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常开不败论文_范洪杰

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常开不败论文_范洪杰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266700

摘 要: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以孩子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 回归生活 教学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做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老师的首要任务。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以孩子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德育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校的各项活动,更要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特别关注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并且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课程资源生活化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爸爸妈妈及亲人关爱自己成长的一些感人故事,并从家中找来一张张温馨而又快乐的全家福照片制成课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一张张照片,请学生自己谈谈当时全家人在一起时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从而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爱”的故事,或让人感动、或让人羡慕。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自己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一家人在一起时的幸福快乐,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庭的爱和对亲人的感恩之情,使德育培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生动而又真切。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这些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的实践。

1.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如我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环境的交通情况及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的情况,我带领学生来到公路进行实地勘察,让他们记录一定时间内违反规则的次数,并进行归因;我还带他们到交通主管部门与交警面对面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人们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及原因,与交警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中的人与事,在考察与统计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做一个明白的消费者》一课时,在交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该怎么维权”环节,我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了一个拨打“12315”电话投诉的情景。学生先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再全班由老师和一个同学进行表演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领悟到生活中怎样来保护自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保护环境》时,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环境的变化。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学校西侧的现河污染较为严重:河上游有的村民把垃圾倒在河沿上;河水中常见烂菜叶、枯树枝;河水呈黑绿色,散发着腥臭味,让人避而远之。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呢?于是,我们联系现河管委会,开展了“现河清清”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学校到上游水库这一段河面污染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水质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各种方案:有在小区里设置宣传窗的;有的一起合作写了倡议书的;……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只有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论文作者:范洪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常开不败论文_范洪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