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论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论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张小良

中共云南省玉溪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但由于QoS提升需求的多样性,并且运营商的网络环境尤其是无线网络资源的变化,造成很多QoS能力调用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甚至增加运营商网络负荷。用户位置不固定,在不同无线小区位置漫游移动,导致每一个无线小区内有着不同的QoS提升效果。在某些极端情况的小区,能力调用之后,QoS提升效果可能不理想,甚至会出现某些用户感知指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认为运营商提供的该次QoS能力调用为不合理收费,影响了能力开放业务的服务口碑。

网络电影呈现现状不仅是雷同,整体质量也偏低。在它的启蒙阶段,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捧与排斥,呈两种状态,一是电影爱好者对网络电影的追捧,他们热情地投入电影制作中,但未经专业培训,仅凭自己的热情,制作出的影片不能成为经典;另一方面,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电影人士对网络电影排斥,他们只想做好院线电影,并不追求网友需求。网络电影在初期呈一种草根经济、屌丝经济,影片质量低,故事结构混乱,画面烂俗,特效繁多。让观众误以为网络电影无门槛,随便拍摄放在播放平台即可。

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必须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突破资源瓶颈,立足精品、特色、高效,巩固烤烟,做大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做优畜禽;着力打造名优特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大营街幸福小镇、红塔古镇等一批高质量、辐射面广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接二产连三产”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搞好村庄规划建设。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山坝统筹、规划留白、产城融合等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推进村级层面“多规合一”,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暂时保留、搬迁撤并等类型完成村庄分类,科学审慎、积极稳妥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修订,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民居建设等,避免“摊大饼”和“千村一面”。当前,重点是要全力做好高铁新城片区民房规划建设工作。

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任务重、战线长,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三城”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农民主体、基层主抓,科学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寿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原本是作为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农副产品却逐渐演变成了农业生产废弃物[1],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日益加剧[2]。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扬州市近年来十分注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化。

统筹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以全省“城乡环境提升年”为契机,把“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引向深入。深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解决好村庄垃圾乱扔、杂物乱堆乱放、粪污乱排、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突出问题,加强村庄公共空间、庭院环境和风貌整治,改变“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按照《玉溪市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对照《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力争年内提升改造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15座,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050座。

突出生态宜居,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硬仗

在惠农带农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农业小巨人,培育壮大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外销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促进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合作生产,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让他们更好地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办法》将逃避追缴欠税纳入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的标准由“欠缴税款金额100万元以上”下调为“欠缴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换句话说,就是逃避追缴欠税10万元以上,税务部门便可列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即“黑名单”,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并将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严格监管和联合惩戒。

持续用力抓好农村集体土地清理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清理整治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工作。对拆除后的地块,在保障所在村(组)群众建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对土地进行复耕,搞好规划布局和项目策划包装,积极发展民宿旅游、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保障全区用地发展需求。结合村庄“四旁”绿化,尽量增加绿地面积,做到即拆、即用、即绿。巩固提升清理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防控制度体系,做到城乡违法违规建筑增量得到坚决遏制、存量得到全面整治、长效机制稳固建立。

在绿色发展上出新招。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绿色化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切实把优质“产出来”,安全“管出来”。

抓好“美丽县城”“美丽公路”建设。对标对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美丽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聚焦功能优化完善、环境美化亮化、管理服务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扎实开展“美丽县城”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拓展“增绿添色”“点亮红塔”“花城”建设成果,加强城市综合执法,依法整治未批先建、批后加建、私搭乱建以及侵占道路、河道、绿地、广场等违法违规建筑。下大力气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有序推进停车产业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以立体停车、智慧停车为代表的公共停车场,不断提升城市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四化”工程,统筹抓好昆磨高速红塔区段美丽公路建设。一是环境净化。对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违规广告、违规经营、乱拉乱堆各类管线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残墙断壁及彩钢板建筑,清除建筑物上所有广告标牌及高速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各类垃圾。二是建筑美化。对高速路两侧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改造提升,体现滇中民居建筑风格。三是夜景亮化。对高速路两侧可视范围及重要节点进行景观亮化,重塑昆磨高速城市夜景带形象。四是景观绿化。对高速路两侧重要节点、重要景观带及群众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努力将昆磨高速打造成为美丽县区先行带、绿色廊道示范轴。

持续深化改革,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各方面改革。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及时将土地承包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管好用好土地确权数据成果,提高承包地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农村土地清理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城乡违法用地防控治理工作责任制及行政问责制,各乡(街道)和村(社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动态巡查机制,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将违法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做好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工作,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调查,摸清红塔区宅基地基本情况。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明显的示范农场。统筹协调好涉农领域林业、水利、供销等各专项改革,加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保险政策,引导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省、市提出的2019年实现整体性脱贫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脱贫只是第一步的思想,始终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认真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完善防止返贫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真正有新业、住新房、走新路、奔小康。坚持把选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和方式,大力推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万企+万村”等模式,着力推动贫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作为长远之计,注重“富脑袋”与“富钱袋”并重,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贫困农户就业技能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加快实施转移输出就业、创业项目推荐、创业信贷支持等配套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个稳定的产业项目或有1个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力争实现转移就业一人、脱贫增收一家。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作为重要手段,着力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人畜饮水安全以及集体经济发展、空心村整治等突出问题,打好健康、教育、社保组合拳,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整体发展条件,防止产生“悬崖效应”。坚持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政治任务,以“立即改”和“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交账、验收不过关不收兵。

完善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治、天下安。要注重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合一”的治理新模式,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尽快出台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巩固拓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成果,采取群众认可的约束性措施有效遏制婚丧陋习、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强化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派管好第一书记,着力整治“慵懒滑横”村干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有效途径,注重现代治理理念、手段与传统治理资源相结合,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压实强化组一级的职能职责,使农村议事决策和管理服务机制贴近群众、精细有效。持续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恶霸痞等违法犯罪,坚决防止黑恶势力侵蚀扰乱乡村组织,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教育,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综治维稳工作,加大基层“微腐败”惩处力度,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安全感。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标签:;  ;  ;  ;  ;  ;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