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发展方向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6)07-0012-0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录下唯一的本科专业,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招生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性人才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7月28日,中宣部召开“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中央推进理论创新“四大平台”。在“四大平台”建设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着力强化理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人才培养上的基础性作用。在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环节,本科教学占据基础性地位。为了系统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情况,我们组织专门课题组,通过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查询”数据库以及各高校网站,对全国高校232个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324个硕士点和75个博士点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别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的研究报告,[1]现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作进一步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1984年创办以来,专业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各高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积极性。2006年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232个、硕士点324个、博士点75个。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学校和单位情况 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学校类型和层次来看,依托师范院校的比例占54.5%,排在第一位,这主要是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多依托政治学或教育学发展,在具体学位授予时也可以授予法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并且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列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将20世纪50年代师范院校的政治教育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两种类型,因此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综合类,占32.8%,其他占12.5%。也就是说,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要是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而师范类院校存在着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情况。从依托学校的层次来看,“985”高校比例偏低,仅占3.0%,“211”高校也不高,占9.9%,两者合计占12.9%,而绝大多数为普通高校,比例高达87.1%。 从依托单位情况和专业水平来看,21.5%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4.7%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两者累计为26.2%;73.8%依托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单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依托单位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单位,这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和平台课程的设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属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从依托单位的水平来看,依托单位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的有15.5%,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的有25.3%,两者累计占40.8%,也就是说,不到一半的本科专业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而大多数(59.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具体情况见表1)。 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依托学校和单位的分析来看,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主要为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具有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条件和综合实力支持。但从目前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层次和依托单位来看,学校层次总体较低,较少有“985”高校和“211”高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并且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单位学科实力较弱,依托单位专业平台较为宽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人才的培养任务。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情况 为了更为深入地探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232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抽样分析,在30所样本高校①中,本科专业培养的总目标是以综合性复合人才培养为主,具体目标主要是以下三个方向: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学政治课教师方向,占30.0%;二是党政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方向,占20.0%;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党政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相结合,占50.0%。进一步对不同院校类型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交叉分析发现,42.9%的师范类院校和33.3%的综合类院校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学政治课教师,其中不乏这样的表述:“为大部分学生将来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管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具备进一步进行教育硕士等后续深造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掌握中学政治课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从事中学政治、历史及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22.2%的综合类院校、66.7%的理工类院校和50.0%的其他类院校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无论何种院校类型,均有部分院校的培养目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的结合,而师范类院校没有出现仅仅将党政企事业单位政工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情况,理工类和其他类院校也没有将中学政治课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情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总体定位并不高,存在着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直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定位较少。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依据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和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等文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基础课有13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法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写作”;专业课有6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基本思想政治观教育”。课题组对各高校开设这19门必修课的情况进行评估,30所样本院校,开设门数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6,平均值为11.2,标准偏差为2.41。就不同院校类型、层次等差异而言,师范类院校平均开设数量为11.9,综合类院校为10.8,理工类院校为13.0,其他类院校为8.25,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与其他类院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层次院校之间、有无硕士点的院校之间、有无博士点的院校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 从总体上看,没有一所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专业目标开齐专业核心课程,多数学校开课率在60%左右,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4.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统计 根据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选取10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从样本高校对10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开课数量为1门的有3所院校,开设2门和4门的各有2所,开设5门的有12所,开设6门的有8所,开设7门的有3所。从各门课程开课率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每所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各26所,开课率为86.7%,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有12所,开课率为40.0%;开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各3所,开课率为10.0%,开设“自然辩证法”的有2所,开课率为6.7%,这四门课程开课率均未超过10%。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开课率而言,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有19所,开课率为63.3%,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有24所,开课率为80.0%。从以上两个指标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开设不足,距离本专业应“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课题组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与硕士点、博士点建设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衔接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依托学校和单位的情况如表2、3所示。从院校类型来看,博士点依托学校类型主要为综合类(38.7%)、师范类(29.3%)和理工类(18.7%),三者累计达86.7%;硕士点依托学校类型为综合类(26.9%)、师范类(13.6%)、理工类(29.3%),三者累计为69.8%。从与本科专业点对比情况来看,本科专业点主要分布于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硕士点主要分布于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博士点主要分布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博士点和本科专业点的院校类型分布较集中,而硕士点的院校分布类型较分散,与博士点和本科专业点的院校分布差别较大。 从依托学校层次来看,博士点依托学校层次中“985”高校为30.7%,“211”高校为34.7%,两者累计为65.4%;硕士点依托高校层次中“985”高校为12.0%,“211”高校为21.0%,两者累计为33.0%;博士点所在学校层次好于硕士点,硕士点所在高校层次好于本科专业点,本科专业点依托学校层次最低。 从专业层次的衔接来看,近60%的本科专业点无学科点支持,而70.4%的硕士点和52.0%的博士点没有本科专业点,且本科专业点与硕士点、博士点依托单位明显分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在办学层次、办学实力上与硕士点、博士点存在着衔接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一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科基础,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当“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3]并在必修课中设立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件”)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4]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介绍中,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5]然而,不同高校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层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从横向而言,本科专业点所属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设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等方向,存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区别,培养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培养的属性有待进一步明晰。从纵向而言,不同专业层次的培养目标设定的深化提升不明显,对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目标的区分度不大,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差别并不明显,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要求基本相同,没有凸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层次的独特特点。较少比例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定位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培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目标。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性问题 课题组将本、硕、博士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汇总(见表4)。从表4可见,从横向的同一人才培养层次不同院校比较来看,不同院校之间专业课程设置数量差别较大,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一致性偏低,反映出同一专业层次不同院校之间课程设置的异质性较大与混乱。从纵向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层次对比,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课程开课院校较多,但是从开课率而言,硕士生和博士生75百分位点课程的开课率已经下降到15.2%和5.6%,专业核心课程的深化并不明显。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和前沿课程开设数量来看,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的比例分别为15.2%、16.7%,前沿课程为21.2%、66.7%,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问题 从课程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属性来看,各院校一般设置了哲学类、教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等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国外马克思主义”从本科到博士层次开课率均很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课程中除“当代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随着专业层次的提高逐步深化之外,其余课程的开课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可见直接性的马克思主义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就不同层次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的专业性评估结果来看,均接近于正态分布,都存在部分核心课程没有开设的情况,培养方案的专业属性应进一步提升。因此,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凸显专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重视的问题。[6]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总体趋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后,特别是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列入中央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以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功能日益明显。新的发展形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战略定位、与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迫切现实需要相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自身发展情况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学科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建设时间最早、专业相关度最高、专业建设最为规范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研究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拥有同我国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平等的发展地位。但从全国232个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新发展形势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属性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进入到综合发展、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质、专业性、层次性、规范性和内生式发展。[7] 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质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但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构布局调查情况来看,依托学校在层次分布、类型分布及专业基础方面,与建设高质量和高品质的本科专业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结构优化,鼓励高层次、实力强的高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办好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提升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点所属院校的专业水平。从地域分布和学校类型分布来,也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需要构建相对比较均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来看,存在着办学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平衡的问题,各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高,而实力较弱的高校,则缺乏必要的专业建设的标准和底线。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需要全国一盘棋,从整体上进行推进,一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强并不代表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强,只有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都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最弱的高校也达到基本建设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协同机制,横向建立不同地域之间、不同学科实力的院校之间、同一层次院校之间的协同协助机制,纵向处理好单独具有本科点、硕士点或博士点的院校之间以及同时具有三个专业层次的院校自身专业层次之间人才培养的协调性,同时探索建立院校与社会力量、党政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机制,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来看是非常必要的。要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生源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由规模优势到质量效益的转变。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发展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后提出的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没有设立以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政治学所属的三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政治学中的普通本科专业,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特殊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是政治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自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和专业课程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需要进一步拓深和发展。因此,要在新的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一方面,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建设,加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展和加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和加深,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性、各学科专业点优势领域的独特性和现代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前沿性等方面还与专业属性存在着较大差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突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还得不到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依据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特色、提高学科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发展。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层次性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层次性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基础性作用的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相关文件对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目标进行了规定,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院校之间仍然存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区分度不高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来看,目前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8个,总计二级学科博士点32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2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1个,总计二级学科硕士点1579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直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空间十分巨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有硕士点324个、博士点75个);而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导性专业,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来看,其承担的基础性功能更为艰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层次性发展,既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内部的层次性问题,更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甚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的层次性关系,在当前情况下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人才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功能,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培养的大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培养的高度,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考虑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层次,提升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和层次深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层次性发展。 4.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规范性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之初,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快速进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也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位[2012]17号),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然而,自从1998年教育部综合改革将原社会科学研究司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合并组建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处合并撤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一直处于管理的真空,并且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着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矛盾现象。比如,尽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5年已经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与分门别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区分开来,并且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业务范围和主要相关学科,然而在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依然以分门别类方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课程并没有充分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中体现,存在着并不一致的现象。[8]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管理体制问题,出台和研制有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政策,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地位与作用、招生政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和领导管理进行相应规定,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准建条件和相应标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审核评估,对专业不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生导师在培养方案和招生目录中公开设立不属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人才培养过程和环节不够、教学和学科资源不足、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不高的高校,提出整改意见,从总体上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规范化发展。 5.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内生式发展 内生式发展是相对于外推式发展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推进下,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学科发展走了一条外推式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在教育部强有力支持和政策推进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依然没有走出对政策的依赖性,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于本身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依然离不开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只有在服务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专业学科发展的最大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既应寻求政策支持,为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要加强专业自身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和品质,实现内生式发展。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生式发展过程中,行业组织和专业学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科形成专业团队、行业圈子的重要力量。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研究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同根共运,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受到重视时,研究会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曲折”发展阶段,研究会的工作也受到影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良在研究会成立20周年时写道:“研究会成立以来的20年,是各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凝聚队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积极发挥助手作用的20年;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20年。”[9]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生式发展需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会和行业组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需要,汇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术骨干,组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引领学科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 ①样本高校为: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滨州学院、长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吉首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长治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毕节学院、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宜春学院、河海大学、许昌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台州学院、扬州大学、哈尔滨学院、嘉应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