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_霸权主义论文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_霸权主义论文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霸权主义论文,美国论文,战后论文,新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全面优势地位,成为 惟一的超级大国。十多年来,美国凭借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科技实力,利 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机会,挟美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大肆推行霸权主 义政策,试图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建立单极格局,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冷战时期美国霸 权主义相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有欺骗性、侵略性和危险性。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认清美国冷战后霸权主义的实质与特点,对于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确立于二战结束前后。一个霸权国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 拥有绝对的实力,二是具有统治他国的意愿。二战结束后,美国正是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 实力,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然而,美国称霸 世界伊始,就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劲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挑战。苏联的存在使美国领导 世界、塑造全球秩序的意图受到了牵制与制约。为了维护霸权地位,美国发动冷战,制定以 “遏制政策”为中心的全球战略,联合西方国家共同反共抗苏,对苏联及战后出现的欧亚社 会主义国家实行政治上颠覆、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的政策,以“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 策略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即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整个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始 终围绕着维护霸权,遏制苏联,削弱苏联实力这一基本目标。

冷战结束后,国际系统中权力结构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霸权迅速膨 胀。首先,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明显优势地位驱使美国向全球扩展其霸权统治。苏联解 体后,环顾四下,美国发现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实力能够与美国相匹敌,也没有任何 国家能够对美国的现有霸权地位构成威胁。日本虽然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但90 年代出现的“泡沫经济”使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严重受挫,日本不仅在军事上仍然严重 依赖美国,而且在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中始终不能独立于美国行事。欧盟虽然在90年代以来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步伐,建立了欧元区,并着手加强欧洲独立防务力量,但无论是波黑问题 的解决还是科索沃战争的进行,无论是北约东扩还是北约“战略新概念”的提出,都表明了 美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主导地位和对欧盟国家的影响、控制能力。俄罗斯凭借其幅员辽阔 的地缘优势和雄厚的教育、科技力量,加之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实力,仍堪称世界大国,但转 轨十年来持续的经济衰退与政治动荡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使它不得不一改历史上的扩张 传统,眼睛向内,确立“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的基本国策,在国际舞台上处于守势,不 会威胁美国安全。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中国仍然属于发 展中的新兴大国,无论经济实力(2000年GDP为美国的1/8)、军事实力(2001年美国军费是318 9亿美元,而中国是1410亿人民币)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都难以与美国相比。冷战后 国际系统中权力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相对权力地位提高,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加大, 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胀,急于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新秩序” 。正如1992年1月布什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白的:美国是西方的领袖,现在已成 为世界的领袖。在世纪之交美国发表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更是霸气十足地提出 ,“当今的时代是过去半个世纪美国坚定不移的领导塑造出来的”,“当我们走向21世纪的 时候,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维护和平、繁荣以及民主与自由价值观的最强大力量”。

其次,美国近年来“新经济”的强劲发展,为美国霸权膨胀奠定了经济基础。所谓“新经 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克林顿政府上台后,以提高美国国际竞 争力和确保美国在冷战后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目标,继续前任的经济调整战略,由 政府出面扶植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推动西方主要工业国协调经济政策,积极干预和大力 促进美国的出口。自1991年3月至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率 、 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运行最佳期,从而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1)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GDP的比重从 1990年的24.2%上升到1998年的28.6%;美国在1995年到1999年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2.8% ,相当于1973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1.4%)的两倍,明显高于日本和德国。(2)由于美国率 先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实现了信息技术的突破,占据了高科技的制高点,美国在国际 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大大加强。目前,美国已在世界商品、劳务、资金、技术等市场上形成优 势。从1992年到2000年,美国一直保持国际竞争力第一,取代了曾经一度占据这一宝座的日 本。(3)冷战后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提高。强劲增长的美 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度在28%左右,美国是吸纳 世界过剩产品的重要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1998年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净 额的27%。美国股市是全球股市的“龙头”,占全球股票市值的42%,美国股市的走势对欧洲 、日本及亚洲新兴市场的股市有着直接影响。(甄炳禧:《美国经济近期走势及对世界经济 的影响》,载《世界知识》,1999(12)。)由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巩固,增 弱 强了霸权国的实力,巩固了霸权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膨胀了美国的霸权意识。“新经济” 使美国一扫80年代“美国相对衰落”的忧虑和失落,神气十足地向全球鼓吹推广美国模式; 美国在处理对外贸易问题上,无论在双边、地区和多边层次,无论是对盟友西欧日本还是对 发展中国家,都采取进攻性姿态,动辄以制裁和报复相威胁;美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经济 体系的发展,在进行谈判过程中往往热衷于干涉对方的政策安排,将美国的愿望强加于人。 总之,美国利用经济实力的相对增强,在塑造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试图继 续领导世界经济体系,以自己的法律和规划为基础来安排世界经济体系的运作与发展。

第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创造了机遇。如果说新经 济为美国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的话,则经济全球化为 美国霸权膨胀提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出一国疆界在全球 范 围内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但这一进程是由发 达国家主导的,基本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并且发达国家从中受益最大。由于美国 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超强地位和对于世界经济组织的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有浓厚的美国色 彩。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中自由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流动加快、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国际组织作用加大的机会,增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谋求经济扩张的同时,将自己 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对急需援助的国家提出苛刻条件,要求其按照西方模式进行改革;在俄罗斯转轨进程中 ,IMF也以停止援助来干预俄罗斯的经济政策。IMF实际上成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言人 。由于经济全球化经常与霸权政治缠绕在一起,致使美国能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维护自 己的经济霸权,进而推进政治霸权、军事霸权、文化霸权、信息霸权,营造有利于美国的国 际战略环境,构筑单极或是美国单极霸权治下的多极。(俞正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 世纪世界格局》,载《复旦大学学报》,2000(1)。)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驱使美国无所顾忌地实现美国治下的 和平,它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并具有新的特点。

首先,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 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 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冷战后,克林顿政府于1994 年7月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明确提出了 美国谋求领导世界,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自由民主力 量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 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 世 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 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表现之一是对外军事干预有所加强。在“参与和扩展”战略下, 美国在冷战结束以来对外干预出兵达50余次,年对外用兵频率较冷战时期高出一倍以上。美 国将所有国家分为四类,对所谓的“无赖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制裁、政治颠覆与施加压力、 军事打击的政策。1998年末美英未经联合国授权出动空军对伊拉克进行70小时空袭,并公开 支持伊国内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99年3月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名,绕过联合国,对主 权国家南联盟实施78天空袭,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表现之二是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 世界领导自居,实行单边主义,在国际事务中一家说了算。克林顿政府公布赫尔姆斯—伯顿 法 和达马托法,企图以国内立法约束别国行为;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宣布将摒弃《京都议定书 》,并表示要单方面放弃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美国为了确保中东的战略 利益,千方百计阻止法国、欧盟以及俄罗斯介入中东和平进程。表现之三是对联合国采取能 用则用,不能用就抛在一旁的做法,无视这一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的作用。

其次,“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与冷战时期打着 “反苏”、“反共”的招牌不同,冷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打出“新干涉主义”旗号。“新 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 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以推行霸权主义为目的的思潮和行 为模式。它强调时代发展变化了,传统国家主权的属性也变化了,因而互不干涉内政的理论 已过时了,进而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内战非内政”这些蛊惑人心的 口号,摆出一种悲天悯人、替天行道的姿态来对主权国家的内政大加干涉。克林顿政府上台 伊始,就按捺不住对外干涉的热情,在首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大谈“美国不仅要为维 护和推进美国的利益而战,而且要为维护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而战”,并在索马里人道主义 救援、海地国内危机解决中冲锋陷阵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实行人道主义的幌子,以制止南联盟塞族 对科索沃阿族进行种族清洗为由,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实行空中打击,成为“新干涉主义”最 露骨的一次表演。在“反对种族清洗”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是美国欲消除北约继续东扩 的障碍,将西方势力扩展到整个巴尔干半岛,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的真实目的。科索沃战 争深刻暴露了“新干涉主义”背后隐藏着的一种最危险的霸权主义:即完全无视国际法基本 准则,无视联合国的存在,无视别国主权和别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西方的价值判定为标准 ,以人权推行霸权的霸权主义。与赤裸裸的侵略行为相比,这种霸权主义罩着一层“人权” 、“人道主义”、“民主”、“自由”的光环,更具有欺骗性。事实上,美国并非在所有问 题上都进行干涉,“新干涉主义”在实施人权干预和其他干涉时往往执行双重标准,干涉与 否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利益。1995年卢旺达、布隆迪部族间冲突,几十万人死亡,美国未 采取任何行动;1998年非洲大湖地区出现的动荡也未引起美国兴趣,皆因与美国的战略利益 无直接关系。由于“新干涉主义”在执行所谓人道主义干预时往往按照自己的价值判定,任 意选定干涉目标,滥用军事手段,抛开或绕过联合国单独进行干涉,这种霸权主义更值得警 惕。

第三,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冷战后,从国际制度着手建立制度霸 权成为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制度霸权是指构建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通过西方 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刘杰:《论国际秩序重 构进程中的制度霸权》,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3)。)制度霸权包含两个层 面的含义:一是利用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和机制来制约他国,维护自己的霸权利益;二是在 这一霸权背后,往往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利益,而且是整个国际资本的利益,主要发达国家 的利益。制度霸权形态的存在与发展,根源于国际资本的扩张、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赖程度 的日益加深,以及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逐渐趋同,同时也是美国维持霸权后时代在国 际 社会的领导地位的一种现实的选择。冷战后,“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力量对比 态势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制度霸权的取向成为资本主义共同的选择。美国充分利用 了这一机遇,加强美国与西方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力图通过建立多数国家接受的 国际规范,将美国的价值观念与西方民主法治原则扩展到国际事务中,使国际制度更多地 体现美国特色,使美国的霸权政策合法化。在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 ,“我们(美国)应支持国际机构和组织,从中得到他国对美国的支持,帮助美国承担领导世 界的责任”。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撰文指出,“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订立协议,建立制度并提供一个有助于使全世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实行民主、开放市场、 确保法治和致力于和平这些基本原则周围的典范”。近年来,美国加强与西方国家协调,凸 现西方七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巩固与西欧、日本的军事政治盟友关系;利用对现有国际 机制与规范进行重新调整与建构的机会,加大了从经济上政治上干预影响国际组织的力度, 继续主导IMF、世界银行和WTO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使其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注重 掌握和控制国际经济秩序新规则的制定,以便建立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度安排;试图 主导联合国改革,提出对联合国职能重新定位,对其机构重新塑造,将联合国一些经济发展 与技术合作机构的职能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三大经济机构中,使联合国的职能只限定在和平、 人道主义援助、人权和环保等领域。(王杰:《美国的跨世纪全球战略与联合国》,载《国 际观察》,2000(1)。)

冷战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和国际规范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科索沃战争作为 冷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一场以价值观为目标的现代战争,充分体现了美国对未来 世界的一种秩序安排和管理模式。克林顿在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出的所谓“ 克林顿主义”,敦促联合国在“防止内战”和“种族清洗”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强调 地区国家组织“有权在其范围内通过联合军事手段制止种族大屠杀的罪行”,宣称“国家主 权”不能成为一些“践踏人权的国家”免受“国际干预”的借口,等等,充分表明了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将干涉南联盟主权的“新干涉主义”行为合法化和制度化的意图。未来国 际社会的稳定与安全面临着美国制度性霸权带来的新挑战。

三、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

在美国国内,一些人不承认美国在搞霸权和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 就抱怨美国在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眼里是一个“盛气凌人的霸主”,并说美国的所作所为 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其他国家因美国在全球的领导作用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年来 美国还出现了“仁慈霸权主义”,鼓吹美国的霸权是阻止和平和国际秩序遭受破坏的惟一可 靠的防御,美国居支配地位是件幸事,因为它带来了美国强权之下的世界和平,带来了一个 本世纪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也罕见的国际和平和安宁时期。这些如出一辙的论调反映 了一些美国人的心态,即世界和平离不开美国霸权。美国盛行的“霸权稳定论”则从理论上 为美国的霸权辩解。“霸权稳定论”的代表人物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存在的情况下,一 种特殊类型的国际经济秩序即自由经济秩序才能繁荣和充分发展。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把战后 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归结为美国霸权的产物,霸权的存在成为国际秩序建立或维持的不可或 缺的基本要素。

从形式上看,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历史上出现过的旧式霸权主义的确有所不同。后者的特征 是以对别国的战争征服和对人民的残害奴役为手段,以占领别国的领土为目的。而美国的霸 权主义则是一种新型霸权,这种新型霸权新在不以领土调整、领土兼并、领土补偿为目标, 而是要在美国的实力下塑造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秩序。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虽然是二战 后才确立的,但美国关于建立新型霸权的理念早在一战时期就形成了,这就是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期间提出的诉诸公理、民主、普遍和平的外交理念。它 反对欧洲传统的均势外交,宣扬公开外交、民族自决、集体安全、自由贸易;主张建立世界 组织来保证国际政治法制化。威尔逊主义渊源于欧洲理性主义国际主义思想和美国的政治文 化传统。美国建国以来的对外政策和国际行为深受宗教色彩的“救世说”和“天定命运说” 的影响,即认为美利坚是最优秀的民族,是上帝选中的国家,美国将领导这个世界走向理想 境地。威尔逊主义即是对这一具有扩张主义的政治文化传统的继承,它的出现是欧洲走向衰 落、美国力量崛起的现实反应,其实质是新型的美国世界霸权。(时殷弘:《新趋势,新格 局, 新规范》,第121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这种新型霸权貌似公允,而在其背后 却是强烈的对外干预意识,一种将美国的价值观念、民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的意志。从美国 对二战后世界蓝图的勾画,到“世界新秩序”、“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提出,从战后美国主 导下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到冷战后“新干涉主义”的出笼,无一不体现了这种新型霸权 。

从实质上看,美国新型霸权与旧式霸权并无二致。霸权国行为的根本动机是霸权国的国家 利益。霸权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是维持霸权国的权力地位,尤其是维持其与主要挑战国或潜在 挑战国的相对优势的权力地位。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 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第1 3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因此,维护国家利益,保持权力地位就是美国霸权 主义的实质。为了维护霸权,美国可以为世界提供“公共物品”(西方霸权理论中的概念, 指霸权国为了将自己建立的国际体系扩展到全球而付出的代价,如为确立自由经济制度和保 障国际安全而承担全部成本),也可以发动战争;可以平息一场冲突,也可以挑起一场争端 ;可以促进和谈,也可以建立军事同盟,大搞军备竞赛。从这个意义上说,霸权国不会、也 不可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保护神,而只能是霸权利益与地位的维护者。

美国霸权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显性霸权”,另一面是“隐性霸权”。冷战后 ,美国霸权主义抬头的标志之一是“显性霸权”的充分表露。“显性霸权”即凭借实力在全 球进行合乎自己利益的战略部署,要求世界各国服从其战略。(资中筠:《冷眼向洋——百 年沉浮启示录》,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7)。)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置世界和平与发 展的主流于不顾,重新拾起冷战思维,继续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进行新一轮的全球战略部 署。1994年,美国正式提出“北约东扩”计划,旨在进一步巩固冷战成果,压缩俄罗斯战略 生存空间;1996年4月,《美日安全联合宣言》发表,重新确认美日安全同盟在冷战后的长 期性和必要性,并将中国视为地区不稳定和捉摸不定的因素以及主要军事防御对象;1997年 北约正式接纳波、匈、捷为北约新成员,1999年北约战略新概念问世,将北约的职能、军 事行动范围扩展,紧接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科索沃战争;世纪之交,美国加速发展国 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名义上是为了防御,其实质是为了打破现有全球战略平衡,谋求建 立一种攻防兼备的绝对军事优势。同时,美国还积极准备实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从 而在东亚地区和台海两岸造成新的紧张局势。“显性霸权”表明美国在冷战后把建立单极格 局、迟滞多极化发展进程作为全球战略的中心,把确保欧亚大陆不出现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地 区大国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

与冷战后美国的“显性霸权”相比,其“隐性霸权”的力量更值得警惕。所谓“隐性霸权 ”表现为美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对其他国家的无所不在的渗透和影响。 它体现了美国“软权力”的作用。与以军事、经济力量为内容的“硬权力”相比,冷战后美 国在国际上充分注意发挥“软权力”的作用。根据美国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代表约瑟夫·奈 的解释,所谓“软权力”是指使他人心甘情愿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的能力。它包括文化吸引 力、意识形态吸引力、控制国际事务议程设置的能力三方面。美国利用其在国际传媒中的优 势,利用其对各国人才的吸引力和美国文化的渗透作用,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价值观 念与行为方式,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使其他国家无形中被“美国化”,从而不仅使本民 族优秀文化传统受到严重威胁,本民族国家失去凝聚力,而且会驱使其追随美国,甘心情愿 做美国的附庸。

目前,由于美国具有别国无法匹敌的综合实力优势,由于国际社会上缺乏对美国霸权足够 强 大的制约力量,“美国的霸权仍将继续存在下去”。(萨米尔·阿明:《全球化:美国霸权 与欧洲》,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这意味着21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内国际政治的 主要矛盾是世界多极化与美国单极化,美国称霸和部分国家反霸的矛盾。美国霸权虽然嚣张 ,却是逆时代发展潮流而动的,因而不断遭到许多国家的抵制与反抗。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 主 权独立与经济发展,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行不懈的斗争;美国的盟友西欧、 日本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寻求与美国分享权力、平起平坐;俄罗斯在调整对外战略之后坚决反 对在冷战后建立单极世界,倡导多极世界,在波黑危机、科索沃战争中反对美国对南联盟 的打击,强烈反对美国部署NMD;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坚持在国际上 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定地推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在 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美国的霸权主义将愈益不得人心。

标签:;  ;  ;  ;  ;  ;  ;  ;  ;  ;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_霸权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