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致错因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主体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恩格斯说: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8页。)。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是知过而能改,“吃一堑,长一智”,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为了减少错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践行能力,我们借用医错哲学的理论,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致错因素。
原则致错。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内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只有遵循原则,才能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将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灌输到群众中去。但是,在政治工作原则的产生、演进以及贯彻过程中,由于“左”与右两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原则也会出现偏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践行发生方向、原则上的重大错误。在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对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存在忽高忽低的现象。如“文革”中把政治工作地位无限拔高,“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破坏了政治与军事、政治与业务的正常关系,严重地削弱了军事工作和其他工作,同时也使政治工作蒙上了“精神万能论”的色彩,极大地损害了政治工作的声誉,使人们对政治工作产生种种误解和偏见。
方法致错。“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方法是此岸达到彼岸的“船”或“桥”,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工具、手段和活动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对于方法的选择或操作不当都会产生错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方法陈旧,观念落后,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抱残守缺,执着一念,老生常谈,惹人生厌;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方法单一,不知权变,不能因人施教、因事施教;有的在方法运用上违背原则,虽然可能会收一时之效,但长远来看必然损害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比如“拿事实说话”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政治工作原则,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用典型引路,不惜人为拔高、强造典型,既不利于典型成长,也起不到预期的带动作用;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方法与目的关系上处理不当,喧宾夺主,方法僭越了目的本身。比如有的同志把握不好物质奖励的“度”,筹码越加越高,本意是物质促使精神升华,却适得其反地把人们的精神固化在物欲的层面上。
人格致错。在对我军政治工作主体的历史评价上,有两个很有代表性的说法,十分耐人寻味。一是“红军连队中最有威信的人是我们的党代表”,另一个是“战士们是从我们指导员身上最先认识党的”(注:转引自《军队政治工作学理论新探》第136页。)。这既说明我们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体现出来,也说明政治工作者的人格感召力量对于贯彻党的方针宗旨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受教育者对其教育内容的接受是对照思想政治工作者本人的行为表现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人格高尚,行得正,走得端,与其宣传内容对照,堪称楷模,这样言与行相得益彰,会大大增强教育效果。如果相形之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言行相背、表里不一,那么,他说的越好,就会越发令人厌恶。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象闻一多先生那样,不仅是“口的巨人”,更是“行的高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致错还会使教育者对其宣传的思想内容发生怀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愿做的事,却鼓动别人去做,怎能不令人怀疑?
心理致错。心理性致错因素的范围较为宽泛,意志薄弱,气质中的缺点,性格上的缺陷,情感、情绪的不正常等都可以归属于心理致错因素。由于人的思想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经不起工作对象在转变中多次出现的反复而丧失信心,放弃努力,就会功败垂成。不同的气质类型则存在着不同的致错因素:多血质的人缺乏耐心,情绪波动大,工作上粗枝大叶,急于求成;粘液质的人反应迟钝,惰性较强,对新事物感受性低,新观念接受慢;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好挑衅、不稳重,说话办事不注重场合方式;抑郁质的人病态的敏感,意气消沉,孤僻,庸人自扰,常做无根据的猜疑。这些缺点如果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控制或补救,就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另外,性格中的偏激、专断、鲁莽,情绪上的冲动与低落都可能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实践的受挫。
认知致错。认知致错是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感觉、知觉和观察相关的错误。感觉是适宜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之后形成的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从刺激汇集的世界中抽绎出有关信息的过程,也是对整个感性形象的整合。感觉和知觉都会产生错误。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任务是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要解决思想问题,就要去感知、去推理,弄清思想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在认知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复杂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主体认知能力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者可能会产生错误观察,出现感知错误。感知致错中,突出的是知觉效应的消极作用,如晕轮效应、首因效应、新颖效应和定型化效应等。以晕轮效应为例,晕轮效应对于认识上的积极作用是能使人作出迅速的判断和反映,但也会使人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貌,得出歪曲的知觉。如由于晕轮效应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某些后进人员的转变抱有疑虑,怀有戒心,没能及时伸出热诚的援助之手,导致后进人员产生积重难返、“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而出现反复。
思维致错。思维致错的主要原因有错误的思维模式、负效的思维定势、谬误的推理等思维上的缺陷和弊病。思维模式是主体据以思考问题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的构架,不同的思维模式规定了主体对客体的不同加工方式。错误的思维模式有主观型、经验型、教条型和保守型几种。思维定势是人们受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特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在思考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预期系统。就其效应而言,有正效与负效之分。妨碍正确思维的就是负效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纯粹的单向式、孤立的一点式、绝对的两极式和顽固的习惯式。比如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思想政治工作单向地看作是做他人的思想工作,忽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不注意从他人的错误中警醒自己,不知道教育他人的过程也是改造自我的过程。谬误推理的产生是由于推理前提不真实、以偏概全、机械类比、外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比如在基层工作中,评功评奖之后,有些官兵的思想问题极易“顺理成章”地归结到是对评功评奖不满而产生的,这就很可能犯以偏概全的推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