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教学;文化传承
近年来投入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古典文学作品,比如诗词和文言文等作品的比重;对于教学内容的划分更加明确清晰,将实践活动性的内容进行了分解。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和传承中华的积极性营造更为和谐的环境。
一、利用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诗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题材类型丰富多样,能够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和作者情感进行生动深刻的表达,给读者带来共鸣,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诗词教学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感悟前人忧患之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诗词名篇,比如杜牧的《赤壁》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借助诗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刻的情感。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生活的年代为他的作品染上了浓重的悲壮色彩,历经“安史之乱”的他无时无刻不在作品中体现对于家国人民的深切忧思。其中《春望》为诗人被困长安时所作,面对被敌军攻陷失去往日繁华景象,一片凋敝的都城,作者将内心的情感借无意识的花鸟两个意象进行宣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添悲切之感。在教学时,笔者会对这首诗进行深刻的剖析,帮助学生了解与体会写作的背景,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能够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感知,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思想上的保障。
二、通过名著导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经典名著能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熏陶和洗礼,促进读者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学习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熏陶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名著导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实现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水浒传》,作为一部“反书”,它对一群“造反者”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与歌颂。书中通过对梁山好汉集结、起义、被招安以及最后覆灭过程的细致描写,对农民起义的参与者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书中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生动的角色,比如才智过人的“智多星”吴用,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等,教师在引导阅读时应当积极让学生体会感知人物的闪光点。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角色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借助综合性学习,助力学生的文化传承
综合性学习是指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得到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的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作为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渗透到综合性学习当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为实现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目标创造条件。
“和”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时,教师应当对“和”的精神内涵以及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让学生自主对“和”的意义进行探究,开展讨论或者辩论会,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对于中华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性。推动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助力学生进行文化传承。
四、总结
为了顺应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学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利用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名著导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借助综合性学习,助力学生的文化传承,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苗志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1):13-15.
[2]孙广雁.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6.
论文作者:常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中华论文; 素养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名著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