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为地铁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我国的地铁建设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PBA施工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了我国地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法对该施工方法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对我国地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铁工程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地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地下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风险较高等特性,使得地下工程与其它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话题,对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施工的结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深入分析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铁车站双跨PBA应用现状
PBA工法是地铁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方法,将传统的浅埋暗挖法和挖盖法相结合,根据小导洞和桩技术扰动小的特点,在地下形成桩、梁、拱结构,便于后期的内部施工。自从上世纪90年代PBA工法扣拱施工方法问世以来,以其投资成本小、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PBA工法扣拱施工方式已经演变成多种施工形式,可以在多种环境、多种地质中应用。
截止到目前为止,双跨PBA工法根据初支扣拱后二衬的作业顺序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逆作法,一种是顺作法;根据边桩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2导洞双跨PBA施工法,另一种是4导洞双跨PBA施工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4导洞PBA逆作法的施工方法最为常用,以北京市美术馆地铁车站为例,从结构设计、数据分析等两个角度对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结构和数据分析
(一)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结构
双跨是地铁车站建筑结构的一种,在建筑空间内由一根柱子支撑,形成两个连续跨度的建筑结构形式。随着我国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地铁线路越来越复杂,因此单柱双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北京地铁的建设发展起步较早,地铁线路四通八达,结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例如中国美术馆地铁站是一个典型的双跨PBA工法扣拱结构,该车站位于王府井大街东侧,是8号地铁线路的终点站,该车站全长292.4m,车站南侧PBA工法暗挖双层段顶板覆土厚度达到7.86m。地板深度约23.6m,扣拱跨度约15.3m。施工顺序依次为:下层小导洞施工、上层小导洞施工、扣拱导洞施工、站厅站台施工等。该地铁站两侧布置有多种填充物,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中等砂砾、卵石砂砾、粉质黏土以及大块砂砾等。
(二)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结构数据分析
利用现代化数据分析软件模拟出中国美术管地铁站的施工状况,对整体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而降低地铁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对中国美术管地铁站的实际尺寸测量得出,车站水平方向长度为150m,纵向长度为50m,垂直方向长度为45m,假设填充材料满足M—C准则,初期支护、二衬均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材料按照线弹性材料计算,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三、双跨PBA工法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一)结构设计阶段
众所周知,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对车站的性能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结构设计阶段,必须对车站结构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反复修改,进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地铁车站双跨结构。例如单柱双跨扣拱结构的重力大都集中在中间的竖梁上,因此要对中间竖梁的力学性能进行优化,采用更加坚固的钢筋格栅与型钢格栅相结合的结构,并根据模拟中的力学计算确定出竖梁的厚度,进而保障单柱双跨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扣拱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另一方面,由于单柱双跨结构跨度较大,力学承载点的布局尤为重要,因此在关键性力学承载点上,采用更加牢固的焊接结构,使得节点的强度更高,力学性能更好。
(二)施工阶段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多地铁工程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停工,这样不但加长了施工周期,而且会使结构的力学性能大打折扣。因此在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进程的连续性,在临时竖板拆除之后,二衬施工也应该及时跟进,确保建筑结构拥有更加良好的力学性能。如果在拆除竖板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应该及时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在施工前期应该对施工场所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避免出现土层结构不稳、塌方、地基不牢固等现象,尽可能降低单柱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风险的概率。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是地铁车站PBA工法扣拱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地铁的施工进程和工程质量,因此领导层和员工都应该提高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始终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地铁施工单位应该设立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针对地铁车站双跨PBA 扣拱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预测出风险可能对工程施工带来的损失,并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除此之外,地铁工程施工单位还应该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预警机制就会立即发出指示,并由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交流,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四、总结
首先对地铁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简单地分析阐述;然后以中国美术馆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科学合理的数据模型计算出该地铁站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量,认识到该施工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利用系统分析法,提出了地铁车站施工单位在结构设计阶段,应该尽可能设计出更加完善合理的双跨结构;在施工阶段应确保车站结构的力学性能;同时地铁施工单位还应该建立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尽可能降低地铁车站双跨PBA工法扣拱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晓霖.地铁车站PBA工法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3(5):92-93.
[2]罗富荣,王霆,刘维宁.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J].土木工程,2015,(01).
[3]汪玉华,赫志宏.地铁车站洞桩法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02).
作者简介
杨亚松(1991-05-02),男,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当前职务:技术主管,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论文作者:杨亚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地铁论文; 车站论文; 工法论文; 风险论文; 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