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兴安岭地区覆盖严重,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在地质勘查过程中运用大比例尺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矿(化)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很好的为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1、工作概况
2010年在该区域开展了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其中进行了四幅1:5万化探工作,通过对1:5万化探异常分析,认为该区域有进一步工作潜力,随即申请了预查工作。并于次年对该预查区进行了1:1万化探和激电中梯测量。
2、预查区地质特征
调查区中、新生代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在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地层小区与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交接处。区内地层发育,但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生代晚侏罗世地层以及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物。
2.1 地层
预查区内出露的主要地质单元有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下段(J3mn1)。
(1)上侏罗统系满克头鄂博组出露的岩性主要有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流纹岩:大面积分布在工作区中部、东部、西南部,出露面积5.2km2,总体呈北东向断块分布,与上侏罗统玛尼吐组呈断层接触关系,被后期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侵入。岩石硅化较为强烈,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在岩石中明显可见,部分岩石可见有磁铁矿化。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分布于工作区西北角和东北角,出露面积0.5km2,后期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侵入地层,接触带略显弧状。
(2)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下段出露的岩性主要有安山岩。
安山岩:零星分布于工作区东部,不规则产出,出露面积1.0km2,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呈断层接触。
(3)第四系冲洪积堆积层: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部及南部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将工作区明显的分成两部分。
2.2侵入岩及脉岩
(1)侵入岩主要为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J3ξγ)、花岗闪长岩(J3γδ)。
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工区西北角,东南部也有小面积的发育,总体呈条带状产出,出露面积0.7km2,侵入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地层。
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北角,南北向第四系沟谷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出露面积0.4km2。
脉岩主要有石英脉、正长花岗岩脉、闪长岩脉,呈北东向分布,个别呈北西向展布,宽约15m-20m,长度在50-100m左右。
3、1:5万化探异常特征
根据1:5万化探测量成果发现异常元素组合为Pb-Ag-Zn-Sb-Cu-Sn-W-Mo-Au-Bi等,异常面积较大,约7.93km2,强度中高,有多个浓集中心,具有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前缘元素具多级浓度分带。Pb元素最高含量为6746×10-6,Zn元素最高值为1082×10-6。经查证异常高值点附近岩石较为破碎,矿化蚀变信息明显,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褐铁矿化,并伴随有黄铁矿、磁铁矿出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图1 预查区主要异常分布图
4、1:1万综合物化探异常特征
4.1 1:1化探异常特征
通过将1:1万化探测量成果整理发现,区内异常重现性好,异常强度高,规律明显。共圈定组合异常15处。其中HtⅠ-7、HtⅠ-9和HtⅠ-13划为重点异常,如图1。具体特征如下:
(1)HtⅠ-7号异常
异常位于查证区中部,面积0.43km2,走向近东西,形状近似不规则椭圆形。该异常在组合异常排名第三。异常由8种元素的22个单元素异常组成,主要成矿元素Pb、Ag、Zn、Hg。浓集中心明显,位于异常中东部,元素套合紧密,,浓度分带明显,具内带,浓集中心Ag的异常峰值达到3.58×10-6,矿化度极高。Ag、Zn元素与Pb紧密套合,Pb异常峰值达到746×10-6,为异常区内元素最高值。异常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下段安山岩、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近南北向第四系沟谷分布于异常西部,异常外围东南部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发育,侵入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北西向推测断裂发育异常北部,延伸至区外,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2)HtⅠ-9号异常
异常位于工作区西部,形态近似椭圆,北东东向展布,面积0.031km2;异常元素组合较简单,主要由Ag、Pb、As、Bi等单元素组成,各元素呈同心环状套合,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其中Ag、Pb元素规模和强度较大,均具浓度内带,最高值分别为9.23×10-6和8751×10-6。
异常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及后期发育的石英脉岩,呈北东向展布。脉岩发育地段Ag、Pb元素异常值较高,且浓集中心明显,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受北东向毕拉河断裂控制,异常浓集中心的走向呈北东向分布,并且与地层走向一致,符合成矿元素受到一定地质作用活化、迁移的特点。
(3)HtⅠ-13号异常
异常位于工作区西南部,面积0.341km2,走向北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夹少量的流纹质凝灰岩;第四系冲洪积堆积层;脉岩有闪长岩脉,呈北东向分布在异常南部。异常内主要构造为北东向毕拉河深大断裂的次生断裂,发育于异常西部和南部,对本区的成矿极为有利。异常浓集中心位于异常中部,Ag、Pb、Zn元素紧密套合,浓度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规律性明显。其中Ag-31最高值3.33×10-6;Pb-30最高峰值706×10-6。
4.2 1:1万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根据该区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可知,视电阻率普遍偏高,主要在500~6000Ω?m之间变化。其中根据视电阻率分布情况,可以将该区视电阻率分为两类,一为中低阻值区,二为高阻值区。
中低阻值区普遍分布于工作区大面积区域,视电阻率表现为在500~3000Ω?m区间变化。地表检查该中阻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及玛尼吐组地层,中南部少量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岩性主要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岩等。由电性参数测量结果可知,流纹岩的视电阻率几何平均值为1795.2Ω?m,流纹质凝灰岩的视电阻率几何平均值为2386.5Ω?m,安山岩的视电阻率几何平均值为1442.1Ω?m。该区中酸性火山岩视电阻率值较低,是形成该区中低视电阻率背景场的主要原因。
图2 预查区视幅频率等值线平面图
高阻值区主要位于工区西北部、中西部及东北部,视电阻率普遍在3000~6000Ω?m之间。地表检查该高阻区多为晚侏罗世侵入岩,主要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由电性参数测量结果可知,正长花岗岩的电阻率几何平均值为3846.5Ω?m,花岗闪长岩的电阻率几何平均值为4678.4Ω?m,该类岩石相对上述中阻值区出露的火山岩视电阻率值要高,同时认为上述高阻区域与接触带有关。
根据该区视幅频率分布情况(图3)及特征在该区圈定视幅频率异常2处,分别为DⅠ-1、DⅠ-2。
DⅠ-1:异常位于工区西部,呈椭圆形沿东西向展布,向西未封闭,长约350m,宽约300m,曲线圆整。视幅频率极大值为9.4%,高值点分布均匀,呈中间大周围小的分布状态。结合视电阻率可知,该异常处视电阻率为2000~3000Ω?m之间的中低阻背景场,属于低阻高极化。地表岩石可见有磁铁矿、黄铁矿等矿化显示。此外该异常与HtⅠ-9化探异常套和较好,互为印证,具有非常好的找矿潜力。
DⅠ-2:异常位于工区中东部,异常分布范围较大,长约1.1km,宽约600m,面积约为0.4km2。视幅频率极大值为9.0%,高值点分布较为均匀。结合视电阻率可知,该异常处视电阻率为3000~6000Ω?m之间的高阻背景场,属于高阻高极化。且与HtⅠ-7套和紧密,与矿化有着密切关系。异常查证发现矿化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等。位于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与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接触带附近,硅化主要呈脉状产出,主要分布于岩石裂隙中,分布范围较广。
5、结论建议
综合以上物化探特征认为预查区1:1万化探异常较为集中,元素组合强,各元素的浓集范围较大,浓集中心较为明显,说明该区矿化较为集中。其中HtⅠ-7化探异常与DⅠ-2激电异常套和紧密;HtⅠ-9化探异常与DⅠ-1激电异常套和紧密,上述异常的地质情况明确,成矿条件有利。建议进行地表揭露和钻探验证。
参考文献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万),小乌尔旗汉幅,2006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1996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地质矿产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91年,地质出版社
[4]黑龙江省地矿局,黑龙江省岩石地层,1996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5]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2004,12
[6]王京彬等,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成矿背景及找矿潜力,地质与勘探,2000年,第36卷,第5
[7]侯德义主编,找矿勘探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4年
论文作者:吴洪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异常论文; 电阻率论文; 地层论文; 东向论文; 元素论文; 地质论文; 成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