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核磁共振室 671000
【摘 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行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对象,对其实施骶髂关节的磁共振、CT检查,判定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对60例患者实施CT、磁共振检查后,骶髂关节炎分级(III-IV)统计无区别,P>0.05;但(0-II级)的判断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64-0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的一种特殊病症,病发原因不明,可累及髋关节、骶髂关节等组织。报告显示,该病症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发展速度缓慢,但进入后期后发展快速,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多个强直性关节。骶髂关节炎作为该病症的主要表现之一,间接加大疾病诊断、治疗难度[1]。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该病症诊断中。为进一步的探究该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将我院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对象,其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年龄段10-48岁,平均(29.1±1.6)岁。所有患者临床CT、磁共振诊断前期均实施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将诊断禁忌者排出本调查。
1.2方法 磁共振选用临床通用的磁共振扫描仪,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并借助体部的相控阵表面线圈进行扫描,包括横轴位、冠状位。两层层厚处于3.4-4.0mm范围内;冠状位的主要范围为患者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CT则选用单螺旋CT扫描仪行骶髂关节的横轴位扫描处理,层厚、层间距均处于5.0mm左右,扫描前期叮嘱患者仰卧,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扫描,包括患者全身性的骶髂关节。
1.3诊断 收集60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病症诊断。将60例患者的120例骶髂关节炎进行级别分组:50例患者为0-II级,10例患者为III-IV级。根据磁共振、CT诊断结果行病症的分级处理,CT分级:检查结果正常为0级;存在可疑的病变组织,关节面模糊不清,为I级;相应组织出现轻微的异常现象,关节面模糊,软骨下方存在小型的囊变,为II级;明显性异常,关节面呈现锯齿状,关节面下方囊变数量增多,为III级;严重性异常,骨质疏松,骶髂关节强直,为IV级;磁共振分级:不存在炎性为0级;关节软骨出现轻微的炎性水肿,关节面光滑、平整为I级;关节软骨出现中断,骶髂关节内压增加,为II级;关节秒遭受到严重侵蚀,关节间隙狭窄,为III级;关节面严重硬化、强直,为IV级。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版本为SPSS16.0的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数据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统计有区别。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60例患者实施CT、磁共振检查后,骶髂关节炎分级(III-IV)统计无区别,P>0.05;但(0-II级)的判断统计有区别,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临床的一种特殊性脊柱关节病,以脊柱中轴关节、骶髂关节受累为主,腰背部疼痛、腰椎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临床报告显示,骶髂关节炎是该病症的早期表现,随着病症的发展,脊柱受累程度的增加、扩大,可致使其形成最终的“竹节椎”,说明:早期骶髂关节炎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症的诊断来说,作用非常重要[2]。
骶髂关节的位置相对较深,由髂骨耳状面、骶骨耳状面相互作用合成,关节的前下部被滑膜所覆盖,后上部则由韧带填充。正常情况下,骶髂关节经由磁共振检查后可显示骨膜、软骨中等信号,髂骨、骶骨皮质则呈现低信号[3]。骶髂关节的软骨异常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较为突出的改变,且该现象还可显示于磁共振检查中,表现为T2W、T2上滑膜软骨增粗、扭曲等信号。强直性脊柱炎病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可于缓解、发作中交替进行。病发几个月或数年后,可加重病情,最终形成驼背、畸形,影响心肺功能[4-6]。本次调查通过对60例患者实施磁共振、CT等检查后发现,针对处于0-II级的骶髂关节炎来说,磁共振可清晰的观察相应软骨的信号改变情况,T2序列上可明确观察到软骨的水肿、扭曲。CT、磁共振诊断效果存在明显性区别,P<0.05;针对处于III-IV分级的骶髂关节炎来说,CT可见关节面硬化、侵蚀,关节间隙明显性变化,磁共振易可发现该现象,两者诊断统计无区别,P>0.05(如图1)。另外,磁共振冠状位的扫描还可适当扩大髋关节范围,亦可同时发现髋关节病变、软骨组织等炎性病变,便于尽早诊断骶髂关节炎。
综上,对于骶髂关节炎处于0-II级的征象,只能在磁共振中检出,根据所制定的相关标准,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III级以上的病症于磁共振、CT诊断中统计无区别,P>0.05;而处于0-II级的诊断统计有区别,磁共振优于CT,P<0.05,说明:磁共振是临床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病症的主要措施,可作为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病症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海燕,詹浩辉,李卫新,等.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110-112.
[2]Harkins,K.D.,Does,M.D.,Grissom,W.A.et al.Iterative Method for Predistortion of MRI Gradient Waveforms[J].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2014,33(8):1641-1647.
[3]张炜,李小明.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6):328-330.
[4]丁建林,易旦冰.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6):804-806.
[5]梁丽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2):2748-2750.
[6]周晓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4874.
论文作者:瓦卫民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磁共振论文; 关节论文; 关节炎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病症论文; 患者论文; 软骨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