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差异环境下基于信息和契约机制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契约论文,供应链论文,风险管理论文,差异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深入扩散,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许多创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供应链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方法近年来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
供应链是由多元性节点企业组成的网络,网络中充满着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网络节点企业既有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又有批发商、零售商,它们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虚拟联盟体系。由于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取决于各节点企业的协同效果,其结构表现出显著整体性,因此供应链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此外,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交互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复杂性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供应链还是一个复杂系统,见图1。
图1 供应链网络与外部环境
当前,市场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供求不确定性波动增大,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供应链网络快速扩张。由于物资按产品流向从原料供应端开始经过众多的相关企业直至最终用户,产生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涉及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诸多过程,任何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供应链风险增加,使供应链管理难以成功实施。
1993年,日本知名半导体原料供货商——住友化工工厂发生爆炸,严重威胁全球半导体供货;1998年,我国香港赤腊角机场在启用时发生计算机故障,延误了货物与人员的运输,造成严重的损失;2000年我国台湾发生大地震,造成全球计算机配件价格的上涨。2008年经济危机袭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许多低端制造业遭遇空前危机,大量纺织品企业如刀俎下的鱼肉。此外,大集团利益博弈推动铁矿石价格暴涨,我国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和下游厂商由于没有矿山、缺乏铁矿石进口议价能力,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国内外供应链管理实践再次证明供应链网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突变都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威胁企业生存,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1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协调策略
供应链风险来源众多,有自然灾害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有全球经济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运营因素;有软件因素,也有工程技术因素,表现出无穷的多样性、变化性和差异性。本文认为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是造成供应链系统风险的根本原因,而供应链系统内部主体的决策行为是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方面。
近几年,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研究热点,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看[1],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1)供应链信息风险与契约设计;(2)供应链协调与风险偏好研究;(3)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供应链虽然是一个整体,然而网络中的企业仍是市场中的独立经济实体,其基本目标不变,即在约束下使自身利益最优化,因此彼此之间仍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与自然这样难以控制的因素相比,各企业决策行为是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规制的。依据这个观点,本文从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思想出发,研究协调控制策略对供应链系统风险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的研究众多,有关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研究,包括信息自身的价值判断、信息对链上单元和整条链的绩效影响、协调策略与信息共享的关系、信息共享机制设计以及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以往许多研究是基于古诺竞争下企业关于私有信息共享决策的均衡行为。在两层供应链模型中上下游企业的垂直信息共享存在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需要考察信息的溢出效应对企业信息共享决策的影响[2,3]。文献[4]认为由溢出效应引起的信息保密性问题对供应链信息共享决策非常重要,并证明低保密性能提高需求信息接受者的收益,然而不利于信息提供者。因此在制定信息共享激励机制时,必须考虑信息的保密性。文献[5]研究表明补货延迟时间对制造商收益影响显著,而且需求信息共享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当需求与时间密切相关时。文献[6]证明信息共享不仅对参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成员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策略选择。
供应链契约是实现供应链协调、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有效方法,可参见供应链契约方面的综述文献[7];文献[8]建立了由两条相互竞争的供应链构成的模型,证明了契约类型对信息共享价值存在重要影响。文献[9]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信息共享的激励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激励契约改进供应链绩效。
本文考虑两条同构的竞争供应链,分别具有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生产销售的产品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下游企业在批发价契约下进行价格竞争,见图2①。
图2 供应链结构图与协调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由图2②可以发现,在随机市场需求情况下,系统的理想目标是通过信息机制和契约设计等协调手段来增加系统的正反馈,使系统中的制造商、零售商及供应链系统都达到最优。
本文研究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供应链网络结构
为了探索供应链运作的机理,在以往研究中,大多是一对一和一对多结构,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供应链的微观研究应该考虑更复杂的模型结构,如多对多结构。文献[10]建立了两条竞争供应链的超网络研究供应链运作,利用博弈理论和Newsboy模型设计了可协调供应链的契约,并发现可能出现的囚徒困境现象。
(2)下游企业竞争形式
价格竞争普遍存在于市场竞争当中,是竞争对手多方行为互动的策略博弈过程。多数研究一般假定链上同级企业进行Cournot竞争,然而寡头企业只进行产量竞争并不能反映现实情况,而一般是在各自确定产量之后再回到价格竞争上来。文献[11]考虑下游企业Bearand竞争情形,证明了信息共享使零售商收益减少,供应商收益增加,指出可以引进某些机制来改进收益分配,以激励零售商共享信息,实现系统Pareto。
本文基于改进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和下游企业竞争模型,根据逆向归纳的逻辑研究了信息对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体供应链的绩效影响,探讨了两条竞争供应链的竞争行为和链上制造商、零售商的最优决策行为。
2 模型与假设条件
考虑两条竞争供应链生产并销售差异化产品,零售商进行价格竞争。为便于分析,约定以下假设条件:(1)存在两种可能的市场需求状况——好与差;(2)保留利润为0,且与市场需求无关;(3)供应链上的制造商只与本链上的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4)只有零售商能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信息;(5)制造商的行为短期内无法影响市场。
所有信息共享决策参与者的行为按时间逻辑可划分为四个时段:
(1)制造商决定是否向零售商购买信息,如果购买,则向其发出请求;
(2)零售商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决定是否向上游制造商提供该信息;
(3)制造商根据自身信息和零售商提供的需求信息(如果没有的话,则为0)制订批发价契约;
(4)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批发契约以及市场状况,零售商向制造商订购产品。
依据具有产品差异的Bertrand模型,两条供应链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3 基于批发价契约的信息共享决策
将该决策问题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进行信息共享决策,此时存在三种信息结构,两条供应链都共享信息、只且仅有一条供应链共享了信息以及两条供应链都没共享信息;第二个阶段,制造商提出批发价契约,零售商为占有市场份额,进行价格竞争。
3.1 情形一:两条供应链都没有共享信息
3.2 情形二:只有一条供应链共享信息
4 信息共享策略分析
在上一节中,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三种信息结构下批发价和市场价格的均衡解。由于变量的结构非常复杂,而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差异性产品价格竞争时信息与契约机制能否提高供应链绩效,起到降低供应链风险的作用。因此下面通过算例比较不同的参数组合下,特别是当差异系数变化时各参与者收益及供应链绩效,剖析管理机制对供应链内部运作的影响(见表1)。
对比表1中三种信息结构下的均衡解可以发现,当差异系数为0.8时,共享信息始终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在全共享情形下,两条供应链的绩效都要好于无共享情形下任何一条供应链的绩效,然而零售商的收益变化恰好相反,呈现递减状态,此时信息共享显然不是零售商的最优策略。与全共享时供应链整体绩效相比,只有一条共享情形下,所有供应链的绩效都下降了(328.13>318.12>284.88),系统未能实现最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共享的供应链中的零售商收益(162.23)比全共享时零售商收益(109.38)增加了许多,然而与之竞争的零售商收益(54.75)却大幅降低,因此零售商在信息共享决策时还必须考虑对手行为选择变化给自身带来的风险。当差异系数为1.1时,信息对收益的分配影响与前面结果一致,所以产品差异信息对共享决策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无论是哪种信息结构下,当产品差异增大时,所有链上成员的收益都呈增长趋势,供应链绩效也显著提高。这是因为产品差异化有助于挖掘潜在的消费市场,提高竞争双方的市场份额。
5 结论
在现实商业竞争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而且企业经营者风险偏好千差万别。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全球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供应链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复杂性是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来源,然后回顾了供应链协调与信息决策方面的研究,通过分析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随后建立供应链竞争模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构建的供应链微观结构拓展了早期的单一结构,并且考虑了供应链下游企业价格竞争的情况,在完美信息的条件下,对三种信息结构下信息共享带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论证。研究发现,信息共享虽然能改进供应链绩效,然而必须要有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系统最优化,降低供应链整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