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尊师重学
民进中央副主席 姚爱兴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目标,不仅是民心之所盼,也是民族复兴之基。在今年两会《部长之声》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本人对这句话颇有感触,深以为然。
尊师重教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古人有“人有三尊,君、父、师”之说。我们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自东周以后,孔子“万世师表”和“尊师重道”的观念就深入人心,《吕氏春秋·劝学》说,事师之犹事父也。虽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魏晋南北朝师道渐趋崩毁,但随着唐以后韩愈的《师说》以及宋代理学兴起,“尊师重道”又蔚然成风。明清重“师道”的观念普遍流行,许多家庭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康有为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万世师表”“师道尊严”作为儒家教育伦理思想,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破师道尊严”浪潮,教师也成了“臭老九”。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亦新亦旧的一代》中说,在20世纪的这个时代中,数十年间,师之不尊,道之不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很多人更加崇尚物质利益,相对的低收入让有的教师失去了职业信仰,成为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师道尊严”越来越受到挑战,间接地冲击了教育的尊严。近年来,“学生打老师”“家长打老师”时常见诸媒体,暴露出来的是教育的耻辱和悲哀。个别教师体罚和羞辱式教育,不断放大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地自容,最终厌恶学习,仇视教育,乃至仇视社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有效整合大学生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技能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帮助,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稳步提升。
我们处在一部手机(电脑)在手,事事无忧的时代,随时随地可通过网络读自己想读的书,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做自己想做的事;随心随意地设想自己的生活,许多事,根本不用去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人一起分享。我们的心习惯了自由,似乎没有什么能约束我们,所以我们开始变得散漫,变得随意,对待事情再也没有从前那种虔诚有致、如履薄冰的心境了。事实上,当一个人以谦恭的心态,将每一天都当作隆重的仪式,当作人生舞台上独一无二不容有差错的剧目来对待时,又何尝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一方面,师道必须尊贵、庄严。“师道立则善人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要牢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殷切嘱托,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润物细无声,来赢得尊重和爱戴。另一方面,学生人格必须尊重。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学生,更不能以“严师出高徒”“恨铁不成钢”之名加以言语挖苦、侮辱、谩骂、体罚,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学生,维护学生人格上的平等与尊严。
一、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尊重
《荀子·大略》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于个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于国家,师者,是百年大计的基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定义。在我近20年的从教生涯中,一直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也经历了桃李芬芳的时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是“道”的载体,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我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好让学生满意的教育,其次要办好让教师满意的教育,最后要办好让家长和学校满意的教育。核心是必须尊重教师、重视学生。
二、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爱心
师生关系是最为特殊的社会关系,是神圣的、纯粹的。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民进会员、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师爱有着极为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一种理解感、一种期望感以及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奉献的热忱。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需要以爱育爱,让爱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传递和光大,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三、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信任
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用智慧启迪智慧。教育需要理解,师生需要互相理解。理解能冲破师生间的冰封、交融师生心灵、点燃师生的友谊之火。《礼记·学记》有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与家长之间唯有加强沟通,才能消除误解,增进理解。有的学生在一定年龄段极度叛逆,不服管教,其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作为家长,配合教师解读孩子的心灵,作为教师,将心比心,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就会在家校间架起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用温暖的爱去感化孩子,使双方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形成共识。
四、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理解
信任,是教育的起点,信任不存难言育人。只有家长和学生充分信任学校和老师,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乐其道”。当一个人由不谙世事的孩童成长为博学多才,教师需要付出的岂止知识,还有心血和汗水!在我16年的学习生涯中,享受最多的还是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我的眼里,教师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我相信,绝大多数学校是在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学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会本着一颗公心和爱心去育人。因此,我们要相信学校和教师,家校共育,做教育的“知情人”和老师的“好帮手”。营建家校之间、家长教师之间的信任,需要家长和学校摆正关系,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本身就是一种信任,教育工作者应把这种信任转化为动力,不辜负这种信任和期待。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毕竟是极个别,不可以偏概全,抹黑老师,更不能听信孩子一面之词。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或者体育课受伤,或者同学间打架,家长不可打上门去干“欺师灭祖”的蠢事。既然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要支持、配合教师“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表扬,更要体谅教师一时的疏忽和过失。
五、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尊严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育者需要尊严和思想。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写道:“作为教师,我们不需要什么特权,不需要什么优越感,不需要谁来同情,但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懂得怜惜自己,把自己当一回事,活出尊严。”世界上的文明发达国家,教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没有好的待遇和经济基础,教师的地位不可能获得充分尊重。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确保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然而这项政策在很多地方并没有落实到位,而且,平均工资收入掩盖了乡村教师、代课教师的低收入。今年以来,有的地方因为政府债务问题,又出现了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问题。教师如果到了没有尊严的地步,何谈有尊严的教育,何谈有优质的教育。有少儿读物竟然用好玩有趣的语言美化那些和严师斗智斗勇的校园“坏小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有用恶俗下流的歌词谩骂严师的网络歌曲。教师一旦没有了尊严,其教育也就没有了力量,受教育的学生必将没有力量扎牢生命之根,谁来给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为,这不仅关乎教师这个职业地位的提高,更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作为Festo首款独家数字化产品,Smartenance是一款基于云端的APP,所有制造企业均可使用。该应用程序引导清晰明确,因此设置更快捷。生产经理用户界面可便利地用浏览器打开。Smartenance让终端用户能计划、监控和评估系统维护。数字化的维护计划让维护更简单、更快速、更可靠,为系统操作员与生产经理的复查提高了可靠性,省却了许多过程和协调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赖于教风和学风的改善,有赖于整个社会风气和全民思想的培植,更有赖于尊师重学。建议国家尽早修订《教育法》《教师法》,制定有关政策和规范,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赋予教师必要的惩戒权和待遇保障等,营造全社会尊师重学和严师德、强教风、正学风的氛围,让校长专心、教师尽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