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呈现出上升发展的趋势,逐渐地提髙了工业的用水量、居民的用水量以及农业的用水量,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慢慢地凸显出来。在我国快速发展现代化工业的过程中,人类对高水质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更加重视检测水质以及关注水质检测的结果。为了保证用水的安全性,找到更加合适的检测水质的方法以及加大检测水质的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质检测;意义;检测措施
1.前言
在我国环境被逐渐污染以及破坏的过程中,人类现在使用水资源受到非常大的限制,保证水的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2.水质检测结果正确性的意义
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质量,绝对的纯净水是不存在的,因而水质检测对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所得的数据可以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参考,对水质的温度、色度、浊度、PH值等进行测定,反映水质的综合情况,这些工作与地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可以减少偏差,对地表水和饮用水的总体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为灌区建成国家粮棉基地、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做出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我们在水资源十分紧张,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为灌区农业丰产丰收、经济持续增长、职工稳步增收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并为解决民生问题,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的方法
由水质检测目标可知,水质检测是指检测待测水体中污染物的成分、浓度及其变化趋势,是一个综合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从检测范围来说,除了检测已受污染的各种各样工业排水,或未受污染的工业用水,还检测地表水和地下水,即居民用水和农业用水,因为两种用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着千千万万居民的健康问题,更关乎着我们人类所生存中的环境。影响水质检测的因素较多,如水质样品弄错,针对不同的水质采用了错误的采集方法,不能正确区分各种水质的差别等,都严重影响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基于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正确、合理的水质检测和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指导。提出的提高水质总检测准确性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3.1寻找合理的水质检测点。在检测水体时,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和扩散形式,根据地质条件、水源开采情况以及水化学特征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水质检测点。例如,对于污染物渗透度比较小的蓄水层及渗井、渗坑等地区,应该在距离该地区比较近的地方设置水质检测点,减少污染;兑入污染物容易渗透的地区,尤其是居民比较集中且医疗卫生设施还不够齐全的的地区,应该将水质检测点设置在水流的垂直方向上,同时还应该在水流的平行方向上也设置检测点,从而能够减少污染物在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扩散程度,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
3.2科学检测,科学管理。水质检测意义重大,对于传统的水体污染物,我们除了可以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外,应该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为水质处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参考。另外,在做好科学检测的同时,要能兼备科学管理的措施,进一步确保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到科学管理:第一,对于专业的检测设备仪器,必须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定期复检;第二,针对所有的分析测试仪器,要按时送检,禁止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第三,必须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使得环境条件符合仪器检测标准的要求,要确保良好的环境,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更要能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第四,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强考核,必须制定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检测人员的水质检测与分析水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3创建第三方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中心应成为第三方的独立监管机构,对行业监管部门负责。水质监测站应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认真检测,科学、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同时,政府要加强水质检测方面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支持,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要以特许经营制度为基础,保留政府对供水设施的最终产权,推进供水服务的社会化经营。
3.4加快水质检测新技术运用
新时期在进行水质检测工作时,应广泛应用新技术,这样可以扩大水质检测的范围、提升水质检测的效率、缩短水质检测的时间、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当前水质检测ATP荧光仪快速检测系统就可以加快水质检测的时间,在提高水质检测效率和降低样品检测成本的同时,达到水质检测工作整体效益的提升。由于ATP荧光法的适用性广,在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中具有系统轻便小巧、方便携带、现场检测等优势,可以在1~5min完成样品测试。
4.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从理论上来说,采用了以上措施后,可以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需要通过相应的实验研究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因而,要通过水质检测试验来判断水质检测的指标是否准确以及是否稳定,为实际中的水质检测问题打下实验基础。水质检测试验的研究方法,涉及到的实验技术包括:水样的保存、水样的预处理、滴定分析操作、酸度计的使用、过滤、蒸发、干燥、分析天平、电导仪的使用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采用的化学分析法包括:络合滴定法、酸碱滴定法、电位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测定的水质指标包括:总硬度、钙离子、总碱度、PH值、总溶解固体等;实验结果的分析包括:水质硬度分析、水质稳定性的判定、碱度分析、游离CO2的计算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温、PH值和总碱度测定过程中,水温需要在取样现场测定,PH值在6h内测定,总碱度在24PH内测定,总溶解固体的测定必须在3~4h内完成,而钙离子和总碱度可待实验处理好的水样冷藏储存后进行测定,可在7d完成。
5.水质检测工作的注意事项
针对地区的水质检测特点,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机构编制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目前,社区司法、卫生、防疫没有编制,现社区3人占用的是处综治办编制,开展诸多工作困难较大,因而要重视编制方面的改善;其二,管理费用大,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其三,加强维稳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活动,建立沙井子社区集中整治长效机制,对已建立的十项制度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坚持“大排查”制度,确保社区稳定,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全社会维稳风险评估机制。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质水质是安全生活和稳定建设的基础,在构建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当下,水质管理成为水务工作的核心,并事关水务工作的发展进程与质量。应该在遵循水务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水质检测工作展开水质管理,做到提升水质检测水平的同时,使水务工作上升到更为科学、全面、准确的高度,以此来确保社会供水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对水务工作稳定发展的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慧,周红,赖先志.水质快速检测方法与国标法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05):173-174.
[2]贺红萍.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08):207-208.
论文作者:吴永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水质论文; 工作论文; 碱度论文; 污染物论文; 准确性论文; 用水论文; 水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