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神经内科 广东 广州 511447)
【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搜集的5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QOL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285-02
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深静脉血液出现异常状况,最终导致管腔堵塞,形成不同程度的急性病症[1]。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以骼骨最为常见,一旦治疗不及时,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基础工作,严重者会致残、致死[2]。本研究将针对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影响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搜集的5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组中有20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5.26±5.14)岁,平均体重为(66.36±12.25)kg,平均卧床时间为(13.02±2.54)d。对照组中有19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5.32±5.05)岁,平均体重为(66.44±12.12)kg,平均卧床时间为(13.11±2.41)d。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全部接受舒适护理干预。首先通过心理干预方法,让病人能够感受到医院的温暖。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中温度与湿度的适宜,另外还需要注意对病人体位的护理。在使用护理措施干预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根据不同的时间来分析下肢治疗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每天详细记录患者的小腿直径,每隔4小时监测血液循环的基本情况,检查足背动脉的基础情况。除此之外,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腿部的颜色、湿度、运动能力、耐受度以及感觉等,一旦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报告给医师。另外相关不良姿势一旦出现势必会影响血液循环速度和效果。在检查血液循环状态时,此时需要注意相关药物更换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科学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不仅仅具有出血少优势,而且能够促使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需要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最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应用每隔2h翻身、每隔4h按摩下肢治疗方法,抬高患者双腿。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研究,统计过程中的计量资料通过使用(x-±s)表示,数据以及组间之间的差异等则通过使用t进行检验,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本研究根据统计学软件要求,在P<0.05的情况下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分析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有关,如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滞缓以及静脉壁受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会提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或者中心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来维持基础生命体征[4]。上述有创操作往往会激活内外凝血系统,最终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之中。对于患者而言,由于长期卧床,少于活动,因此会 出现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和大量堆积局部凝血酶因子等,最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刺激白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促进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对部分病情严重者输注大剂量的高渗液体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细胞脱水状况。脱水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最终为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创造生成条件。在护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充分掌握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及时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加以健康教育,在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指导患者进行适度锻炼,做好下肢运动。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护理工作者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评分。
【参考文献】
[1]刘文颖.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5,21(5):69-70.
[2]王卫.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08-309.
[3]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63-265.
[4]朱敏林,梁丽珠,谢玉梅,等.膝关节置换术后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3):187-189.
[5]袁雪萍,姚丽文,吕伟波,等.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4420-4423.
论文作者:邝翠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
标签:下肢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