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税区的运行状况及其发展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税区论文,中国论文,运行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
自199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外高桥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及在建的保税区有天津港、大连、深圳的沙头角和福田、宁波、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青岛、汕头、珠海、海南洋浦,其中多数已通过海关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比经济特区开放程度更高,优惠措施更大的保税区的建设,是在我国整个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区域经济开放进一步加快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本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一)保税区的选址。趋向沿海港口是世界各国保税区选址的一大趋势。我国保税区的选址具有以下特点:1.基本上都位于沿海港口城市内陆口岸及靠近沿海的内河港区,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有的直接就位于经济特区内如深圳的沙头角和福田保税区,对外交通联系方便。2.港口条件好。目前除深圳沙头角保税区是靠近边境口岸外,其余大都是水深港阔,条件优良的港口。3.以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城市为依托。4.我国保税区面积小,最小者是深圳沙头角保税区,面积仅0.2平方公里,最大者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面积也只有10平方公里。这样,就易于把保税区与周围地区隔离开来,创造出全封闭的投资环境。
(二)保税区的规划。我国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划,在内部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上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均没有强调以工业为主,而是在注重发展先进工业的同时,强调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在区内的重要地位,力求成为技术上高而新,运转上快而活,管理服务上优而严,经济效益上好而高的,以外贸为导向,兼有加工、商业、金融、信息多种行业的保税区。综合起来,我国保税区在规划上有如下特点:1.将高新技术的引进作为重点之一。2.强调建立开放型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如在保税区内不仅允许设立国内金融机构,经过批准还可设立外资金融机构。3.强调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4.允许国际财团和投资商业、服务业和零售业。5.虽然起步较晚,但按照“成熟一片,封闭一块”的建设方针,在较小的范围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具备了海关、储运、联检等条件。
(三)保税区的运营情况。我国保税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相加起来10多平方公里的开发土地上,吸引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洽谈投资,引进项目近6000个,引进投资近100亿美元。目前我国各保税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管理体制新。我国各保税区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对区内企业和经济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满意服务。一般会,保税区管委会根据当地政府的授权,对保税区的规划制订、基建、公司设立、项目审批、进口审批、房地产经营、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等实行全权管理。申请企业的所有手续(包括立项、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估等)都可在管委会一次办理完毕。管委会下设的劳动服务公司、公用事业服务公司要为区内企业提供劳动用工、供水、供电、通讯等“一条龙”服务。这样,就增加了保税区对外贸的吸引力,“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区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起点层次高。我国各保税区一开始就按照建立世界一流的外向型,现代化保税区的要求,高标准实施各项开发建设计划。3.出口创汇情况较好。
然而,由于中国保税区刚刚起步,加上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目前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很不平衡,面临着诸如宏观管理、运行机制、设施配套等问题。
二、中国保税区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明确保税区的发展目标模式,努力实现保税区的国际化、现代化与规范化,我国目前的保税区在具体运作上已形成一定规则和秩序,但是与国际上通行的自由港相比还不差距,其功能和作用未能充分、完全地发挥。“保税”只是海关对进口货物处理关税问题上一种简化措施。保税区内企业经济活动所享受的保税待遇,是暂时免税的海关监管制度,它尚不是一种全部免税的货物自由流通区。因此,当今中国境内的保税区,其最终发展目标应该效仿世界各国改革开放的模式,附属在港口的是自由港,设立在沿海、沿汇、沿边地区的是自由贸易区,在向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过渡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一般保税区必备的基础与高效率的经营管理环境,必须具有能使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拥有陆海空口岸的理想区位,具有完善的监管措施,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度较高,具有相对的国际竞争优势,广阔的腹地空间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其次,在设计中国保税区的长远蓝图时,应注重把握中国在21世纪保税区发展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协调深圳、广州、上海、厦门、青岛、天津、大连等沿海城市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建立以目标为中心的政策发展体系。按照上述的目标模式,在主要突出国际贸易与服务的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将我国保税区逐步建成严格按国际惯例运行的自由贸易区。
(二)完善保税区的管理体制,确定保税区的发展战略及其步骤。目前全国已建成13个保税区,其保税业务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但是迄今全国尚无一个宏观的保税领导机构。由于缺乏科学的分类指导和可行性研究,对保税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富于权威性的保税区发展领导机构,确定保税区的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审批保税区的申请,对建成的保税区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其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不同类型保税区的发展特点,确定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具体管理方式;再次,应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分别制定不同类型保税区的专项法规与管理条例。另一方面,应确立保税区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步骤。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为战略目标,实现工贸并举,工贸技相结合的策略,以发展高科技工业为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及资金密集型项目,其发展战略步骤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主要任务是创造吸引外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一方面进行包括交通、通讯、厂房和水电供应设施等硬件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制定保税区的有关法规,设计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等软件环境。在初期的产品销售中,允许进口替代的比例略高,在引进技术中,但以运用先进技术和改造传统工业的适用技术为主。(2)外向型成型阶段。在企业产品销售中,进口替代的比例缩小,直接外销的比例提高,在引进技术中,由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逐步向先进技术过渡。(3)提高阶段。投资环境更完善,以产品直接出口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为主,即以技术、知识、资金密集型项目为主,工业品竞争能力更强,出口创汇更多,多结余外汇,为引进先进技术准备条件,这才算进入高级及外向型发展阶段。
(三)赋予保税区更高层次,更加开放并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相衔接的特殊政策,为保税区创造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环境。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从1547年意大利在其西北部热那亚湾宣布建立自由港起,直到今天,世界各地有自由港600多个,自由贸易区多达4000余处,经过400多年的岁月,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能够经久不衰,并越来越显现其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高度开放,适应经济区域化、国际化发展趋势,能够为设区国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自由政策,赋予它自由政策的理论依据和观念基础是把封闭起来的区域称为“境内关外”。自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境内关外”的特定地域内,海关基本不管或对少数重点物品实行简单监管。客观地讲,中国目前的保税区还不能等同于世界各国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自由度比较低,实际上未能完全落实国家给予的“四大自由”的特殊政策。因此我国保税区应参照世界上先进的自由经济区(包括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大力提高管理效率及水平。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促使保税区经营运作逐步向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靠拢。
1.完善保税区的法制建设。应尽快颁布一部全国性的法律,通过立法把中国保税区的特殊政策、性质、管理模式固定下来,使保税区在内部运行、吸引外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健全保税区现有的法规、政策、措施,使之相互配套,并加以严格执行,以维护执行机构的权威性,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法规,政策和措施加以修订和补充,以增强管理机构的应变能力。
2.贸易方面。在放宽对区内贸易管制的同时,还应放宽对保税区与内地非保税区的贸易管制,使区内企业能代理非保税区的进出口业务。同时,还应允许保税区利用政策优惠,对外交通便利的条件,接受境外供货订单,以“三来一补”的业务形式转给国内非保税区企业委托加工。这样可加强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增加对内辐射功能,另一方面逐步下放外贸经营权,改进和逐步取消许可证和配额管理办法,减少和规范非关税措施,促进保税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金融方面。应采取金融先行的方针,积极鼓励与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形成比较完善。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市场体系,更好地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尤其是要先行引进外资银行。同时,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探索开展外汇、期货、证券、基金等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能性,促进资金的自由进出。进一步放宽对区内企业的外汇管理。对保税区内实行汇率放开,各种货币可按市场价格自由兑换,对区内企业用汇、结汇都只作监督而不予干涉,以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和提供多样的融资方便和优惠。
4.财政税收方面,除给予保税区一定期限内收入自留自用和对保税区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外,参照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可对保税区企业规定不同程度的加速折旧优惠,以利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技术进步,当区内外资企业要求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以保证较高的劳动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而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时,可视不同情况提供一定的培训费补助。在税收政策方面,区内企业除享受目前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可考虑建立适当的税收减免、补贴及鼓励制度。如规定免税期内的亏损,可在其后数年内从纯利润中扣除;对于利润用于再投资的退还已缴的相关所得税,对高科技等鼓励发展的产业可给予更优惠的税率,以进一步更充分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等等。
5.海关监督方面。针对目前海关在保税区管理中存在通关放行手续较繁杂,效率不高等问题,应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对进入保税区的境外商品,可考虑改报关制为海关登记制。同时,配合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发挥,可适当处长境外货物在区内储存期限,对有关经营人员出入境给予最大的方便,以利于贸易活动的开展。
6.企业审批方面。除注意引进外资外,还应重视吸引内地资金,做到外引内联并举。对于申请注册的,除国家法律禁止经营的以外,经营范围应由企业自主决定,放开对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同时要注重提高进区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围绕扩大出口和提高技术水平,确定引资重点,引导外资流向。
7.人才的培养与吸引。目前我国保税区缺少一批真正了解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运作方式的专门人才。因此,不仅要重视资金和技术的引进,更要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国际贸易、金融、设计、营销、信息处理等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使保税区发展后劲充足,有利于技术的开发,创新及产业的升级。
8.基础设施及各项公共服务的完善。目前我国各保税区的各项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具一定的规模,但是为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改善投资环境,还需作出进一步的努力,除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公用娱乐设施方面加以完善并提高效率外,应着重发展信息咨询、工商信息及各种配套“软件”服务,以使区内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形势,增强保税区对厂商的吸引力,尽快使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的状况有明显的改观。
9.功能的完善与发展。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沿海港口的实际状况,考虑到我国保税区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发挥等因素,我国目前保税区的功能可确定为以出口加工,出口贸易、国人转口贸易为主,同步发展国际贸易、仓储、商品展示、金融、信息、咨询服务、房地产等配套产业。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保税区应实施渐进的开发战略,分阶段实施保税区的多功能和多目标。即在既定的各种功能中,选择最为成熟的功能先行实施,目标达到后再逐渐增加其他功能,使保税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渐次发展与完善,逐步使我国保税区真正成为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