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中医院心病科
【摘 要】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会对心脑肾等脏器造成功能损害。近年来,中医研究不断深入,中医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以高血压疾病作为中心点,首先介绍了中医病理,然后详细阐述了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最后总结了临床治疗体会,为患者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耳穴压豆;临床价值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数据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11.26%,目前全国患者人数突破1亿人[1]。但是,该疾病并非无法控制,只要纠正错误的疾病认知,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遵医积极治疗,能够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中医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对此作出系统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高血压及中医病理简介
在我国,高血压具有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数据研究显示分别为50%、40%、10%,成为危害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患者在未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高血压不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在发病原因上,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会受到年龄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疾病因素等影响。
在中医领域,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是年老体弱、七情过度、饮食劳倦等[3]。其病位在于心肝脾胃等脏器,病理和风、火、痰、瘀、虚等相关,临床证型一般分为以下三类:第一,肝阳偏盛型,患者表现为头痛、口干、失眠、情绪不稳、急躁易怒、眼面发红等;第二,肝肾阴虚型,患者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面部潮红、腰膝无力;或者心悸、乏力、健忘、失眠、易怒等;第三,阴阳两虚型,心悸、气促、眩晕、乏力,面部和下肢水肿,夜尿增多;或者畏寒肢冷、胸闷、呕吐、突发晕厥等。针对于此,中医辩证施治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用药,安全性、有效性更高。
2 耳穴压豆治疗
2.1 选穴方法
首先手扶患者耳背,在对着光线下观察耳廓的状态,明确有无发生变形、变色等阳性反应点,并准确确定穴位。主穴:选择肝、肾、脾、角窝上、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降压沟。配穴:肝肾阴虚型患者单纯选用主穴即可;肝阳偏盛型患者可加用心穴、耳尖穴、神门穴。
2.2 压豆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最佳舒适体位为宜,术者一手持患者耳轮后上方,另一手用耳穴探针按压,找到患者感觉最疼痛的穴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将已准备好的王不留行子耳穴贴(取7 mm×7 mm 左右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置于中间) 贴敷于已选好的穴位上,并轻轻用示指和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注意:术者进行按压操作的指腹切忌与患者皮肤之间产生滑动,以免导致皮肤擦伤)。待患者产生酸、胀、痛得气感后,持续揉按20s,停歇10s,再揉压20s,重复揉压主穴5-7次、配穴3-5次。5天换对侧耳,胶布潮湿或脱落时应及时更换,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2.3 疗效解析
降压沟穴位于耳廓背面,具有明显的降压功效;角窝上在三角窝的上前方,也是常用的降压点。心穴主打止痛、安神养心;肝穴疏肝利胆,能够活血舒筋、清热明目;脾穴补血养血,通畅气血;肾穴补肾填精,具有保健强壮作用。神门穴清热止痛、镇静安神;肾上腺穴祛风、止痛、清热。皮质下穴止痛安神、补髓益脑,可以调节大脑的皮质功能[4]。内分泌穴具有活血调经、疏肝理气的功效;耳尖穴具有平肝明目、西息风清热的效果。
3 临床治疗体会
就目前而言,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促使血压达标,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用药一般采用降压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但缺点是部分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且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通过耳穴治疗疾病在中医领域比较常见,因为耳穴和人体的脏腑、经络具有密切关联,脏腑病变时,耳廓也会相应出现变色、丘疹等现象。耳穴压豆治疗能够刺激耳穴,神经冲动会直接影响躯体器官,从而调节脏腑和经络,促进气血平衡;有利于增强大脑皮层功能,实现降压效果[5]。
临床应用表明,耳穴压豆操作简单,治疗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患者容易接受,尤其针对不愿用药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压豆操作一般没有禁忌症,但妊娠哺乳期女性慎用,而且要减小刺激强度。另外,耳朵上存在破损患者不宜使用,操作期间若患者对胶布过敏,表现出红、肿、痒等现象,可以改用不过敏的材质;且避免胶布长期粘贴,及时更换[6]。除此之外,要对医师加强技能培训,确保辨证治疗、取穴准确;护理人员加强病情巡视,实施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高血压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防治高血压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耳穴压豆治疗方案遵循辩证施治的原则,和常规西医用药相比安全性、有效性更高,因此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疗效、体会作出系统分析,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喜军,付燕,李建伟等.情志调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85-138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07):579-616.
[3]任华,曾毅,徐岩等.耳穴压豆按摩在改善骨科患者术前高血压状况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34-35.
[4]周红芳.耳穴(降压沟)压豆治疗高血压病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7):65.
[5]郭秀媚,管霞飞.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失眠9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03):339-340.
[6]李萍.耳穴压豆对高血压Ⅰ期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16):54-55,57.
论文作者:杜晓军,孙明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耳穴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穴位论文; 因素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