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双训”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与发展的有效形式_农民论文

“一建双训”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与发展的有效形式_农民论文

“一建双培工程”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有效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组织建设论文,形式论文,农村论文,工程论文,一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北省阳新县从2002年4月开始,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创建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把党员培养成小康户主,把小康户主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的“一建双培工程”,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

“一建双培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建设开拓创新型领导班子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队伍,选准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健全服务功能强的科技网络,完善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和村级组织办公场所,保持良好的民主政治秩序,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营造村民安居乐业的好环境。通过“一建双培工程”,培养树立一批综合示范典型,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是调查研究,确定目标。2002年3月,县委组织部抽调专人,对全县16个乡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紧紧围绕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充分体现党建工作综合性、超前性、示范性特点,对“一建双培工程”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县委着手制定了“一建双培工程”建设方案,提出在近三年内把40%以上的村建成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把40%以上的农村党员培养成小康户主,把小康户主中80%以上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同时,确定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科教文卫、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10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涵盖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是建设班子,激发活力。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采取从乡镇机关干部和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从回乡知青、退伍军人、民办教师、集体干部、民营企业骨干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从现有干部中选留等多种措施,实行“两推一选”和“直选”的办法,选配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注重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全面实行村党支部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在村“两委”换届中,全县318个村选举产生村党支部成员976名、村委会成员1048名,其中村党支部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838人。村干部总数由原来的2714人减到1186人。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以县、乡镇党校为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和小康户主学习政治理论、党的农村政策、党建业务等知识,举办培训班122期,培训1.2万人次。以农广校和农函大为依托,对党员干部和小康户主进行系统的科技培训,参加农广校、农函大学习的达3200多人。以镇村农民技术学校为场所,对党员干部和小康户主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387期,培训2.6万人次。还采取基地示范、现场观摩、巡回辅导、电化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小康户主的生产技术水平。

四是重点帮扶,发展经济。县、乡镇推广的农业科技项目,优先安排给示范村和“双培”户,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树立科技致富的样板。特别是一些有风险的项目,让示范村和“双培”户带头试验,为自己发展闯路子,为群众致富做示范。上级下拨的项目资金和县安排的支农资金,向示范村和“双培”户倾斜;乡镇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帮助示范村和“双培”户发展经济项目;还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等途径,解决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县委组织部在利用省委组织部下拨的20万元帮扶党费基础上,投入30万元县管党费,保证“一建双培工程”深入开展。同时,建立县、镇领导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联系示范村、“双培”户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五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坚持把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作为“一建双培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每个村都建设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健全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村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支部书记岗位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制度、党员学习、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示范村组织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县委组织部对示范村和“双培”户统一建立台账档案,规范目标管理,保证“一建双培工程”健康开展。

六是分类指导,综合示范。县委成立“一建双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指导、检查督办、考核评比等日常工作。安排75家县直部门驻村,实行对口帮扶,分类指导,一定三年不变。对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五联”责任制:即每人联系一个示范村、一个经济项目、一个示范基地、一个“双培”党员户、一个“双培”小康户。县委还把“一建双培工程”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农村工作结合起来,任务一同布置、工作一同考核、经验一同总结、责任一同追究。同时,加强总结宣传,注重综合示范,带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

“一建双培工程”实施不到两年,已呈现出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通过政治理论和致富技能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观念明显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明显提高,90%以上的农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目前,村干部中达到农技员或农技师职称的有911人,占76.8%;涌现出种植能手3860多名,养殖大户2370多个。枫林镇南城村农民党员梅湘贵掌握种养技术后,承包1000亩荒湖,一手抓湘莲种植,一手开展猪—鱼—鸭立体养殖,年获纯利11万元,带动168户农民发展养殖业致富。

转变了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一建双培工程”把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的方法引导到以“双培”为重要手段、以“示范”为关键措施、以“富民”为根本目标的新思路上来,增强了工作的示范性和直观性,带动了工作作风转变,形成了“干部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群众跟着干部走”的良好格局。全县农村基层干部创办、承办、联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287个,龙头企业58个,经济服务组织63个,网络服务群众3.6万户。龙港镇阮家畈村30名党员干部带头利用富水水库的水面,建了240口网箱养殖鳜鱼,创产值120多万元,获利50多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90多个农户纷纷发展网箱养鱼,建起了1000口网箱的鳜鱼养殖基地,年可创产值500多万元。

充分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一方面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使其迅速增长体现战斗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成为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性的先进样板。另一方面通过把党员培养成小康户主、把小康户主培养成党员,既向党员提出了带头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又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成为农民群众学习模仿的旗帜。全县在农民党员中培养小康户主135个;新发展农民党员916名,其中致富能手642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866名,其中致富能手1489名。王英镇钟泉村农民党员杨裕中开发荒山发展经济林58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林业专业户。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涌现出林果业专业户500多个。

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一建双培工程”既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又紧紧抓住“共产党员”和“小康户主”这两支广大农村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先进力量,通过重点建设和“双向培养”,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找到了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来领导和组织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而且使先富裕起来的能人找到了“富而思进”的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广大农村党员找到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先进性的舞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吸引力,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县已有116个村达到“五好”目标,其中省市委命名的“五好”村党组织23个;已有136个村整体富裕,还有一批乡村可望在近两年内实现整体富裕。兴国镇上街村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2亿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涌现出97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富裕户,80%以上的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建双培工程”实施中,全县筹措资金1300多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800余个,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富池镇富池村筹措资金180万元,兴建饲养量1.5万头的牲猪养殖场,年创产值670多万元,村集体纯收入30多万元。同时,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加强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深入开展了争创“十星文明户”活动,涌现出“十星文明户“4758个,推动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三)

实践证明,“一建双培工程”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一建双培工程”的实践,对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第一,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农村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围绕富裕农民这条主线发展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求实态度,围绕农村发展来加强党的建设。1998年以来,我县围绕“三级争创”活动,着力加强“五好”村创建和后进村整顿,深入开展了经济强村与贫困落后村结对帮扶活动、党员“双带工程”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这些工作,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问题,但是仍然感到党的建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建双培工程”的实践证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奔小康”的新思路,引导基层党组织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找准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真正做到抓党建从经济工作着眼、抓经济从党建工作入手,使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着眼素质提高,构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实践平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引力

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当前,许多党员干部观念保守,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宗旨意识、法治观念淡薄,政策水平较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建双培工程”的实践,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一是选好带头人。把那些政治上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党员和群众拥护,适应市场经济和发展农村经济本领高的优秀党员选上来,带领群众闯市场、奔富路。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带头致富与共同致富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党员干部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科技,增强发展经济的本领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构建实践平台。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切入点,开辟使他们能够大显身手的天地,让他们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第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切实转变作风,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农村社会进步注入动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一建双培工程”的实践证明,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实现群众意愿,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围绕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所盼开展工作,从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树立样板,示范带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把党组织的意愿与群众利益统一起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局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  ;  ;  ;  

“一建双训”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与发展的有效形式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