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直辖后的新重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经济。当前,重庆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同全国一样,不是速度上不去,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已经明确了我国今后15年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和任务,即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一目标和任务完全适合重庆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和调整要求。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结合本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以及库区开放开发的实际,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大力强化第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通过调整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工业内部结构:通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水平;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扩大规模经济;通过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通过开发新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产权合理流动,实现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整体搞活国有经济;采用高新技术发展、振兴现有的支柱产业,不断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延长产业链,扩大关联度,支撑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时间长,耗费资金多,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必须选好突破口,集中力量抓重点。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多,资产存量大,技术实力强,在重庆经济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当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结构性矛盾,也大都集中在国有工业企业。因此,重庆应当把优化国有工业内部结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现就对其调整、优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作如下探讨。
一、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主要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产业,行业和企业中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体制和企业机制的问题。这次结构调整如果主要依靠计划手段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为此,应当把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政策转向以市场为中心,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供给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优胜劣汰。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合理配置资源,追求最佳效益,从而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二、搞好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加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产优化重组,形成合理的工业结构。
所谓企业的“三改一加强”,是指企业的改革、改造、改组和加强管理。
——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调整企业生产关系,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完成“转机建制”的改革任务,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使得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都不能对它们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才能使企业成为产权主体、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企业以极大的压力和动力,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快技术进步,主动适应市场要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行为结构和产业结构。
——企业改造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运用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充分有效地利用存量资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省钱、省物、省时,投入产出效率高。实践证明,利用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新建同样规模的企业相比,投资可节约10%,设备和物资可节约60%,建设周期可缩短一半,投入产出比可提高一倍,是提高经济效益、盘活存量资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捷径。另外,在新建投资中有40%转化为消费基金,而技改投资中只有20%,对通货膨胀的拉动作用明显低于新建。尤其是象重庆这样的老工业基地,企业数目多,资产存量大,传统产业比重高,技术设备比较陈旧,投入产出效率低,经济质量比较差,通过技术改造把潜在的经济技术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无疑是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活力、重展雄姿的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
——企业改组主要是通过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实现企业内部,特别是某些企业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经济结构,自我配套、自我服务、自成体系、相互封闭,割裂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内在联系,阻碍了资源的合理流动,低水平重复建设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的分析,900 家被调查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平均不到50%。重庆的国企状况与此基本类似。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对现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企业的改组,主要是通过改变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诸如企业的联合、兼并、承包、租赁、托管、出售以及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公司、企业集团等,以此调整存量资产的分布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
对企业进行改组,应当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企业自身难以盘活的资产,有的可以通过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以出让经营权换取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的可以通过分立经营、债务托管等方式,在不改变产权关系和资产负债的情况下,启动闲置资产;有的可以卖掉一部分资产,用以启动另一部分资产,也可以卖掉所有资产,全部获得货币资本,以部分出让或全部出让产权来换取再资本经营。
在企业改组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强调的是企业规模标准,还应有适当的行业标准加以配合。可以把行业标准概括为“抓关键,放一般”。把行业标准与规模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国有资本进入的行业、规模和企业组织形式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方针,可以大致分为四个类型的行业:①只能由国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如国防、航天、制币等生产特殊产品的、国家规定专营专卖的行业企业,建立国有独资公司;②国有资本占主体地位的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如主要能源、原材料、铁路、矿山、邮电通讯等行业,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但国有资本要控股;③国有资本适度进入的行业,主要是部分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幼稚产业,如冶金、汽车、化工、机电等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基本不介入;④国有资本一般不进入的行业,主要是指除上述行业以外的一般竞争性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政府对不同行业国有资本的进入,可分别采取加强、鼓励、允许、限制等不同的政策导向,来规范和引导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
——加强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最近几年,由于管理滑坡,导致企业事故增多,消耗高,效益低,亏损严重。据调查,有60%的亏损企业是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加强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也是搞好企业“三改”、巩固“三改”成果、发挥“三改”作用的基本保证。
三、大力振兴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前向连锁、后向连锁和旁侧连锁效应带动众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以支柱产业为主干的、多层次、多环节、多极化的、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密集度高,经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其它产业和整体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大的产业。它是构成国民经济骨骼的产业。由于支柱产业自身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潜力,增长快,效益好,加上又具有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波及效果广等特点,所以它的振兴和发展可以带动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就是一个与许多工业有密切联系的产业,冶金、机械、电子、仪表、石油、化学等工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汽车工业本身的发展,又带动着机械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化学、建材、炼油、轻工、纺织、轴承、电子和木材等十几个工业部门的发展。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需要上百家大小不同的企业为它配套。这些众多的大大小小的企业、行业和产业,互相关联,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条内部良性循环的大产业链。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支柱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共同推动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没有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就不可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重庆市最近已经确定,把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质钢材和优质铝材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为三大支柱产业,这是完全正确和可行的战略决策。这三大支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品种少,结构不合理;生产太分散,经济规模小,优势不突出等。今后应当对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密集投资,采用高新技术,在政策上重点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发展壮大。
支柱产业也有它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培育成长——成熟——饱和——衰退的不同阶段。为此,在大力振兴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还要抓紧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对于重庆来说,就是着力培育电子信息、建筑、旅游和食品四大新的支柱产业,作为跨世纪的后续支柱产业。
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应当按照名优产品——龙头企业——企业集团——优势行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序列,选择一批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广、带动作用大的名牌产品和优势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植,加快发展。一旦旧的支柱产业趋于衰落,就使其成为新的持续支柱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不断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