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1600
摘要:深基坑施工中,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提出技术要求,实时检测隧道沉降变形状况,施工过程中,严格作业人员遵循科学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确保地铁结构和运营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法了解深基坑开挖现状,明确既有地铁隧道的工程设计内容,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施工,及时处理好变形问题,便于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既有地铁;结构规划;深基坑工程;设计过程;主要技术
前言
由于深基坑施工中,局部的平衡力被打破,不仅影响地应力分布,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既有地铁结构的保护,严格控制变形问题。根据深基坑工程概况,考虑如何完善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的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加强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积极提高专业及时,强化地铁结构保护[1]。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有效保护,根据既有地铁结构对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影响,实时进行现场检测,提高安全防护,及时采集监测数据,增强作业人员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正确认知。
1.深基坑工程概况
某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涉及深基坑工程,基坑东西宽212m,南北长193m,基坑深度最深为18.7m。深基坑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先了解既有地铁隧道工程的整体情况,从深基坑工程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场地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灰黄色粉质粘土、灰色淤泥粉质土,由于土层分布不均匀,因此施工过程面临一定困难[2]。为提高工程质量,作业人员在管理人员带领下,有效将基坑开挖面积控制在4524.8㎡,基坑形状为长方形,基坑外侧与邻近隧道平行。及时处理好深基坑工程,加强隧道工程保护,基础结构地板厚度为1402mm,主体部位运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结构设计的影响
2.1重点保护
对于深基坑工程,作业人员要考虑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从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施工技术创新,加强方案规划[3]。对于深基坑工程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均采用防护措施,根据多年来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完善,保护好地铁,为了促进施工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将基坑划分为多个施工任务,有计划的一步步推进,便于将施工任务分解,提高作业效率。对基坑部位进行防护,及时采用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等进行内部支撑,同时利用钢管进行加固处理,很好的保证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果[4]。
2.2降水处理
由于开挖工作与降水处理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作业人员及时分析降水对基坑的影响,考虑环境因素后,在基坑外围设置观测井,便于进行现场检测。进行井水压力测试,采取按需减压的方式,加强井水量观测,及时确定井水的出水量及规定压力值,严格控制承压水。
3.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项目设计方案完善
3.1关键设计
最大限度减少基坑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根据深基坑施工图纸,及时开挖基坑,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得出深基坑工程建设中保护既有地铁隧道可采取以下方案:(1)利用地下连续墙作为主要的围护结构,两墙合一法在连续墙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比如连续墙深度为36mm,厚度为780mm,采取双向水平支撑措施。(2)成槽施工中,提高对地下墙状态的关注,尽量减少连续墙作业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将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主要加固体,同时在地铁外围侧设置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强化加固处理[5]。(3)基坑底部采用水泥搅拌桩,避免地下连续墙发生位移,利用水泥土搅拌桩来进行加固,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坑底的水泥掺量为20%,基底水泥掺量为10%。
3.2支撑施工
深基坑支撑施工中,作业人员采用先远后近的方式进行施工,一次分区、分块,坚持平衡的施工原则,对支撑部位进行强化施工。开挖施工之前,先计算土方工程量,将相应任务进行分区设置,保证每道工序都可以顺利进行,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先做好支撑再拆除多余部分,比如拆除环节,使用专用机械进行拆除处理,做好周围部位的支护处理,更好的确保了防护措施运用的实效性。
3.3现场监测
采用自动化现场监测法,监督既有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加强深基坑工程建设的关注,便于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施工之前,先进行定点放线,确定地铁边线的准确位置及既有地铁隧道与深基坑工程的实际距离,在薄弱环节做好标识,及时获取相应的施工数据。加强变形状态检测,对重点部位进行防护处理,确定施工监测初始值。对开挖部位进行严格监控,考虑到基坑施工的风险很大,同时涉及到专业技术,因此对作业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技术规定,采用自动化静力水准监测,了解基坑变形情况和平面位移的程度,将隧道变形量控制在0.5mm范围内,对安全隐患及时做好心理准备,注重安全事故预警。
位移监测中,作业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科学预测基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时刻关注地表沉降、局部应力释放等情况,对基坑底部进行加固处理,对于底部隆起的部位加强变形、加固监测,以免发生地铁隧道侧移。监测中发现左边隧道最大位移为7.23mm,右边隧道最大位移为12.13mm,由此可见:右边隧道对土体开挖的影响最大,为了及时进行防护处理,以水平位移控制为目标,避免隧道位移向基坑方向移动,将右边隧道的最大位移控制在6.27mm以内。
3.4渗水处理
邻近隧道两侧采用水泥土墙作为主要的渗水墙体,采用槽壁加固法进行施工,提高深基坑施工的有效性。提高基坑的防渗水能力,合理控制深基坑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避免地下连续墙发生变形的变化,在墙体连接部位采用直径为2.2m的止水装置,增强围护部位的止水能力。加强风险预控,深基坑施工环节,作业人员注重对支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周边地层变形等情况的重点观察,减少基坑作业对地铁隧道整体结构的影响,注重险情监测和故障处理,现场作业中,技术人员及时开展抽水试验,并增设降水井[6]。发挥监理职能,及时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和隐患排查方案,重视险情预防,保证降水效果对右边隧道的影响,严格控制险情,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准确掌握基坑施工数据和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现场观测与支护处理,满足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为例,首先进行工程概况分析,然后分析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的改进意见,以此掌握深基坑施工技术。分析降水对基坑的影响,提高对地下墙状态的关注,尽量减少连续墙作业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加强变形、加固监测,关注地表沉降、局部应力释放等情况,采用槽壁加固法进行施工,加强风险预控,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完善深基坑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晓凤,姚爱军,闫旭丽,等.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及轨道结构的影响研究[J].施工技术,2018(5):22-22.
[2]郭延辉.昆明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稳定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技术,2018,32(5):255-260.
[3]吕高乐.软土地区双侧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的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8,24(05):100-109.
[4]曾晓鑫,丁文湘,彭玲,等.隔离桩间距对基坑开挖引起地铁隧道的位移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2018,13(1):17-22.
[5]银英姿,刘斌.深基坑开挖时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监测分析[J].建筑技术,2016,47(9):785-787.
[6]马程昊,姚磊华.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9):158-159.
论文作者:刘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基坑论文; 隧道论文; 深基坑论文; 地铁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论文; 位移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