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脊髓损伤患者的内科治疗论文_朱淼

浅谈脊髓损伤患者的内科治疗论文_朱淼

朱淼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我院的内科治疗后,患者均好转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患者病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脊髓损伤;内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52-02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以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16~70岁,平均40.5岁。其中腰椎骨折60例,胸椎骨折15例,颈椎骨折15例,尾椎骨折2例,脊髓损伤伴截瘫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要特别注意不要因搬运不当而加重病情,切忌一人或两人将患者屈曲抱抬,应三人或四人同时托起患者置于硬板担架上运送。脊髓损伤患者往往伤情复杂,多并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因及时处理胸腹腔脏器损伤和纠正休克对伤后出现急性肠麻痹、腹胀、尿潴留者,可视病情放置持续减压和导尿以缓解症状,治疗的越早越好,早期手术;减压、内固定,不但能保持脊柱稳定,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并且可以防止晚期创伤性脊髓病的发生,并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尽早对损伤部位进行功能重建和康复。

1.2.2 药物治疗

1.2.2.1 脱水剂 静脉点滴甘露醇、甘油、呋塞米等脱水剂,以预防和治疗脊髓水肿,可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2 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细胞膜稳定剂能保持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血管的完整性,对改善脊髓血流量,减少细胞内钾的流失,抑制儿茶酚胺的代谢与积聚,预防和减轻脊髓水肿以及继发性脊髓损害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地塞米松首选,伤后8h以内应用效果更明显。

1.2.2.3 自由基清除剂 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甘露醇、皮质激素等可清除损伤局部所释放的自由基,并防止其所诱发的有害反应。

1.2.2.4 抗生素 对开放性脊髓损伤者应尽早使用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广谱抗生素,并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

1.2.2.5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 如维生素B类药、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可在损伤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有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和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1.2.2.6 神经节苷脂(简称GMI) 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保护细胞膜,维持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减轻脑脊髓水肿,还能促进神经组织再生,改善神经传导,消除自由基的侵害,因此神经节苷脂有促进神经重构、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修复作用。作用机制为:①对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②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形成;③保护胞膜Na+-K+-ATP酶活性,防止离子失衡;④防止胞内钙蓄积;⑤防止乳酸性酸中毒;⑥直接嵌入受损神经胞膜中修复胞膜;⑦促进多种神经生长因子作用;⑧调控多种炎性因子及其表达;⑨阻断神经细胞脊髓损伤后凋亡[1]。

1.3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无论对暴力(枪伤、刃器伤)或非暴力伤(车祸伤、坠落伤)所致脊髓损伤都具有同样重要意义,也是对SCI患者继早期各种治疗后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对截瘫患者和高位截瘫患者的各种训练,一整套物理治疗,如按摩、水疗、电疗等。有文献报道单纯功能锻炼配合磁性药物治疗,能更好地恢复脊髓损伤神经。为了稳定关节,防止畸形,使用支具也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2]。训练患者熟练使用轮椅,使其生活自理,外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均为康复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和后根切断术,可治疗痉挛性膀胱。

2.结果

经我院的内科治疗后,患者均好转出院。

3.讨论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外伤性脊髓损伤更为常见,非外伤性脊髓损伤有脊髓血管病、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脊髓炎、脊髓脱髓鞘病、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小脑变性、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脊髓肿瘤、放射性脊髓病等。脊髓损伤常伴有脊椎骨折,在诊断骨折、脱位,尤其是骨折线的发现常依赖于CT,但在显示脊柱骨折,脱位,骨折片突向椎管,压迫脊髓以及脊柱骨折与脊髓的相关性等方面MRI则比CT优越。因此目前的研究认为,当CT扫描诊断为脊柱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但临床表现严重与CT检查不相符时,应及时作MRI检查,另外当CT扫描诊断为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型或安全带型骨折,亦应作MRI检查。对于脊髓损伤,目前认为MRI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MRI对发现和评估脊髓损伤亦优于CT扫描。脊髓损伤的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脊髓内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的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多发生在伤后4~6h内由损伤的局部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使脊髓内的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呈现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脊髓外观略显肿胀增粗,呈紫红色,血管模糊不清[3]。

总的来说,若在脊髓休克期后,患者残留的损伤平面下的运动感觉越多,恢复得越快,则最后的恢复程度越好。在脊髓伤后24~48h之内,应以抢救的态度积极对待,即使百分之一的希望,亦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0-56.

[2] 陈忠,崔喆.神经源性膀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2.

[3] 张玉海,赵继懋.神经泌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

论文作者:朱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0

标签:;  ;  ;  ;  ;  ;  ;  ;  

浅谈脊髓损伤患者的内科治疗论文_朱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