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动手做论文,计划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教育并非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早在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时,科学教育就开始受到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是生产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法国,18世纪就开始在小学里讲授科学,后来又经历了实物课以及最近的启蒙活动,科学教育在法国从未间断过。所以,法国的科学教育不是出于对美国的模仿,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国当前科学教育现状的尝试性探讨,寻求经验,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一、“动手做”计划的提出
在法国,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十分关注孩子们的课堂。法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发现,学校里的科学教育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有的学校只是将此作为扫盲的手段,向儿童介绍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专家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授一些科学常识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只有让学生自己经过实际调查和亲身动手操作,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1996年,法国的科学家认为法国学校的科学教育缺乏实践操作的内容。要么教学大纲里有规定,课程结构体现不出来;要么课程里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同样收不到应有的效果。1994年,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尔帕访问美国学校时,深受其“动手做”(Hands-On Inquiry Leaining)科学教育的启发,并萌发了在法国学校中开展“动手做”计划的设想。1996年9月,在法国特雷举行了题为“改善对学生的培养方法,从幼儿园起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大约15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协商并推出“动手做”(LAMAP )——科学教育计划。从此,“动手做”成为法国教育的一个亮点,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动手做”的特点
1、科学家的广泛参与、积极磋商
法国科学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一流的科学家的积极参与,这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初,这个计划是由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尔帕倡导发起的,后来经过与教育部官员以及教育专家的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后付诸实施。
科学家还参加教师的培训工作,营造了科学家——教师对话互动的新环境。“掌握了具体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对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而言,仍然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具备后现代化的批判、发展的意识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Helen Parke and Charles R·Coble)。科学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 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智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与教师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是培训,还不如说是服务。显然,此时之教师远非彼时之教师,他们更能深刻地领悟科学的真谛,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另外,科学家走进课堂,来到孩子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进行观察、试验、思考、探究,寻求科学真理。这也是法国科学家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并非总是高高地站在科学的殿堂之上,而且微笑着坐在孩子们中间,与之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点启孩子们观察世界、探索奥秘的心灵火花。
2、科学知识与科学道德相辅相成
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如果说后现代教育更多地批判现代教育的工具化价值的话,那么法国科学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以往科学教育以知识为本位所不同的是,“动手做”更突出了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养成,为儿童构建一种科学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认识世界。正如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发表40年以后重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从很早起就开始培养探索、重证据和重试验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科学精神的教育。”(R·L·斯特拉克《为了民主主义的教育专题论文集》)。
根据肖川“课程发展名词·术语诠释”(教育导论2002.1)对科学精神的阐释,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怀疑,注重事实,尊重和宽容地对待一切新生事物。“动手做”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试验求证。例如在水的沸点的教学中,老师不是轻易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得到结论。孩子们被分成小组,彼此合作,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的精神。如果有人提出油的沸点的问题,这就又激励孩子们多元的思考能力。小组之间积极地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然后再动手做,求证答案。正如夏尔帕博士所说:我们不仅在培育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也在培育他们对待生活的方法,培养一种适应于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新文化……可见,学生在做中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做事、学会了与人相处、也学会了做人。
许多科学工作者都赞同学生不仅学习科学而且学习所有与科学相关的知识。法国科学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无疑贯穿了科学知识和科学道德相映成趣的科学文化。
3、以学生为本
“动手做”计划,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师讲、学生听、一切以既定知识为中心的讲授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性地位。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指挥家, 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更少地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科学家和学生、教师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尊重,自由对话,充分体现了平等民主的人格关系。
法国科学院曾经为LAMAP指定了10 项准则: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的情况;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和支持;学校附近的大学和工程师学校中的科学家要给予支持等等。可见,LAMAP 计划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法国科学教育对学生本身的关注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前教育发展的主题更强调“知识、能力”以应付外在的物质生活,80年代以后则回归到“人”的根本上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在1994年“关于发展问题”的巴黎国际会议上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也是发展的终级目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是法国科学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4、建立专门的网站
1998年4月,用于促进和辅助开发“动手做”项目的网站“La Mein a La Pate”成立。根据LAMAP十条原则中的一条,教师可以从因特网(http://www.inrp.fr/lumap/)下载可直接使用的相关资料, 并可以与同行、科学家或热心人士进行交流、对话,共同探讨。LAMAP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三、浅析法国“动手做”与杜威“做中学”的关系
对于法国科学教育“la meln la prle”有“动手做”和“做中学”两种译法。众所周知,“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主张,20世纪上半叶不仅风靡于美国,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无庸置疑,法国科学教育计划深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不过,本人认为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更赞同“动手做”这个译法。以下是本人的简单理解。
首先,“做”的内涵不同。在杜威那里,“做”或者叫做行动是一切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灵魂。杜威认为学习就是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因此,他主张学生要在“做中学”,一切知识都通过“做”来获得。法国科学教育虽然也强调“做”的重要性,这里的“做”只是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因为科学的教育离不开观察、实验即实践,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躬身实践一番,法国科学教育的“做”不是目的,它更强调科学方法的习得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
“以儿童为中心”是杜威著称于世的教育观点。他批判赫尔巴特教师中心的教育主张,认为儿童才是教育的“太阳”,并称之为教育的革命,是可以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媲美的一场革命。在杜威那里,儿童主导着教育的过程,教师的一切都必须围绕儿童这个轴心。人们批判教师中心说,但也发现儿童中心论的弊端。在法国科学教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但不是以抹杀教师的作用为前提的。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因此,营造的是一种和谐、温馨、宽松的人际关系。
当然,法国科学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不可能是完美的,而且在广泛推广以后,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也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希望法国科学教育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成为世界教育的宝贵财富,也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