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浆ESR、BNP、CRP水平分析与再住院率观察论文_王桂香,王焱,戴翠莲,刘文辉,常贺,谢华斌

王桂香 王焱 戴翠莲 刘文辉 常贺 谢华斌

(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4)

【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比较不同阶段冠心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ICM)、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方法: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析,对133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ESR、BNP、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1年后,观察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CM组、AMI组、UAP组患者血浆中ESR、BNP、CRP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CM组与AMI组升高更明显(P<0.001);而SAP组患者血浆中BNP、CRP水平较正常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ES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CM组、AMI组血浆中ESR、BNP、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s患者(P<0.01),ICM组升高更显著,且较AMI组升高(P<0.05)。除此之外,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情况下,冠心病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病情发展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ESR、BNP、CRP贯穿整个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指标;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越严重,冠心病病情发展越严重,其1年内再住院率越高。

【关键词】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血浆沉降率;脑利钠肽;C-反应蛋白;再住院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37-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而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又是AMI和UAP的直接原因[1],心肌长期缺血状态未能及时改善,进而形成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的病变特征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后,血液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级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这一系列反应,其实是炎症反应的变化。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炎症反应颇受人们重视。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们对13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包括36例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急性心肌梗死和3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BNP、血沉、高敏C-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并研究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观察在冠心病规范治疗情况下,冠心病各组1年内患者再住院率比较,探讨冠心病严重程度与其再住院率的相关性[3]。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一)缺血性心肌病(ICM)组:31例(男14,女17),年48~82岁,平均58±8.69岁。入组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变化、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心脏彩超确诊。

(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4例(男18,女16),年24~78岁,平均53.48±8.24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确诊,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并行罪犯开通罪犯血管。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2例(男16,女16),年龄33~79岁,平均56±7.29岁。确诊标准:病人心绞痛症状典型;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未见异常。其中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严重狭窄有行血管重建指征,并行血管重建治疗,心肌动态或静态核素显像证实心肌缺血。首选挠动脉径路。

(四)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男23,女13),年龄45~77岁,平均50±7.49岁。诊断标准:劳累性心绞痛发作;门诊活动负荷心电图提示阳性;其中2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并行血管重建治疗。

(五)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女12),年龄35~72岁,平均58±6.11岁。对照者由本院体检中心提供。

以上病例及正常对照均来自本院心脏病病房和体检中心,且排除近期或远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家族中有肿瘤史、高血压及糖尿病者。

1.2 方法

冠心病患者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3ml置于含有0.12ml

2%EDTA-Na2的塑料试管中,3000转/min,15分钟取上清液(血浆)置-20℃待测。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方法同上。ESR用希森美康ELectaLab全自动血沉仪检测;BNP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分析,通过梅里埃公司ViDas–30心肌标志物发光分析仪,按说明书操作;CRP用浙江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通过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仪器为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x-±s表示。应用SPSS软件分析,计算资料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AMI 组、UAP 组、USP 组和正常对照组ESR、BNP、CRP 血浆水平见表 1。

3.讨论

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的快慢可以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随着冠心病程度逐渐加重,患者血浆ESR逐渐加快,ICM组、AMI组、U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SAP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ESR加快,ESR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病情轻重;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等病理状态下血浆脑钠素升高,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marker)[4][5]。越来越多研究表明BNP同缺血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关注[6]。本文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ICM、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说明BN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血浆中BNP浓度可反应冠心病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7]。许多前瞻性研究证实在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个体中,CRP是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测指标。更大的临床价值是证实CRP是将来发生首次冠状动脉疾病的强有力预测指标。内科健康研究(PHS)显示,CRP在最高浓度组的病人将来疾病发作的危险性是2倍,将来首次发生AMI的危险性是3倍,将来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性是4倍,其近年来被视为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是判断冠心病预后的重要标志[8]。本文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C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以缺血性心肌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著(P<0.001)。我们认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心室重构,细胞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线粒体缺血缺氧进而引起氧化应激,发生炎症反应,促进肝脏生成CRP释放入血浆,从而使血浆中CRP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与其临床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说明CRP在一定程度上对AMI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冠脉病变不稳定斑块处的单核细胞因子激活凝血过程,且刺激CRP大量产生并释放到外周[1];另有学者报道,心肌获得再灌注或实施冠脉血管重建术则限制炎症的进程使CRP降低[9]。故检测CRP除提示机体炎症反映之外,还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可判定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预测患者预后[8][10]。持续升高的CRP值表示炎症无好转,常是治疗失败和预后差的证明。冠心病患者经过血运重建后,都必须经过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疾病的管理。但是虽然经过规律治疗,患者仍可能因为病情的发展而再次入院治疗。本文结果显示,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不同。随着病情的发展,ICM组、AMI组患者较SAP组及UAP组再住院率高。综上所述,本次实验结果让我们再次证实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炎症反应,其患者血浆中的ESR、BNP、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展过程,并可反映冠心病患者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我们发现虽然经过规范药物治疗,炎症越明显,冠心病病情越严重,患者再住院率越高。

【参考文献】

[1] Du Tongxin 1, Wang Zizheng 1, Wang Shukui 1, Fu Lei 1, Luo Jun 2 1.Analysis of Changes of BNP, HCY and CRP Plasm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Radioimmunology》 2003-05.

[2]Ridker PM,Hennekens CH,Stampfer MJ,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and risks of fu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Lancet 1998 ;351 :88.

[3]王涛,药物与临床.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的临床观察.中国保健营养.1004-7484(2013)-12-7323-01.

[4]Mukoyama M,Nakao K,Hosoda K,et 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as a novel cardiac hormans.J Clin Invest 1991;87:1402.

[5]Nagaya N,Nisikimi T,Goto Y,et al.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biochemical marker for the progressive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 J 1998 ;135 :21.

[6]张晓莉,高志广,任国成.NT-proBNP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承德医学院学报.Vol.29 No.4 2012.

[7]郭文,综述.脑钠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学与临床分册 1998 ;18(1) :58.

[8] Morrow DA,Ridker PM.C-reactive protein, inflammation,and coronary risk. Med Clin North Am 2000;84 :462.

[9]黄先勇,李玉芳,沈洪等.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1;3(6):387.

[10]韩海英,邹晨荣,张言等.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10月第8卷第30期.

论文作者:王桂香,王焱,戴翠莲,刘文辉,常贺,谢华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血浆ESR、BNP、CRP水平分析与再住院率观察论文_王桂香,王焱,戴翠莲,刘文辉,常贺,谢华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