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板块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申 霖
摘 要 :利用文献资料、观察、专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多名国外专家学者与教练,包括板块理论提出者之一Issurin进行访谈与求证,以广东皮划艇队德籍外教以传统周期模式设计出的2007年训练计划与以板块周期模式设计出的2009年训练计划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层次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板块训练与传统训练的联系与区别,板块训练的实际应用过程进行阐述。结论:板块训练并非以替代传统训练为目的而出现,而是在周期计划安排过程中为解决比赛次数增多,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在传统训练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而产生;板块训练具有单周期训练强度高、设计灵活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队员情况进行调整。
关键词 :传统训练;板块训练;周期;模式;皮划艇
1研究背景
竞技体育专项训练,就其本质来讲,就是根据运动员所从事某项目对人体在体能、技能及心理适应水平的特殊需求,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系统性的训练产生预期的生物学效果。人体这种生物学改造的特殊渐进性要求,决定了运动员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进程,必然是一个受训练者接受适宜刺激→生物性适应→再接受新的适宜刺激的长期过程。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录制一档节目,国内12名学生是即将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优秀学生,美国的12名学生是总统奖的获得者。节目组要求大家制订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首先阐述,他们从历史入手到咏叹茶马古道,然后伴奏弹唱,对主题一笔带过。美国学生从教育、饮水、医疗等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做什么,怎么准备,预算到几元几分,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实施。报刊评论说,“当中国孩子该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在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地轻轻飘浮”。
一些项目的教练员在长期训练实践中,发现运动员的机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提高训练水平—较高的竞技状态—训练水平下降”三个连续阶段。根据此现象,一些学者如前苏联运动生理学专家A.H.克列斯托甫尼科夫等人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年度训练过程的时期进行了总结与描述,如表1[1]。在此研究基础上,苏联著名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通过总结大量运动员训练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规律,结合生物学与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将整个训练过程描述为“竞技状态的获得—竞技状态的保持——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阶段。经典马氏理论认为竞技状态获得的阶段性是训练分期的生物学基础,这也是对一般训练实践过程较为合理的一种理论总结[1-3]。
表 1全年训练的三个时期划分
目前在国内,多数学者将马氏理论作为长周期训练(一年中只准备参加一到两次重大比赛)理论的基础,马氏理论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之前一些年度比赛次数较少、特别是一些体能主导类项目的教练所接受并在实践中运用。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各体育单项的比赛次数与竞技体制深化改革之前相比,数量都大为增加。这种现实情况要求当前国内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需要准备与参加更多的比赛,同时也使得国内一些项目的教练员在计划安排上,在应用马氏理论时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同时,在国内运动训练学理论界也出现了与国外相似的争论,即认为马氏理论已不符合当前训练实践,要以“集中负荷效应”为特点的板块训练模式来替代马氏理论的说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购对人体无害的樟脑丸呢?1.闻气味。天然樟脑丸有樟脑的特殊香味,而人工合成的樟脑丸则是刺鼻的味道。2.看成分表进行初步判断。天然樟脑丸会在成分中直接标明樟脑的含量,且价格较高;人工合成的樟脑丸则能在成分表中看到对二氯苯的含量,价格相对便宜。3.将樟脑球放入水中,可漂浮起来且不易融化的是天然樟脑丸,而人工合成的樟脑丸会沉于水底,且会逐渐融化。
在2009年的训练过程中,外教Manfred在计划的实际进程中是根据之前板块训练应用在队员身上后队员的实际反应情况、每个板块训练结束部分预先安排的相关能力测试与250 m递增乳酸阈标准化测试的结果,对下一个连续板块的内容、训练量与强度进行修正。如广东皮划艇队外教Manfred在安排力量耐力板块的训练计划时,根据之前在队员身上应用力量耐力板块训练的执行结果,发现对于力量耐力的训练,常规要求的4到6周并不适合,几名重点队员在第3周甚至是第2周的中期便已达到高峰,之后的训练提高效果并不明显,但力量耐力训练对有氧能力的破坏效果却非常显著,因此在2009年的板块训练中对力量耐力板块的安排时间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具体到小周期及课计划的内容安排,板块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内容安排更是有较大不同。以广东皮划艇队在2007年一般准备期中一个典型大量周的训练内容与2009年板块训练中,最大力量板块的大量周的训练内容安排为例进行比较说明(如表8)。
2板块训练理论与传统训练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广东皮划艇队外教Manfred根据板块测试结果修正下一个板块内容,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在2009年全运会决赛前最后一个板块的训练中,根据上一个训练板块结束时的标准化测试结果,几名重点队员虽然达到了上个板块所要提升的重点素质能力的目的,但是在标准化测试中发现队员有氧能力下降较为严重。经过认真研究后外教Manfred认为如果仍按照正常的训练程序进行,到了比赛阶段,队员的竞技能力将不能适应皮划艇静水1 000 m与500 m这两个以有氧能力为核心的项目竞技需求,因此将最后一个板块的训练内容修改为提升基础有氧耐力与突出专项能力的训练板块,即在广东皮划艇队预赛后最后一个单元的训练过程中,外教Manfred并没有按照最初设计的板块周期安排顺序,原先设计的流程是按照发展首要能力的顺序为基础有氧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力量耐力与专项强度训练的常规程序,而实际中在全运会预赛后,最后一个单元的训练流程为基础有氧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基础有氧加专项训练的板块周期安排顺序。
表 2调查访谈对象一览表
表 3德籍外教 Manfred设计的计划内容与目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4传统训练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的对比
在板块周期训练模式中,板块作为整个训练计划框架的安排重点,其安排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整个赛前备战状态。板块训练强调在每个周期中设计针对运动员单个或多个相适应能力的专门性训练刺激,这种经过特殊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将给运动员机体带来高度针对性的训练刺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针对性训练计划的设计内容,应是具有相互兼容性的素质能力,训练计划的设计者应首先避免给运动员机体造成相冲突的身体反应,这样才可以使教练员们能够基于训练内容的减少,而在设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关于周期计划的主要类型见表5。
表 5板块周期计划类型
综上所述,传统训练与板块训练都是以准备参加的某次比赛为中心,将整个训练组织过程分为准备期、竞赛期与调整期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传统训练理论仍是按照从准备期到竞赛期,训练负荷逐渐提高,赛前减量提高训练强度的形式,且随着比赛的临近,一般性训练的比重逐渐减少,专项训练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设计线路;而板块训练则是从准备期到竞赛期,按照不同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前后逻辑关系,由多个不同类型的具有前后作用关系的训练板块组成,且在每个板块的训练中,量与强度都有峰值的出现(图1)。
根据Issurin在其专著中的陈述[19-20],板块训练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从事个人项目,如游泳、皮划艇、田径等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发现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追求运动员在更高的负荷强度上产生适应而一味追求大运动量训练,很难让运动员同时保证练习强度的现象,即照传统周期训练计划,参加多项比赛的运动员在竞技能力提高方面会出现瓶颈。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杰出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发现传统的多目标混合训练造成的训练效果存在冲突现象及运动员易出现过度疲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教练员开始尝试在训练计划安排模式上的改进。例如苏联皮划艇国家队主教练Vassili Kaverin,为了减少了过大的训练量,在自己的年度训练计划中尝试地做了一些改变,并在1985年发表了第一篇俄语论文,这种变化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苏联皮划艇国家队按照改进后的训练模式安排,连续获得佳绩,如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3金1银,1989年世锦赛获8块金牌,1990年世锦赛9块金牌;同时期,著名田径链球教练Anatoli Bondarchuk设计出了最初的板块训练计划,虽然设计的计划与皮划艇国家队主教练Vassili Kaverin有很大不同,但有一个相似的目的,就是针对某一能力的专项性练习和避免相互冲突的训练负荷,与传统周期训练模式的计划安排不同,板块周期训练模式具有训练周期安排较短、每个周期有选择性地发展重点能力等特征(表4)。
图1 传统训练与板块训练主要联系与区别示意图
3广东皮划艇队训练安排实例分析
当训练进行到2009年山东全运会比赛年份,由于队伍的人员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国家队的老队员在打完奥运会后已回到省队全力备战全运会,另一方面年轻队员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发展,因此外教Manfred在制订2009年的训练计划时,已经放心大胆地按照板块周期训练的模式进行设计,即按照比赛时间对训练日程进行板块型划分,在训练中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相互兼容的素质能力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提高训练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训练质量。以广东皮划艇队在2009年春季冠军赛训练单元中的板块周期安排为例进行说明(如表7)。
表 6广东皮划艇队 2007年春季冠军赛模块阶段划分
广东皮划艇队2007年的年度训练计划由当时的前东德籍主教练Manfred制订并实施,对于2007年年度训练计划制订的前提与基础,是着眼于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培养年轻队员为主的思想,根据2007年重点准备的全国锦标赛时间,将2007年的年度计划分为常规训练周期、赛前动员期及调整期,这与经典马氏理论的训练阶段划分基本一致。2007年度由于队伍中的老队员全部在国家队集训,队伍中都是年初经过省队组织的大集训后,从各个市队新招上来的年轻队员,训练基础较为薄弱,外教Manfred依据个人经验,并没有对年轻队进行板块训练的模式,主要考虑因素是担心板块训练强度过大,以当时年轻队员的实际情况不能适应板块训练那种针对某种素质能力的高强度针对性训练。以广东皮划艇队在2007冬训期间,以4月初进行的春季冠军赛为目标而进行的训练周期安排为例进行说明(如表6)。
表 7广东皮划艇队短组 2009年春季冠军赛模块阶段划分
笔者利用工作培训机会,与来自于训练理论较为成熟的德国、苏联的训练学专家就马氏传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之争进行讨论(如表2),听取国外一线优秀教练员和训练学专家对此问题的意见与看法,在对访谈结果进行收集与整理、并研读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跟随德国教练在训练一线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对板块训练从理论层次特别是目前文献阐述较少的实践应用层次,将目前国内这一训练学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表 8广东皮划艇队 2007年与 2009年小周期训练内容比较
无论是传统训练还是板块训练,其本质都是依据某项赛事,为某运动员能够在此项赛事中表现出最佳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前景设计。就笔者与两位德籍皮划艇教练的访谈结果来看,从教练员层面来讲,并没有过多纠结于到底是传统训练好还是板块训练科学的问题,或是应该用某种理论代替另一种理论的争论,作为一线教练员只关注于实际应用后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前东德籍外教Manfred,据其描述前东德皮划艇等多个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从国家政治的高度,以参照对比的模式,对板块训练和传统训练的训练效果进行对比,并对两种训练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理论方法体系。以广东皮划艇队德籍外教Manfred的训练计划内容为例,按照运动训练的过程分期、结构要素、功能作用和周期特点,主要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单元训练计划、周期(板块)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与课时训练计划等(表3)。从中可以看出,周期与板块的区别并不明显,主要是教练员根据对不同运动员和不同训练阶段的特点把握、执教思想与理念、规律认知水平等来进行安排设计。
4小结
4.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竞技体育商业化程度的发展,各个项目的比赛次数都大为增加,这种形势下,在年度训练中只准备1到2次重大比赛的常规训练模式明显跟不上实际项目竞技发展的需求,板块训练正是基于这种运动训练实践情况所催生出的一种在训练模式上的变革。但是板块训练并不是否认传统训练的理论基础,板块训练同样遵守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获得应当根据机体对训练过程适应的生物学规律,这一点需要国内训练工作者们明确认识。
4.2 板块训练与传统训练都是按照人体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生物学规律,而板块训练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为了适应比赛次数增多、运动员在追求更高水平竞技能力过程中,在训练中产生瓶颈情况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在大部分以速度耐力为竞技制胜要素的比赛项目中,训练计划的设计者都会根据年度比赛日程表,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或运动员参赛要求,确定需参加的比赛及每个赛事需要动员的能力水平等。一般来讲,在年度赛程安排中,竞技状态最高峰值应只有一两个小周期的持续时间,如国内大部分速度耐力型项目的训练计划都会选择在夏训结束后,即8到10月份内,根据年度锦标赛的日程设计出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峰值。
基于云平台的洛溪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真兴,王身宁(6-129)
4.3 板块训练较为灵活,训练计划的设计者可以根据队员目前的能力水平,根据训练的需要来设计板块的内容,特别是当训练对象为高水平运动员时,需要注意个体化原则,观察不同运动员在接受板块训练后的身体反应情况,在每个板块最后一个部分中应安排相应的能力测试及标准化测试内容,根据测试的结果对下一下板块的周期长度、训练内容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调整;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训练板块之间的转换中不同能力指标的保持情况,以保证在预计的重要赛期中出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综合峰值。此外,根据对皮划艇运动员日常训练表现的观察,一些优秀速度型运动员在整个年度训练中,100 m速度训练成绩变化幅度不大,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的短冲和爆发力性项目,确实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具体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
[1]姚颂平.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现代分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3-10.
[2]姚颂平.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2012,32(5):3-11.
[3]陈小平.运动训练长期计划模式的发展——从经典训练分期理论到“板块”训练分期理论[J].体育科学,2016,36(2):3-13.
[4]胡海旭,佟岗,刘文武,沈政,杜长亮.板块周期“叫板”马氏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基于科学史的释疑与讨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55.
[5]傅晓.在比赛增多的形势下大周期训练理论的局限与完善[J].体育学刊,2008,15(7):83-86.
[6]江广和.论“训练周期”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指导地位的续存性[J].体育学刊,2010,17(11):92-96.
[7]李少丹.“周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冲突——训练理论变迁的哲学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79-681.
[8]王村,杨兴权,钟敏.新赛制下全年周期训练的安排[J].体育学刊,2004,11(2):115-117.
[9]陈晓英.对训练周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再审视[J].体育学刊,2008,15(11):88-91.
[10]延峰,陆峰.对训练分期问题研究的认识[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1):34-37.
[11]申霖,吴玉彪.250m递增乳酸阈测试在广东省皮划艇队十一运会周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3):57-60.
[12]申霖.十一运周期广东皮划艇队的训练安排特点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72-75.
[13]申霖.广东皮划艇队两位德国教练员训练及监控手段的应用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2014(1):95-99.
[14]邓运龙.训练设计中计划制定的思想与艺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8):17-25.
[15]崔东霞,李钊.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对比之新赛制下运动训练何去何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4):63-67.
[16]崔东霞,李钊.比较与批判:生理学与方法学视野下的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72-75.
[17]许世岩.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J].体育学刊,2008(9):84-88.
[18]李宝泉,李少丹.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困惑与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39-144.
[19]Vladimir B Issurin. New Horizons for the Methodology and Physiology of Training Periodization[J].Sports Medicine,Mar 2010:189-206.
[20]Vladimir B Issurin .Training Transfer:Scientific Background and Insight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J].Sports Medicine,Apr 2013:675-694.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lock training
SHEN L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domestic current situation that research and debate on block training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have not analyzed and describ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lock traini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observation, expert interviews and case study, the author consulted with a number of foreign experts and special coaches, including Issurin who is one of presenter of block training theory. Using the sample of training plan from Guangdong canoeing team in 2007,which was designed in traditional periodization mode, and plan in 2009,which was designed in block periodization mode, this study illustrated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od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dition actual application process of block training theory.This study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the introduction of block training is not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for the purpose, bu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petitions,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n the base of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theory. Block train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tensity and flexible applying in single periodization,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thlet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training; block training; periodiation; mode; canoe sprint
School of P.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303, Guangdong, China
中图分类号 :G80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076(2019)01-0100-05
收稿日期 :2018-03-25
作者简介 :申霖(1977-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