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研究论文_甲玛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研究论文_甲玛

甲玛 (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白松乡中心校 四川 甘孜 627900)

【摘 要】 语文课程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事业,非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结合点滴教学体会,特作以下探析,以期为语文课程研究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语文课程研究 人文性 三部曲 学科精髓 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5-026-01

语文课教育应该采取开放式教学还是传授式教学、已课堂教学为主还是已学生自学为主,学术界颇有争议,其已经成为新背景下教育一大课题。语文课改倡导:课堂应充满活力、积极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便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语文课程也发生显著变化,如何才能促使语文更好的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强对其他学科指导性。因此,对语文课的教学研究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人文性的课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作用凸显,其独具的鲜明性和内涵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通过语文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精神层面获得显著提升,进而全面实现教育,在新课改下,语文优势独特:

(一)实用性强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所起的保证作用。因而,立足于工具性这一角度而言,语文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四大能力而且还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方面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人文性使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作用凸显。语文富含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真善美恶丑鉴别能力、思想道德水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因此,注重语文课程的分析与训练,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重大。

(三)直觉性的、感官的、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得到熏陶,秉承语文课程中所强调的要求和道德规范,规范自我言行。

二、三部曲教学法的运用。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作者,一直尝试语文教育的完美统一,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一)序曲:以课前演讲为切入点,寓思想教育于故事中

在每节语文课前,作者指定某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引导学生踊跃发言。通过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通过旷日持久的积累,潜移默化他们的心灵,进而影响其一生。

(二)、主题曲:以课文为载体,融品德教育于课堂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美、故事美、人物美不仅打动了无数文人墨客而且也影响着全班同学,通过教材讲解,促使学生明白: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坎坷不平,我们面临困境时,应该不放弃,迎难而上,由此,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和勇气而且抛弃外在感染,让学生安静学习。

(三)、插曲:以笔谈为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笔谈是叩开学生心扉的有效途径,要想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进而进行不良情绪的引导,笔谈不可或缺。

三、精准把握学科精髓。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人才压力和激励中,会产生旺盛的斗志,进而激发潜能。

(一)、语言在返朴中求真灵动。

现代语文课堂注重用"人文的感悟"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变"万马齐喑"为"朝气蓬勃"。然而却忽视学生人文性培养,这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式弊端众多。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人文性更是不可企及,因此,不应该忽视课文中鲜活灵动的语言文字。那些漠视那人事、情感、灵性背后的"语言",一节课程下来,学生不仅无法品味意境优美的文字,而且更无法运用语言文字的积累来抒发内心所感所悟。因此,引导学生用圈注、质疑、比较等方法进行悉心揣摩和深入领会关键字词,便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习得。"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言不仅是工具的,更是人文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他是语文的精髓所在。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使语言在返朴中求真灵动。

(二)、思维在经意间惬意流淌。

为挑战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满堂灌",新课堂走向了"群言堂"。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心天地,当我们沉迷于形式多样,发言踊跃的课堂时,我们是否驻足,课堂流于形式,师生乐此不彼,但师生是否共同进步了呢?一些语文教师过于追求新颖,刚讨论完马上个性化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等等,然而学生从中有何收获?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准把握教材精髓,充分利用自身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与作者遥相呼应,方能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言而总之:语文课堂教育的探索是一个持续性和全方位课题,但语文基础性学科地位必将长期不变,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研究,勇于实践,善于反思,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为其他学科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菊初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版。

2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年第5期。

5钟启泉:《课程改革:新视点与生长点》,《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8期。

6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论文作者:甲玛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研究论文_甲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