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给排水工程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都直接关系城市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对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视以及海绵型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优化道路排水设计和绿化带排水设计等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有效解决城市缓排滞蓄问题,建设完善的海绵型市政给排水系统,本文重点阐述海绵城市理念的概念,并对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具体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应用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建设,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些问题是市政给排水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城市给排水工程功能的有效发挥。近年来随着海绵型城市建设理念被关注和认可,该理念在国内市政给排水工程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有效解决了目前市政给排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环节了城市水资源紧张问题,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增强海绵型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增强给排水工程的运作能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形势,建设绿色生态型城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
1海绵城市理念的概念
海绵城市理念意思就是将城市比作海绵一样,使城市具有类似于海绵一样吸水和排水的功能,核心内容是实现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储存净化和持续输出。具体做法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吸水性能好的材料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城市建设区域,这些类似于海绵的吸水材料通常应用在人口集中区域或者功能较多的区域,在出现降雨时能够充分吸收雨水,起到减少雨水地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同时吸收的水资源可以为城市绿植生长提供水资源,为市政和工业用水提供水资源,改善城市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用水紧缺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率[2]。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海绵城市理念在人行道设计中的应用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政工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人行道担任着保证人们顺利安全出行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正常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体现了市政工程的重要功能,在人行道设计中融入海绵型城市理念对于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和城市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传统的人行道铺设都采用的是不透水材料,一旦发生降雨机会出现地面径流,道路发生湿滑和积水现象,不仅影响人们出行,也没有对降水有效利用,将海绵型城市理念融入人行道设计建设中,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铺设路面,降雨时雨水能够及时被吸收并渗入地下,消除了路面湿滑积水的现象,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还能有效补充地下水,调节地面湿度和温度,但是透水路面材料的费用比较高,受经济问题影响,我国很多地区无法负担,在排水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设置基层排水管,合理调整管道纵向倾斜度以及合理设计路面横行坡度的方式达到有效排水的目的[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海绵城市理念在车行道设计中的应用
车行道是城市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市政排水设计的时候必须对车行道的设计和建设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车行道铺设采用水泥、柏油路等非透水性材料,这种路面的透水性非常差,遇到强降水时路面容易出现积水现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补给,还会造成城市热岛响应,在车行道的设计和建设中融入海绵型城市理念,在车行道施工中类似于人行道施工采用透水性材料来铺设路面,可以实现对降水的及时吸收,减少路面径流量,避免道路出现湿滑积水现象,同时也能实现有效补给地下水的目的。具体建设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车行道路面铺设透水性材料,在透水性材料下面和中层应该采用非透水性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吸收,也能保证水分不会对路基造成影响,道路铺设时设计一定的横向坡度,道路施工完成后,遇到降水时雨水被透水材料吸收,随后通过横坡流入到道路一侧的沟渠中,然后再进入绿化带和汇入检查井中,最终将雨水汇入指定的水处理厂,对雨水进行检验或者处理后用作城市用水,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储存、处理和循环利用,但是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注意对路面横向坡度和管道敷设纵向坡度的合理设计,保证雨水能能够顺利的排出[4]。
2.3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在市政工程绿化带的设计和施工中海绵城市理念具体可以通过下列三个方面落实:首先是发挥对雨水的过滤功能,在雨季或者出现强降雨的时候,会有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但是雨水通常不太干净,要想对雨水循环利用就要做好对雨水的过滤净化,提高雨水的水质,具体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在有关区域铺设砂砾层和设置植土,并注意要敷设好渗透管道,一旦遇到雨季或者强降雨,雨水可以得到有效的过滤,然后渗透入地下自然水体中,可以实现对地下水源的有效补给;其次是发挥对雨水的收集功能,由于使用的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雨水渗入地下后汇集为地表径流为绿化带提供雨水,绿化带一般设计在市政道路的下方大约18cm处,在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铺设方式,实现雨水口的合理分布,保证雨水有效汇集并流入道路旁的盲沟中;再次是发挥排水功能,对溢流系统的设置是绿化带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方面,排水管道的设计必须和雨水之间保证一点的势差,在出现大量降水时,雨水可以顺势流入地势比较低的绿化带中,然后暂时存储起来,最后通过溢流系统将雨水收入到市政管网系统中[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是非常适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有着深远意义,在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建设中发展空间巨大,市政建设相关人员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应该意识到海绵城市理念的方向和重要性,将该理念融入到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当中,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和效能,并结合城市实地情况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活用这一理念,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好规划、建设和运行。
参考文献
[1]夏新.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63.
[2]杨芸.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区域发展,2017(15):25-26.
[3]刘闪军.市政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践[J].市政工程,2017(36):164-165.
[4]王韬.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8):23.
[5]张洪刚.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8(2):200-201.
论文作者:李嘉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给排水论文; 市政论文; 理念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