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江陵高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现代中学设计如何适应教育改革,适应未来教育模式多元化的趋势,倡导校园的空间混用、功能变换、学社共享的理念,通过空间的塑造激发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一个无所不在的教育场所。
关键词:教育改革;复合功能;特色空间
1 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教育规划)到2020年,高中生将从2015年的4038万人到4130万人,相当于新建2000人规模的高中460所。同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小班化教学,鼓励普通高中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开设多样优质的选修课程。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复合化趋势还将延续,同时,受财政的限制以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学社共享”的理念也被广泛采用。校园规划、校园空间该如何适应未来教育模式,实现空间混用、功能变换和空间共享的要求,本文以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的设计为例进行总结和探讨。
2项目概况
江陵高级中选选址于江陵县中心城区以北,仙鹤路以西、建桥路以北、楚才路以东,校园新校址成“7”字型,用地面积309亩,规划容纳学生4000人。在江陵高中选址的东南角59.7亩的用地内将建设“三馆一院”,包括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大剧院,总建筑面积1.6万方。为节约投资,共享发展,设计要求,江陵中学共享“三馆一院”中的图书馆,体育馆为游泳馆要分时对社会开放。
3创新与特色
3.1可持续与弹性预留
规划充分考虑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综合效益,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充分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弹性,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在309亩的校园建设用地内,结合校园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品字型布局,设计预留52亩的发展备用地,前期作为校园景观区,后期可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可成组团拓展。
3.2 地域文化的传承
(1) 体现地域文化精神
中学校园应是承载地域文化,并具有多元意义的教育场所。应体现当地地域特色。江陵县地域文化体现在仙鹤精神和铁牛精神。设计加强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内涵,并在功能配置、整体环境等方面均体现前瞻性和现代化特色,使文化与现代化达成有机的统一,将江陵一中“明礼慧心,博学远志”的校训文化、仙鹤精神、铁牛精神在新的校园规划中加以体现。比如,在校园入口标志的钟楼上,设计了仙鹤浮雕,将无形的文化精神通过有形的方式表达和传承(图1)。
图1:校正门入口透视图
(2)以城市设计的思维协调校园与周边区域
校园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文化建筑,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也是学校广大毕业生的青春记忆。校园规划中引入以城市设计的思维,可形成良好的街景效果。规划考虑沿城市主干道的沿街效果,将游泳馆、体院馆沿仙鹤大道一体化设计,形成富有张力的标志建筑,结合东南角的三馆一院,沿街具有序列感的公共空间形态。这些公共建筑沿主干道布局,与校园教学组团相对独立,设置对外的独立出入口,通过分时利用,实现“学社共享”。
3.3 特色空间营造
(1) 整体空间布局
在场地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整体布局采用局部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尽量形成丰富多样的室外空间。教学、运动和生活三区成品字型布局是校园规划最理想的格局,联系便捷同时又互不干扰。通过对场地的研究,再经多方案比较后,将教学区规划在南面,生活区规划在西北角,体育运动区沿仙鹤路的布局最适合本项目。南侧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行政办公楼、艺术楼围合而成的南入口共享空间,凸显校园中轴线的礼仪性(图2)。
图2:校园整体鸟瞰图
南北向的中央景观轴串联入口广场、综合楼实验楼、仙鹤湖,综合实验楼是轴线的交点,校园的中心建筑。采用“透而不漏”设计手法,从四面都能有良好的观景效果。设计架空的共享广场平台,体现建筑的张力与标志性。东西向教学轴“学社结合”,轴线向东可以共享校园外的“三馆一院”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沿东入口布置的体育馆有利于校内和校外的分时利用。
(2) 组团以及内部空间
设计充分考虑新型教育模式对教学空间的要求,在融入开放式教学空间的同时,又兼容传统教学模式特点。通过建筑功能的复合化、校园空间的开放性来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多样性,激发学生活力,强化互动交流。
教学组团成合院式布局,充分体现了空间混用、功能变换的特点。兼有年级组办公、合班走班教室、复合功能走廊等功能。标准单元设计既满足现阶段的年级组管理模式,远期在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模式下,标准院落组合还能无缝衔接学部制管理,满足选课走班教学的需求。
教学楼多功能走廊设计成3.5米宽的复合功能走廊,有储物柜、休息交流空间。走廊可满足师生课下交流、讨论活动,通过灵活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和弹性教学。
3.4 荆楚派的建筑风格
湖北城乡建设应彰显本地特色和荆楚文化。江陵县位于湖北中南部,属于冬冷夏热过度地区,传统民居主要为天井式、天斗式、天井天斗混合式。设计传承荆楚文化,吸收精华,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诠释荆楚派建筑之美。如在综合实验楼的设计上采用了天井式,同时体现荆楚建筑“高台基、深出檐、巧构造”等特点。食堂、报告厅、艺术楼等教学建筑运用了天斗的屋顶构造,打造绿色荆楚建筑。建筑造型在体量、尺度和色彩等方面体现校园建筑的典雅气质。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现荆楚建筑的内在文化精神,彰显一个“秀水雅园,书香庭院”的校园。
4.结语
本文倡导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中学的校园规划总体布局上要有弹性,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效益,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地域特色,让校园建筑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要用城市设计的思维协调校园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校园的空间营造上,要从校园整体空间、组团空间、建筑室内空间、室外景观空间等方面,探索校园空间新模式。打造功能复合、开放自由、促进师生交流、激发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校园空间。
(注 感谢在江陵一中设计方案过程中参与指导的中南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安平)
资料来源:
效果图为作者设计,效果图公司辅助绘制,平面图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李诗娴.李志.民罗琳.“学社融合”理念下开放型超大规模高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城市建筑,2O17(3):39-41.
[2]马 欣.肖薇.张伟一.人文与地域特色下的校园场所营造——张北一中新校区规划.华中建筑,2017(6):98-101.
[3]肖伟.王祥.“荆楚派”建筑风格研究与应用.中国勘察设计,2014(11):39-46.
[4]陈杰.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变迁.山西建筑,2012(4):18-20.
作者简介:
1.邓华春,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注册规划师(通讯作者),54066080@qq.com
2.李柏霖,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第一工作室主任,一级注册建筑师
3.李庭光,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
论文作者:邓华春,李柏霖,李庭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校园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论文; 江陵论文; 仙鹤论文; 文化论文; 江陵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