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论文_王娅妮,贾静

(湖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 湖北武汉 430000)【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9月-11月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集体交接班为对照组,通过护士长组织对科室21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培训后,把2017年12月-2018年02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对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作为研究组,比较六个月以来医生对护士病情掌握的满意度以及淋巴瘤内科21名护士危重症专项考核的成绩。 结果: 研究组的医生对护士病情掌握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危重症专项考核的成绩都较对照组高。 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护士对重症患者病情的掌握度及危重症能力,也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增加了医护沟通效率及团队合作,促进患者安全。【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肿瘤重症患者;交接班【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73-02
SBAR沟通模式作为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新型沟通方式,是WHO提出的标准化沟通模式,是医护患良好沟通的有效工具。SBAR沟通模式是指: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1]。他们分别表示目前发生了什么、什么情况导致的、认为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2】。我科在SBAR沟通模式的模型上,结合我科特点完善了交接班表格。现状包含了患者的一般信息,如:姓名、床号、年龄、当日有无特殊治疗以及最主要的护理问题;背景包含了患者的主诉、既往史、跌倒史、手术史等;评估则包含了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疼痛、饮食、血糖、皮肤、自理能力评分、管道等;建议是当班护士向下一班护士或医生提出的可以帮助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09月-11月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集体交接班为对照组,通过护士长组织对科室21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培训后,把2017年12月-2018年02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对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作为研究组。1.2实施方法1.2.1 SBAR沟通模式晨会交接班的模式建立SBAR标准化沟通最初由美国海军开发并在核潜艇作业中应用.同时也是航天工业的标准沟通模型。【3】在20世纪90年代,SBAR沟通模式被作为团队资源管理课程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4】目前,SBAR沟通模式主要被用于急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及晨间床头交接班中。由淋巴瘤内科科室质控小组根据SBAR标准沟通模式的方式,建立了淋巴瘤内科的晨会重症患者的SBAR标准沟通晨会交班模式。
1.2.2 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的科内培训淋巴瘤内科本科室护士21名,N3级护士5名,N2级护士9名,NI级护士3名,N0级护士4名。本科学历17名,专科学历4名。由科室护士长根据科室层级、年龄、学历等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其主要培训内容包括SBAR的含义、SBAR的适用范围、SBAR沟通模式交接的模式解读与书写方法,通过集体授课、情景演练、一对一带教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1.3效果评价通过医生对护士病情掌握的满意度以及淋巴瘤内科21名护士危重症专项考核的成绩进行比较。2 结果经过半年的实践与比较,SBAR沟通模式晨会交接班在淋巴瘤内科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SBAR沟通模式在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护士对重症患者病情的掌握度及危重症能力,也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增加了医护沟通效率及团队合作,促进患者安全。3 讨论3.1 提高护士交接班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安全护理工作繁忙,护士凭记忆交班容易错交、漏交,同时可能会随时跟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沟通,交班工作容易因打扰而被中断,出错几率也会大大增加。特别是淋巴瘤内科的重症患者病情复杂,需要观察记录的地方甚多。SBAR沟通模式有一个固定的表格,这个表格是在SBAR沟通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淋巴瘤内科的特点制成的,相对灵活而全面。交班者会根据表格的内容进行填写,并且可以反复查看、修正,因而漏交、错交的现象会大大减少【6】。3.2 有助于责任护士对患者十四知道情况的了解十四知道即: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家庭、经济、治疗、护理、心理、营养、疼痛、康复。责任护士不用面对一整面病历资料而分不清主次。有了SBAR交班表,责任护士只需按照表格的要求逐项完成,便可以对患者的情况了然于胸,并且对患者的十四知道情况印象深刻。3.3 增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工作的良好开展国内医院协会也曾把医护直接的有效沟通列为病人十大安全目标之一。【5】得益于SBAR沟通模式,护士可以更全面却又简明扼要地将有效信息传递给医生,使医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患者资料和病情反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患者的痛苦第一时间得到解决。3.4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10】低年资护士由于刚毕业不久,不能很好的将临床实践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往往对患者病情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不能在总体上判断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SBAR交班表帮助低年资护士熟悉和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鼓励他们主动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3.5 提高了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效率,更快地解决了患者的问题,提升了护士的专业形象,同时也得到了医生们的认可以及患者的好评,提高了医生和患者满意度【7】。当然SBAR沟通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交班模式,在系统培训,如:SBAR沟通模式的含义、内容、优势以及运用方法等【8】。以及后期如何将护士的能力分层循序渐进【9】继续加强,逐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适应性,使他们更专业地完成交班表也是持续改进及完善的地方。参考文献:[1]Haig K,sutton s.SBAR:a shared mental model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nicians[J].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2006,32(3):167—175.[2]徐永能,卢少萍,黄巧,等 .SBAR 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3]陶怡,蒋小平,程晓红,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35一1038.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09.005.Tao Y,Jiang XP,Cheng XH,et a1.Patients handover with SBAR communication model in the pediatric emeogency department l J j.Chin Nurs Manag,2015,15(9):1035—1038.


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对照张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0000)【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对照。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5月入院的48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Bohler角、Gissane角有所改善,Maryland评分较高(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给予微创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减轻软组织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医师采纳。【关键词】微创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有效性【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74-02
跟骨骨折多因高处坠落或挤压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和瘀斑,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等,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及头、胸、腹部联合损伤[1]。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跟骨为松质骨,血液供应比较丰富,结构也较复杂,故手术难度较大,且如果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等后遗症,因此对手术要求极高[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逐渐被患者及临床医师采用[3]。本文对入院的48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比较其疗效,具体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跟骨骨折患者,病例选自2015年6月-2018年5月,总计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诊断标准,经X线平片和CT确诊,其中按Sanders分类:Ⅰ型3例、Ⅱ型21例、Ⅲ型18例、Ⅳ型6例。分为对照组(n=24)和实验组(n=24),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8岁,年龄均值(48.15±1.32)岁(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0岁,年龄均值(49.03±1.49)岁(实验组给予微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跟骨外侧行L形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充分暴露骨折处,通过骨圆针在跟骨结节处进行牵引,采用锁定跟骨板固定,最后进行加压包扎。实验组实施微创治疗,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采用4.0克氏针在跟骨结节处由内至外穿入克氏针,进针深度控制在不超过骨折线,做对抗牵引和纠正内外翻。在跟骨外侧行2厘米切口,逐层分离肌肉、肌腱直至跟骨,将距下关节及跟骨距骨关节面骨折处显露后,进行复位,合理调整Bohler角、Gissane角,待关节面平整后穿入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及植骨,最后放入微型钢板、螺钉固定,通过透视观察满意后,去除临时用的克氏针,清洗伤口,放置引流,进行止血加压包扎。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采用抗生素治疗,时间为7天,指导患者采用抬高患肢,每天切口处换药,时刻保持切口干燥,避免感染、出血、红肿等情况,术后2天可去除引流管。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手术后的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正常大约30-45度)、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正常大约100-145度)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主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度、步态、行走距离和外观进行评比,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足部功能越好。1.4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软件版本为SPSS21.0)给予处理和分析,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c±S)的方式进行描述,实施t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明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结果2.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情况和治疗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c±S )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毫升) 手术时间(分钟) 住院时间(天)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24 33.54±0.25 69.47±0.65 7.98±1.43 1(4.17%) 对照组 24 54.76±1.05 96.87±1.67 12.78±1.45 5(20.83%) 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对比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度数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两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 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和Maryland评分比较 (`c±S ) 组别 例数 Bohler角(度) Gissane角(度) Maryland评分(分) 实验组 24 37.98±1.47 121.54±0.65 88.98±2.32 对照组 24 30.87±1.54 101.45±2.43 75.98±1.76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多因高处坠落足跟部着地,足跟部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常伴有足跟局部明显肿胀、压痛、不能直立行走或触到骨擦感等,容易与扭伤混淆,因此临床多采用足跟部X线片和CT、MRI确诊[4]。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强的固定作用,但软组织剥离广泛,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切口愈合不良,不利于伤口恢复。微创治疗考虑到足跟关节面较多,形态复杂,在手术前考虑到跟骨结构以及运动力学特征,采用钢板内固定形式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缓解骨膜和骨质结构的磨损的效果,有利于骨质恢复[5]。本次对两组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33.54±0.25)毫升、手术时间(69.47±0.65)分钟、住院时间(7.98±1.43)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Bohler角(37.98±1.47)度、Gissane角(121.54±0.65)度、Maryland评分(88.98±2.32)分,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因此,微创治疗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有助于骨折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李洪帅,李坤,张鹏等.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1):103-106. [2]朱学敏,唐三元,杨辉等.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现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1):31-34. [3]李建昌,穆臣会.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6):12-13. [4]黄兴桦,邓清民.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J].饮食保健,2017,4(27):69.[5]范江涛,马东印,范久庆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2):3445-3448.

论文作者:王娅妮,贾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SBAR沟通模式在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论文_王娅妮,贾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