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4300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以其中行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其中行急救护理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可最大限度的提升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必要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机体在遭受创伤后,因液体、血液大量流失,有效循环和微循环灌注缺乏,致使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属于危重急症[1]。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发生后24h内,是出血致死的高危期,此阶段内,机体血容量低,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处于酸中毒状态中,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有效的抢救,及时纠正患者的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状态,提升抢救成功率[2]。本次研究中,对急救护理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1±5.8)岁,11例为开放性损伤,23例为闭合性损伤。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7±6.7)岁,12例为开放性损伤,22例为闭合性损伤。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诊治、心理护理等。入院后,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并开放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 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紧急处理:紧急加压包扎,压迫止血。遭受创伤后,患者会产生剧烈疼痛感,引发神经源性休克,因此,可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mg,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不可应用杜冷丁,若患者颅脑遭受严重创伤,慎用杜冷丁,以防止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若患者腹部创伤不明,慎用杜冷丁,防止掩盖病情,引发误诊。为患者静脉滴注心血管活性药物,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低速。
(2)构建静脉通道:入院后10-15min内,应用套管针在上肢浅表大静脉处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输注晶体液,2500ml/h,给药过程中,注意血液、胶体液、糖皮质激素以及碳酸氢钠的合理使用,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3)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平卧位,解开衣服,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内分泌物。若患者有舌后坠现象,可用舌钳拉出,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并给氧,氧浓度45%,氧流量5L/min,以及时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监测血氧饱和度。
(4)体位护理:将患者头部和躯干抬高25°左右,下肢抬高20°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休克循环稳定性差,则尽量减少搬动和翻身次数,防止加重休克或引发血压波动。观察和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抢救。
(5)快速止血:根据患者的出血位置选择相应的止血方法,做好止血工作和术前准备工作,以有效纠正休克并快速扩容。
(6)观察患者病情行动态:生命体征: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以及脉压差变化,以尽早判别休克,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意识:早期休克,患者可能会出现激动、焦躁等情绪,休克加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表现,甚至昏迷,这时需紧急抢救。微循环系统: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和温湿度的变化情况,皮肤颜色和温湿度会受到血压和脉搏变化的影响[3]。尿量:最敏感的监测指标,可有效反映肾脏血液灌注状况。中心静脉压:密切观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输液速度。
(7)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接受诊治的过程中会产生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这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去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承受能力等,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案,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完善急救护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及时抢救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获救,抢救成功率为73.5%;观察组32例患者获救,抢救成功率为94.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X2=15.629,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患者均死亡,11例死亡患者中,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3 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发展快,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关键。由上述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表明急救护理可有效提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急救护理要求严格规范的按照急救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能够在患者入院后及时有序的开展抢救护理,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抢救的效率和效果,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4]。在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具备高度抢救意识,并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密切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诊治。同时,注意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更好配合治疗,为抢救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综上,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诊治时,有必要开展急救护理,以提升抢救成功率,尽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王超.创伤伴失血性休克60例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91-3592.
[2] 高秀梅,胡焕琴.急救护理流程在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7):36-37.
[3] 张洪婷.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研究[J].西南军医,2010,12(2):370-371.
[4] 贺光春,龚元媛,蓝天玉,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3):6-6.
论文作者:周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性休克论文; 成功率论文; 休克论文; 病情论文; 生命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