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责任的划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事故论文,常见论文,类型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幼儿伤害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 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关幼儿园方面的 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幼教工作者不能单凭经验从事教育工作, 而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园。
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
幼儿游戏时受伤。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师在 现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 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幼儿园如果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是 没有过错的。
因教学设施引起。滑梯、攀登架、小城堡、海洋球、蹦蹦床、秋千 等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 担相应的责任。幼儿园如未及时更换已经陈旧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隐 患,而教师又未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幼儿园园 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教室、楼道、走廊、上下楼梯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 方。
儿童走失。儿童走失属幼儿园严重事故。儿童走失是幼儿园管理的 失误,是幼儿园未尽看管之职。儿童在幼儿园期间(指幼儿从踏入幼儿 园门到离开幼儿园这段时间),教师应该像家长一样看管幼儿。幼儿离 园必须经教师同意,或者幼儿家长的许可。
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所致。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 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 罚跪等。
幼儿被他人接走。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有漏洞,造成幼儿被他人接 走。
外来人员侵入。幼儿园的门卫制度不严,外来人员容易趁人不备, 溜进幼儿园,造成损失。
幼儿园组织校外活动引发事故。幼儿园外出活动,如果组织不够严 密,教师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幼儿自身原因所致。很多场合下是由于幼儿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 如幼儿患某种疾病、体质弱、身体残疾等。
处理幼儿伤害事故时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
由于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有防止幼儿的身体或 生命因教育活动而遭受侵害的义务。尽管幼儿园不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 但是,幼儿园一旦因过失行为而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 责任。这里的过失在本质上是一种“业务过失”。法律中将这种过失原 因归类为过错责任,幼儿园在幼儿伤害事件中是否有违法、违规、违纪 等行为,即幼儿园在事故中是否有过错或失误是幼儿园承担责任的前提。 如果幼儿园的过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那么幼儿 园要负相应责任。反之,幼儿园可不负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60条具体解释了儿童损伤事件的责任问题:“在幼儿园、学校生 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 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可见,依据法律,处理 责任事故的前提是分清幼儿园在事故中的过错,并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 应的责任。
依据法律,幼儿园对幼儿负有三项责任:教育责任、管理责任、保 护责任。教育虽然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能,但就责任的性质来说,教育责 任说到底不是一种法律责任,而是幼儿园的职责和功能,管理失范和保 护不周才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幼儿园只有保证幼儿安全,才能实现 其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 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具体讲述了学校对幼儿的保护责任。 学校保护最终是要通过学校的内部管理行为来实现的,在教育教学活动 过程中幼儿园应忠于职守,履行自己的职责,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幼儿园发生的幼儿人身伤害事件,其赔偿责任是根据幼 儿园的过错来确定的。幼儿园如果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以及幼儿园的规 章制度尽了职责,可以减轻或避免承担责任。
幼儿园的义务
根据过错责任的原则,幼儿园要避免在事故发生时承担责任,就必 须尽自己的义务。这些义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以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方式进 行教学。在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里,不能出现擅自调课、不请假而离岗、 请人代岗的现象。教师如果在应在岗期间不在岗,未能了解事故发生的 情况,出现事故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抢救,不及时汇报,不按照教学 常规来教学,都可能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
外出活动时保证幼儿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幼儿 园组织幼儿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 全事故。幼儿园组织外出活动时,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组 织者要配备足够的教师,出发、集合、分散活动都要事先计划好,确定 好详细的活动方案,确定具体的责任人。
了解幼儿健康状况。幼儿园要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建立幼儿健康 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档案,以防事故的发生。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身体 状况安排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幼儿给予适当的 照顾。
定期检查教育活动场所、安全设施,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 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幼儿在 校内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他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 人员重大伤亡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法》第44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2条都要求学校给幼儿提 供安全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卫生的校园环境。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饮水、 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园内传播、流行。发现幼儿 园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汇报,让幼儿远离危险设施,避 免幼儿在危险的环境中活动。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 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 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 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 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 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了防止幼儿在事故发生后,因不 能及时得到照料而使所受到的损害扩大,幼儿园应该在事故发生后,对 幼儿进行必要的照顾、保护,并即刻通知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幼儿园要 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疏 于通知所引发的事故,幼儿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