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与新知识接触的初期阶段,所以年龄比较小,加上现行的几个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等相关要素,小学的数学教育一直是一个要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数学课程秩序是所有小学的数学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教育技术,完善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优化当前阶段下的一些问题,以此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现状
1、教学情境设计不合理
当前阶段下的数学课程中普遍存在了教学情境设计不当,课程针对性不强。因此如何创造合理的教学状况,对于教学素材进行有效的选择,为其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当前阶段下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环节。根据目前的统计,大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的案例和素材基本上都是从生活中引入的,其中也有典型的例子,但总归也很勉强。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严重忽视了教学的针对性,使创设的情景脱离了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极小,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沉。
2、教学模式不合当前形势
教育方法选取的不当也是当前数学课程只能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接触计算阶段的基础课堂,但由于大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灌输式的学习、极大的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无启发教学方法,缺少一些思考探索和提问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思考,而且一旦离开课堂,就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而且从“填鸭”到“听鸭”的转变仍然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被动的接受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不利。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很困难的,长期化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很难形成正确的逻辑构想,不利于小学数学的学习。
3、缺乏有效奖惩机制
不适当的、不公正的、不合实情的奖励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不利的,太多的称赞反而违反了教育的初衷中的发展性评价。学生对于自身进行了突破,并回答了难度较高的问题时,而且该问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代表性时,进行相应的奖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只有学生模仿、反复他人的观点,这种奖励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过去的话,学生就会失去自我,导致教学过程的无效化,违背了教学开展的初衷。
二、具体对策实施策略
1、营造参与式课堂学习氛围
改善数学课程的氛围,与学生进行互动。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成长,新的授课更加受到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积极构筑来获得。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学生是作为学习主人公也是教育的主要要点。因此,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方面必须根据各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各学生帮助参加数学教室授课是有利的。建立参与教师和学生对话的参与型学习环境。另外,与数学知识的展示的动静相结合,学生必须要注意学习数学知识,以自主求知的方式来学习。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发展与进步,提升学生数学整体水平能力。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建立适当的教育状况,建立促进环境促进学的小学数学教育状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他们应该在愉快、有趣的教育氛围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例如,可以适当地导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激活元素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将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更多的引导学生对于数学课程进行学习,有效的避免了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对立,相反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主动起来,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3、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进行评价需要秉持一个适度原则。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环,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评价并不是表达学生的表现,而是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发挥发挥良好的激励和批评的功能,有助于调查学生的疏漏,及时弥补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信和动力,使适当的批评能够帮助学生认同的方向,知道如何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为学生营造一种高效的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氛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摸索全新的、恰当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兴趣,积极学习。作为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学习要求,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扎实的知识点上充实记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颖奇.真知灼见源于多思善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59.?
[2]郝思雅.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8(22):81.
论文作者:曹亚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阶段论文; 小学论文; 数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