚至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民族在国家的帮助下 ,跨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跨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因此,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 的落后,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落后。一个民族要发展成为先进民族、文明民族 ,就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民族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及将来的消亡,都与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系统、全面归纳我们党运用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政策 时指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社会主 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 根本任务。”[2]这是江泽民同志根据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生产力标准”理论引入民 族理论和民族工作领域,第一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给 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提出了重要课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时 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论断,是根据马列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和民 族问题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实际,即人们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实际和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滞后的实际,抓住主要 矛盾解决问题的典范,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思想的一大发展。根据江泽民同志的 这个论断,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要不断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 展,不断地推动先进科学技术等先进生产力的运用和发展,不断地推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科学 文化 素质的提高。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协调作用下,综合 实现民族的民族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 的提高。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概括表现为民族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内涵广博的概念。文化外显或潜隐地指导着、支配着物质与精神生产、物质生 活与精神生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是以社会共同享有且共同传递的知识、信仰、道德、 艺术、教育、法律、心理、习俗总体系及其物化形象的载体。[3]也就是说,文化既是一种 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

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有利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健康 的、向上的、科学的文化。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标 志。因此,人类的先进文化应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根 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映和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反映时代 特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就是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4]“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 科 技、文化和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水平和身 体素质,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内在 要求。”[5]“要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6]“巩固和扩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是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7]江泽民同志在这些论述中,明确指 明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必须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吸收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文 明相结合,发展体现民族特色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指出了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是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

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民族政策中的根本政策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 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56个民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类社会及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推进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全人类解放的前提是阶级的解放,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 民族的平等,全世界各民族完全平等的实现是全人类平等和自由发展的实现过程。在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中,保障各民族获得平等地位和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人民当家 做 主,实现国内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保卫国家统一,这既是国 家的利益,又是国内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 同繁荣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8]“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 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 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9]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11月7日全国统战 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人民 根本利益所在。”[10]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并实施少数民族地 区脱贫致富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是代表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的重大的理论抉择和伟大的实践。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我国一些地区,由于社 会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我们过去工作上的某些失误,新中国建立已几十年 了,但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文化素质不高,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达一亿多人,其中 少数民族几千万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89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减少到五千多万人,20世纪 结束时基本解决了脱贫致富问题。近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时刻关注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扶 贫工作原则、政策和措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在20世纪末适时地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的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极其深远的 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将对21世纪中国发展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是系统工程,其 着眼点不仅仅是解决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问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后续发展和西部地区经 济的加速发展问题),而且着眼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稳步地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适时地加强边疆建设,巩固边防,加强国家的统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论从经济角 度,还是从社会、政治角度,还是从国防的角度讲,应该说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的战略工程,这一工程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在酝酿和形成过程中已体现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 ,促进了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式提出和进一 步深化,又为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使民族理论蓬勃发展 。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新世纪民族理论发展的方向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我国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始 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1]我们学习“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就要学习掌握精神实质、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 各条战线和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切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

中国的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原理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实际 相结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各个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直指导和影响着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特别 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突破,指引了中国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理论上的诸多理论突破,都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新的理论 密切相 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将指导和促进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的新 的发展。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 族理论基本原理,坚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是解决中国 民族 问题的理论基础,必须坚持,不可动摇。我们必须以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中国 当代的民族问题,并不断地加以解放。那种不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只从文化的角 度看待民族,把民族认定为文化共同体,把民族的本质看成是文化关系的观点和做法;那种 只热衷于引进西方国家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方法,来试图解释和解决中国的与民族有关的问 题的想法和做法,都无助于中国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引起思想混乱,甚 至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中国的民族理论就是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是适合于中国实际的民族理论。学术上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民族理论概念、用词 、观点都必须跟随或模仿西方国家学术界。中国的“民族”概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中相关论述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而确定和使用的概念,有它自身的特点,没有必要为了与 国际接轨而用“族群”概念替代。实际上内涵不同的这两个概念是无法替代的。当然,坚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绝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要 站在时代的前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要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新观点,吸 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包括借鉴西方国家学术界研究成果中的合理的方法和观点,来不断地 充实、丰富中国的民族理论,这样与时俱进的中国民族理论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 作提供理论指导。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不断地研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 地解决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的 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要从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当前中国最大 的实际是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由此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到民 族问题上,就是“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 经济和文化的进展。”[12]我们要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这一基本情况要有基本的认识,只有这 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民族问题。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党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及其实施, 为 我国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提供了绝好的机遇。新世纪中国的民族理论研究应把西部 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重点,系统地、深入地研究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主要 表现、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解决对策。在研究中始终要注意先进生产力的运用与西部大开 发进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生 产力中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的提高,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的民族理论,过去对民族文化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更多地从发展民族文化政策的角 度进行了研究。文化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比较集中表现的一个方面,又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方 面,固而应该重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作用问题,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各少 数民族只有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既保存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现代文明的 优秀部分,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发展。民族文化的广泛、深入研究 是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又一个重点。

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研究现实中的民族理论问题,发扬马克思主义理 论勇气和理论魄力,敢于探索和科学地回答现实民族问题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民族和 民族问题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已存在了数千年,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探索至少也有数百年 。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深化,但还不能说达到终极认识。 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客观实体,民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结合新世纪民族问题的特 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这必然涉及到民族利益是什么和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 。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认真研究上述问题。列宁曾在俄国十月革 命胜利不久指出:“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的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使 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的惟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 ,就是创造条件来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 突的一切可能。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坚信,只有对各个民族的利益极其关心,才能消除冲突的 可能,才能消除互不信任,才能消除对某种阴谋的顾虑,才能建立语言不同的人们、特别是 工人农民的互相信任……”[13]重温列宁的这段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民族本质、民族利 益、民族意识等实体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是新世纪民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4.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视角,把中国的民族 问题放在世界民族问题大环境里,在中外民族问题的对比研究中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正走 向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时代和国际环境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不 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影响而孤立发展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是互相影响、互相联 系着的,民族问题也不例外。因此,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不能只考虑国内的环境,必须考 虑到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民族问题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民族问题 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适 当的政策措施加以调控和解决。因此,对外国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外民族问题的比较研 究,又是新世纪民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总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指明了 方向。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运用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新世纪中国的民族问题,使民族理论研究达到新的理 论广度、高度和深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收稿日期:2001-04-15

标签:;  ;  ;  ;  ;  

“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的发展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