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尹东, 王海江, 桂霞, 王琦叁[1]2004年在《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 (LN)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术前术后含量的变化 ,了解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的意义 ,并通过与血清癌胚抗原 (CEA)、糖类抗原 2 4 2 (CA2 4 2 )比较 ,评价血清LN对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LN、CEA、CA2 4 2 含量。结果 血清LN检测对 4 4例大肠癌诊断的特异性为 84 .1% ,敏感性为92 .7% ,各Dukes分期大肠癌患者血清LN含量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且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LN含量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 ;DukesC、D期组血清LN含量高于DukesA、B期组 (P <0 .0 5 ) ;血清LN含量术后较术前降低 (P <0 .0 5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N阳性率高于CEA和CA2 4 2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LN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与良性病变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明[2]2007年在《LN、CD105及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死因顺序位于常见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6位,而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降低大肠癌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有效地判断病情发展以及对其预后的评估。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s TM )的测定是最为简单且较为灵敏的诊断手段之一,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现已成为许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对象,其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同时,对于血清及组织中L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近几年来,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浸润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对大肠癌基因水平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其发生、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目的:利用放射免疫技术(radioimmunoassay RIA)对75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LN进行检测,探讨血清LN作为大肠癌标记物的可行性;通过对手术前后大肠癌血清LN含量的比较,观察血清LN含量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检测并比较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LN含量,探讨大肠癌组织内LN与血清中LN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研究68例大肠癌组织中CD105及CD44v6的表达与意义;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等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大肠癌血清和组织匀浆中LN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大肠癌组织、正常组织中CD105、CD44v6的表达。结果:(1)大肠癌组血清LN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肠癌血清LN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分化程度均无关;但与大肠癌转移及分期有关: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 ,DukesC、D组血清LN含量高于DukesA、B组(P<0.01)。(3)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血清LN含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大肠良性疾病患者于内镜或手术治疗前后血清LN含量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4)大肠癌组织中L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5)大肠癌组织与血清中的LN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 =0.978)。(6)大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癌组织MVD值与瘤体大小及生长方式无关(P>0.05),但随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程度和肿瘤分期的加深而升高。(7)CD44v6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3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与瘤体大小、生长方式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仅与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1)血清LN有望成为一种大肠癌标记物而用以大肠癌的诊断;血清LN检测对大肠癌与大肠良性疾病间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血清LN的升高为肿瘤源性的;血清LN检测能间接反映癌组织中LN的变化,为研究癌组织中LN的表达提供便利。(3)微血管生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MVD可以作为评价大肠癌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重要指标。(4)CD44v6在大肠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44v6与MVD的联合检测将能更全面而准确地评价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淋巴结转移状况。(5)MVD、LN及CD44v6可能共同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尹东[3]2001年在《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LN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术前术后含量的变化,了解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的意义,并通过与血清CEA、CA242比较,评价血清LN对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LN、CEA 、CA242 含量。结果 血清LN检测对44例大肠癌诊断的Se:84.09%,Sp:92.65%,准确度:89.29%,+PV:88.10%,-PV:90.00%,+LR:11.44,-LR:0.172。各Dukes分期大肠癌病人血清LN含量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且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ukes C、D期组血清LN含量高于Dukes A、B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LN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血清LN含量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N阳性率高于CEA和CA242(P<0.05),且后两个指标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LN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对与大肠癌的诊断、术后监测要优于血清CEA、CA242。联合观察叁者含量动态变化,对术后观察肿瘤的复发转移有更大的参考价值。血清LN含量变化与大肠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黄利娟[4]2010年在《结直肠癌病人血清中CEA、CA19-9、LN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多肽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的表达情况;2:探讨CEA、CA19-9、LN在血清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重点了解预后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叁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LN的水平,探讨CEA、CA19-9、LN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1:对武汉市某医院在2004年11月至2008年8月期间,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原发病例,通过查阅病案采集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2: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收集生存结局资料;3: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阳性率的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以筛选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和LN阳性率在结直肠癌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 9-9阳性率在不同肿瘤大体分型的患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EA和CA19-9并联检测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较未转移组高,在TNM分期中Ⅲ/Ⅲ期较Ⅰ/Ⅰ期高,在Dukes分期中C/D期较A/B期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和LN并联检测的阳性率在肿瘤大体分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种肿瘤标志物并联检测后阳性率在肿瘤大体分型及Dukes分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209例,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结直肠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72.7%,53.8%;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国际肿瘤分期标准(TNM)分期、Dukes分期、术后是否化疗、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包括术前CEA水平、术前CA19-9水平、术前CEA+CA19-9并联检测水平、术前CEA+LN并联检测、术前CA19-9+LN并联检测及术前CEA+CA19-9+LN并联检测水平)等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结果显示,术后是否化疗、Dukes分期、叁项肿瘤标志物联检水平结果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有显着影响。结论:1:本研究观察到CEA、CA19-9、LN叁项指标联合检测后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但没有观察到单项指标与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均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及更多的人群研究来论证。2:本研究观察到术前CEA、CA19-9及叁种指标不同组合并联检测后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关,但未观察到术前血清LN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预测结直肠癌不良预后。3:Dukes分期结果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周进茂, 白海, 王存邦, 陈嘉屿, 燕忠生[5]2005年在《癌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癌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变化及与恶性肿瘤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3例癌症患者、39例一般疾病患者及33例健康志愿者血清HA、Ⅳ-C和LN水平。结果癌症患者血清HA、Ⅳ-C和LN水平显着增高,较正常对照组、一般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A、Ⅳ-C和LN水平变化对癌症患者诊断、病情转归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王京涛, 孙宁宁, 何庆泗, 张卫华[6]2004年在《微血管密度和层粘连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基底膜是宿主与癌细胞的重要屏障,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是基底膜的重要组成成份。微血管密度(mi crovesseldensity ,MVD)或LN作为肿瘤的预后指标已有报道[1] 。为了研究MVD与L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岳珂珂[7]2015年在《CD151及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肝癌中CD151及整合素α3、整合素β1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分析预后,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治及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肝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组织52例。收集正常肝脏标本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CD151、整合素α3、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同时分析肝癌患者的首次复发时间。分析这叁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CD15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3%,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7.9%、21.4%(p<0.05)。整合素α3在肝癌组织表达率为75.2%;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6.7%、27.8%(p<0.05)。整合素β1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78.8%;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4%、39.0%(p<0.05)。2.CD151、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CD151与整合素α3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152,CD151与整合素β1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081,整合素α3与整合素β1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066,表达成正相关(p>0.05)。3.CD151与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在低分化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中分化肝癌组织阳性率高。CD151、整合素α3、整合素β1蛋白与肝癌分化程度的χ2分别是:7.140、11.244、5.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D151、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患者复发周期短。结论1.CD151与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在肝癌组织高表达,肝癌组织分化越低,蛋白表达阳性率越高。2.CD151、整合素α3、整合素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曹学全[8]2007年在《食管鳞癌中组织蛋白酶B、层粘连蛋白及Syndecan-1表达与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是存在于溶酶体中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属于番木瓜蛋白酶家族。CB在人的肝、脾、肾、骨、神经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都有分布,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均具有活性,碱性条件下会不可逆的失活。其作用非常广泛,CB参与酶原激活、抗原处理和组织重塑,尤其骨基质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过程。更为重要的是,CB能够直接降解或激活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等而间接降解LN、纤维连接蛋白及Ⅳ型胶原等许多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成分,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近来大量的研究表明CB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食管腺癌、黑色素瘤、神经胶质细胞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其表达及活性均成倍甚至3-9倍的高于邻近正常组织,另外,还发现CB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CB转录、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的预后呈正相关。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成分的一种非胶原糖蛋白,主要由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它通过高亲和力的层连接蛋白受体与细胞起反应,从而介导细胞与基底膜的粘连。已有研究表明,LN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黏附、胚胎发育、神经生长、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维持基底膜结构完整性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黏附分子在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的作用备受关注。Syndecan-1就是其中主要的黏附分子,并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yndecan-1是种跨膜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s),属于黏附分子整合素跨膜黏结蛋白聚糖家族成员,存在于大多数上皮细胞表面,在细胞表面介导与细胞外配体的连接作用,使细胞黏附更具有稳定性,与细胞的迁移有关,能维持分化表型及抑制肿瘤的生长,研究发现Syndecan-1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或缺失,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河南省是高发省份,其浸润、转移又是引起食管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食管癌浸润、转移机制的探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有关食管癌中CB和LN、Syndecan-1叁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机制,寻找抑制食管癌浸润、转移的有效方法,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了食管癌高发区49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B和Syndeca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LN蛋白的表达情况。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机制及抑制食管癌的浸润、转移提供了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分别对49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B、Syndecan-1及LN蛋白表达进行检测。2.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49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B和Syndecan-1mRNA表达进行检测。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阳性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chi-square);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显着性水准为α=0.05。结果1.有无淋巴结转移组CB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0.00%)、18(62.07%)和19(95.00%)、16(55.20%),蛋白表达或mRNA两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侵达浅肌层、深肌层和食管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B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0%)、9(60.00%)、24(100.00%)和4(40.00%)、8(53.33%)、23(95.83%),侵犯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叁者蛋白或mR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前两者,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B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77.55%)、8(26.67%)、0(0.00%)和35(71.43%)、7(30.43%)、0(0.00%),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叁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2.有无淋巴结转移组Syndecan-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0%)、18(62.07%)和4(20.00%)、17(58.62%),蛋白表达或mRNA两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侵达浅肌层、深肌层和食管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00%)、9(60.00%)、6(25.00%)和7(70.00%)、9(60.00%)、5(20.83%),侵犯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叁者蛋白或mR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前两者,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46.94%)、23(76.67%)、49(100.00%)和21(42.86%)、20(66.67%)、49(100.00%),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叁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3.有无淋巴结转移组L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5.00%)和23(79.31%),蛋白表达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侵达浅肌层、深肌层和食管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L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0.00%)、12(80.00%)、5(20.83%),侵犯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叁者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前两者,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L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53.06%)、23(76.67%)、49(100.00%);叁者癌组织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相应的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5)。4.CB与Syndecan-1及L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经统计学分析,前者与后两者之间均呈负相关(r均<0 P<0.05),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 P<0.05)。结论1.CB蛋白和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CB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在不同组织、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推测CB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2.食管鳞癌组织Syndecan-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且Syndecan-1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在不同组织、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提示Syndecan-1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3.L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且LN蛋白表达在不同组织、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提示LN低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癌形成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CB与Svndecan-1及L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相关性,表明叁者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胡延勋[9]2007年在《软骨多糖抑制乳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采用碱提-酶解法从猪软骨中提取短链多糖,以该软骨多糖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的工作基础上,从体外和体内两个方面研究软骨多糖抗肿瘤生长转移的功效,并进一步探讨软骨多糖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体外模型,MT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软骨多糖在体外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对癌细胞中MMP-9和LNR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软骨多糖体外能够抑制MCF-7生长,并影响MCF-7细胞中MMP-9和LNR1的表达。建立615小鼠乳腺癌Ca761肺转移模型,作为体内模型,用软骨多糖腹腔注射为治疗,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做对照,检测小鼠瘤重抑制率、胸腺指数和转移抑制率,软骨多糖体内抗肿瘤生长转移效果明显。HE检测肺部转移情况。明胶酶谱检测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活力变化,治疗组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酶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MMP-9和TNF-α的含量及变化,治疗组小鼠血清中MMP-9和含量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瘤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αvβ3整合素和层粘连蛋白受体1(LNR1)的含量变化,治疗组癌组织中FN和LN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αvβ3整合素和LNR1的表达率则升高。由结果可以看出软骨多糖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影响FN、LN、αvβ3整合素、LNR1、TNF-α、MMP-2和MMP-9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1]. 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 尹东, 王海江, 桂霞, 王琦叁.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

[2]. LN、CD105及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意义[D]. 高明. 安徽医科大学. 2007

[3]. 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D]. 尹东. 新疆医科大学. 2001

[4]. 结直肠癌病人血清中CEA、CA19-9、LN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 黄利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 癌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周进茂, 白海, 王存邦, 陈嘉屿, 燕忠生. 中国综合临床. 2005

[6]. 微血管密度和层粘连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J]. 王京涛, 孙宁宁, 何庆泗, 张卫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4

[7]. CD151及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岳珂珂. 郑州大学. 2015

[8]. 食管鳞癌中组织蛋白酶B、层粘连蛋白及Syndecan-1表达与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D]. 曹学全. 郑州大学. 2007

[9]. 软骨多糖抑制乳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研究[D]. 胡延勋. 天津科技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