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评价开发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评价,是为做决策而对资料进行的收集和分析,①在教学领域,它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评价的功能和意义,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专门分章列条对语文课程评价进行了阐释。总览其中的论述,尤其是写作部分,虽然涉及了评价的方式、主体、功能等诸多方面,但却没有提及评价对教学目标开发的指导。而在日常教学中,无视评价与教学目标开发的关联同样屡见不鲜,因此,引入评价开发教学目标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与目标辩证 无论是相对陌生的形成性评价,还是耳熟能详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情况都是不容乐观的,虽然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层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但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同样鲜明。 (一)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基于不同的标准、方式和目的等要素,评价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诸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等。虽然对评价的认识和研究日益深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评价的应用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和乱象,如“重视教的评价,轻视学的评价;重视单一的学绩评定,轻视综合学力的评价;重视个人层面的评价,轻视集体层面的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形成性评价;重视‘主科’的评价,轻视‘副科’的评价”等。②具体到写作教学来看,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扩展写作评价的范畴,丰富写作评价的方式,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与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等原因,评价大多局限于某一次练笔,以教师的粗略的简评或有选择性的点拨为主,被简单等同于一个“经验性的分值”。这样的评价对写作教学以及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所发挥的作用可谓杯水车薪。整体写作教学的评价情况如此,通常在材料与过程的评价中进行,评价的结果为如何改进教学材料或改进设计与开发教学材料的程序提供指导的形成性评价,③自然也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尽管时常挂在嘴边,但却处处隐形。 (二)目标与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和合理的行为,因此教学目标的作用不言而喻。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标可以表示为一个从相当一般到十分具体的连续体。克拉斯沃尔和佩尼在此基础上又鉴别出了三种不同水平的目标,即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是需要大量时间和教学才能实现的复杂和多方面的目标;教育目标位于目标连续体中部,为计划包括数周或数月的教学单元提供基础;而教学目标涉及具体细节,用于计划日常课程,与一线教师息息相关。④虽然目标存在不同水平,但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在创生写作教学目标时,仅仅着眼于某一节课,注重某一种写作技能的教授和训练,缺少整体规划的连续性设计。查阅相关教学杂志上发表的课例实录或者教学设计等,我们很难发现连续性的写作教学目标设计,更多的指向单项、单点、单课时。如果作为教学核心的目标存在缺陷,以此展开的教学活动所能发挥的效能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形成性评价与教学目标开发的关联性分析 从传统观念来看,评价更多地用于测量目标是否达成、达成的情况如何,而将评价与目标的制定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不着边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加涅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提出了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型,其中“评价”并非着眼于某个单独环节,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为其他四个成分揭示出何处需要修改。基于此,将评价运用于教学目标的开发是有其理论依据的。那么为什么要基于形成性评价来开发呢? 如前所述,写作教学的目标应当以连续体的形式存在,逐步开发,逐层深入,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个写作能力培养的网络,从而避免写作教学的目标异化为一个个似是而非的经验性决定,或是乱枪打鸟式的点状模块。因此,写作教学应当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状态,即某一个教学目标从某一时期的教学安排来看,应当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一部分。 以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为例,相关教学目标的开发,既不是因为写作教材上有,也不是因为教师“觉得要教”,而是因为经过从总体目标到教育目标的逐层分析后,该目标是前期写作教学目标(综合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和心理刻画人物)的延续,是后续写作教学目标(抓住个性刻画人物)达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写作教学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通常在材料与过程的评价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对开发写作教学目标便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指导优势。一方面,形成性评价能为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任一给定阶段的修正与改善提供资料,⑤这就恰好契合了写作教学目标作为一个动态连续体的本质特征。写作教学目标的前后关联实际上正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不断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以一种关注过程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一个过程,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点是评价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⑥这就在无形中保证了写作教学目标的开发处于一种不断改进的动态发展状态,避免产生套用照搬的情况。更何况,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是具备一定科学性的“真实反馈”:某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为什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什么某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等等,都能从学习者的“表现”和教学者的“观察”中有所体现。 基于此,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目标开发的关联不可谓不紧密。 三、基于形成性评价开发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 经由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形成性评价能够和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联,处理得当对目标的开发便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执行。 (一)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结构框架 既然目标连续体由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三种水平的目标构成,那么落实到写作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任何付诸写作教学实践的目标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其最初的源头应当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和课程目标,这就是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中的总体目标。有了总体目标,教师就可对其加以分析,进行专题性开发,以形成单元专项目标,即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中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进一步整理细化,便能开发出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目标,即教学目标。 当然,针对我国的教学现状,前面所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鲜有现成的材料可供参考,大多需要教师自主开发。而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大小测验、分享学习期望、提问、讨论、反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⑦对开发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正和完善。 在一定情况下,经由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也许教育目标也需要修正,进而重新开发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活动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修正和完善的教学目标1实际上更多属于再次开发或后续开发的教学目标2。上述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写作教学目标统一体发展探索_形成性评价论文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写作教学目标统一体发展探索_形成性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