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对策的科学发展_科学论文

老龄化对策的科学发展_科学论文

老龄对策科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龄论文,对策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年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科学,自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之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传播。在社会老年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各项理论和对策的研究工作,在人口、经济、社会、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和所提出的各项对策,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可以说,10年来对策科学的进步,推动了老年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下面,我就几年来老龄化对策科学的发展谈几点意见。

1 对人口老龄结构发展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摸清了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对策研究打下了基础

以往我国理论工作者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如何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的素质,通过降低生育率以求得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在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之后,我们开始了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问题。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二周期援助的P54项目中,使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假设了五种生育率和二种死亡率的变化,对未来我国人口发展进行了为期70年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所得的10个方案都说明在世纪之交,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1世纪40年代之前,老龄化程度将逐步加深,21世纪40年代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这一预测的结果,揭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这一研究,摸清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制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问题的对策,为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带有战略意义的准备工作。

在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成因的研究中,老龄科学工作者根据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原理,探讨了发达国家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出生率的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必然会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转变,由多生转为少生。所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人口的老龄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而逐步下降的,而中国的出生率下降,是计划生育政策起了促进和加速作用。所以,中国人口老龄化其速度和进程是相当迅速的。这种特殊性给中国制定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增加了紧迫性和困难。

为了解决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人口学方面,老龄科学工作者对我国人口政策作了探讨。在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国度里,要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简单地采用提高生育率的办法,从人口学角度看是合理的,但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不可行的。用提高生育率的办法,只能使我国人口数量进一步膨胀,加重社会负担。为了解决控制人口总规模和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这个两难的矛盾,经过多年研究,老龄科学工作者认为必须制定这样一个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它的着重点应该是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只能实行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渡过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在适当时期调整生育率,逐步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合理。这种兼顾人口规模,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的发展战略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国策,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充分利用低抚养比时期发展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问题的根本对策

通过对老年人口学的研究,认识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异同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进行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是一种超前的现象。在世纪之交时,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大大低于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发展水平,这就决定了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问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在这一点上,老龄科学工作者,从老年经济学的角度对老龄化对策进行了研究。

在中日比较研究中,了解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后,我们会发现从1982年到2025年之间,中国将经历40年左右从属人口指数(抚养比)比较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少儿抚养比已经下降,老年抚养比刚开始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同时,这个时期又是我国劳动力相对充足,劳动力相对年轻的时期,每年进入劳动力队伍都在几百万人。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时期”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所面临的挑战。

从80年代以来,老龄科学工作者正是从这样一个实际出发,从人口与经济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经济上为老龄化高峰到来作准备的问题。这些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要充分利用低抚养比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努力把劳动年龄人口变为生产人口,变为实际生产力的政策;为此提出了要改革我国劳动制度,就业制度,实行多渠道,多种形式就业问题;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使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的政策;为此,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能吸收劳动力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使工业结构更加适合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特点;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上,老龄科学工作者还研究了如何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问题。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发展的预测,老龄科学工作者还探讨了在下一世纪40年代以后,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有可能发生短缺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和鼓励退休劳动者再就业的办法,来挖掘老年劳动力资源,使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从人口与经济角度探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壮大经济实力,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实力毕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诸多问题,没有经济发展,是无法得到解决的。

3 重视发展观的改变,给社会发展以同等的重视

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人口老龄化必然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来,老龄科学工作者对社会发展诸多方面作了探讨,其主要成果在客观上认识到必须改变那种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的倾向,重视发展观的转变,给社会发展以同等的重视,以改变目前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滞后的状况,求得社会的全面进步,使老年人口同总人口一样,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在社会发展问题上,近年来比较集中探讨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在联合国援助的第三周期项目中,集中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乡老年人供养体系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四者组成的供养体系问题。根据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四者结合的供养体系中,着重研究了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过程中,如何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建立符合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如何重视家庭在现阶段养老中的作用问题。特别是在现有近1.2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由社会供养的3000多万老年人,虽然他们有退休金收入,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方面仍离不开家庭成员;在广大农村,老年人仍然还依靠家庭养老,所以,不可忽视家庭在现阶段养老中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经过探讨一致认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小型化、养老功能削弱,需要加强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改善现有家庭养老状况,制定相应政策,如补贴、减免税等,从制度上鼓励和实施家庭养老,给家庭养老以应有的地位,适应转轨时期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这应当成为现阶段解决我国社会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在对人口年龄结构发展趋势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现阶段,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70岁以下的低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口70%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的加深,高龄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将增加,带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也相应增加,对服务需要将十分突出。只有加强社会照料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也构成迎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的必备措施,引起了老龄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为此,老龄科学工作者对我国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如改革现有社区管理体制,使部门和单位设置的老年服务设施面向社会,实行社会化管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社区的配套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的功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努力建设为老年人服务的部门和行业,以便为老年人提供为洗衣、做饭、购物、清扫、护理等项服务;加强社区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等。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老年人众多的特点,近年来,老龄科研工作者还十分注意提倡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问题。在研究中,他们提出了群体老化是由个体老化所组成的这样一个重要论断。由于每一个体的需求是受经济水平、职业状况、文化层次、生活习俗等的影响,只有动员最广泛志愿者参与,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才能满足老年群体自身的不同需求。这些研究应当说都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人口老龄化与对策的认识,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 重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研究,探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

近年来,老龄科学工作者重视对老年病和老年健康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中,王梅博士提出的评价老年人健康的新指标,把健康区分为健康、带病、伤残和生活自理四种不同状况,使我们对老年期老年人健康状况有了新认识。这一划分对研究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对研究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对影响老年人健康因素的分析等,可以找到改善老年人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途径,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几年来,老龄科学工作者使用这些新指标,依据现有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老年期健康和带病状况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了解到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余寿期健康状况下降,健康期只占余寿的1/4,其他时间处于带病状况;对老年伤残期的研究,了解到男性老年人总伤残期为3.78年,女性老年人为5.12年,占余寿的1/4;对生活自理期的研究,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在余寿中大约有90%的时间可以自理,清楚地勾画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在了解了老年期老年人健康状况之后,老年科学工作者还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需求作了探讨,从研究老年人就医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入手,经过分性别,分城乡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男性老年人看病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看病手续繁杂”、“排队太长”、“交通不便”。女性老年人看病遇到困难“行动不便”、“排队太长”占第一位,没有“足够钱”看病占第二位。农村老年人看病主要困难是“没有钱看病”和“没有足够钱看病”。这种状况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现存医疗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的状况,为改善医疗服务和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障的目标提出了理论依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目前医疗保险事业的现状,城乡已就业的职工和退休老年人医疗支出,由国家包下来的办法,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广大农业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又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为了改变这种畸轻畸重的负担状况,老龄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实行个人(包括家庭)、单位和政府共同负担医疗费的新体制。除了国家投入之外,个人和单位都要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已势在必行。同时,要努力发展社区医疗事业,方便老年人就医。

从上述四个方面,我们把几年来老龄化对策科学的理论研究的成果作了描述。这些理论论述应当说是为老龄化对策,包括对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框架和依据。同10年前相比,这些论述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人口老龄化及所带来问题的认识,这些认识有助于解决未来我国老龄问题。相信随着对策科学理论研究深入,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问题政策也将会逐步完善,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标签:;  ;  ;  ;  ;  ;  ;  ;  

老龄化对策的科学发展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