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三项重要能力的培养论文_林丽萍

初中语文教学中三项重要能力的培养论文_林丽萍

蓝田县初级中学 林丽萍

在初中的所有学科中,教师最怕教的是语文。因为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觉得自己懂语文,不需要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但是一旦做起题来很难差强人意;教师们觉得自己教的很吃力,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总是难以提高。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知识点经历了从字、词、句到篇的全部过程而趋于完善,他们学习的兴趣相对减弱,而考试的考点却相对增多,难点相对增大,给语文的教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里,我积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既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师生疲于找点,也不应过于拔高,只求谋篇立意,使学生望而生畏。而应该提纲絜领,有的放矢,做好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第一,阅读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初中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有百分之九十都读不了课文,掌握不了字音的轻重,词间的停顿,句子的语气。他们读课文,要么结结巴巴地读,要么三子一顿地唱着读,要么错字连篇地懵着读。作为初中学生,连课文都读不了,如何能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读的作用。

那么,怎样进行阅读能力教学呢?阅读的有方法有多种,如朗读、精读、默读、速读等,针对初中课本来说朗读和精读是阅读的关键。如果说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朗读就是艺术和情感外在的表现。一篇词汇丰富、语言多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读、默看,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情感表达层次。反之,如果能以极富情感的语调来朗读,书本上的情感也就跟着灵活起来,语言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精读就是对文章的精彩部分或重点部分细致品味、逐句理解、深刻剖析,最好能熟读成诵。要善于探幽发微,做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例如,朱自清的《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天怎么能有桃儿、杏儿、梨儿呢?经过品味、理解、剖析,我们知道了这是作者由眼前繁花满树的景象想象到果子成熟时的丰收景象。想象果子成熟时的景象有何用意呢?又是为了衬托眼前春花的繁盛、美丽,使我们更加喜爱眼前这孕育果实的花朵,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列夫?托尔斯泰》开头这样写道:“长髯覆盖了两颊”。有同学说,意思是“长发覆盖了两边脸”。而实际上,因为髯的意思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因此该句的意思是两腮长长的胡子覆盖了两边脸。搞清楚了这个句子的意思,既能避免同后面写他的“鬈发”形成矛盾,又能通过对他肖像的描写揭示其深刻的内心世界,表现主题,所以,必须细品精读。至于默读和速读,主要适应于初读课文和大量的课外阅读。

第二,分析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其次,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只有对重点语句做细致深刻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阅读的语气、速度和情感,例如,教学贺敬之的《回延安》的第一节,只有当我们对每个语句做出细致的分析,了解到这一节诗歌主要表达自己回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才能读得紧奏、激烈、高昂,读出诗人的心声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注意教会学生找规律,擅概括。例如我们教学生如何赏析句子,归纳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先找出要分析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如果没有修辞方法,我们再看它使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然后采用一个模式: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感情真挚地或具体细致的)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学生掌握了这个模式,以不变应万变,赏析句子就得心应手了。

第三,写作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尽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有话可说,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生活需要,那么他们的作文兴趣就会日渐增长,作文成就也会指日可待。 其次,要经常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写作知识和素材,要把作文训练渗透到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从炼句开始,如句式改写,例句仿写或对对联,用修辞手法造句等。对于段落练习,最好从描写入手,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能力。高尔基说:“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的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能历历浮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像他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积蓄去补充和增补”。通过描写,读者才能获得具体鲜明的形象,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文章才有感染力。学会在描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法。再次,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独创性。作文要大胆写出来,“以吾手写吾心”。要写出学生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思考角度、概括角度。做到有话就说,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真心话。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束缚,才能使学生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实现写作的个性化、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性。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广阔的写作空间自由翱翔!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既要有全局意识,又要尊重个性差异;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操之过急。要用正确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林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三项重要能力的培养论文_林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