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质量提升中发展体育消费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08)04-0033-03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强调,促进居民健身与休闲服务性消费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培育热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大力培育体育市场。因此加强对体育消费和城市化的研究,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建设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化质量和体育消费有关问题的阐述
1.1 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化质量的内涵主要概括为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城市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结构、分工的“协调性”;城市化发展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的发展的“公平性”[1]。城市化质量主要从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评价城市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经济现代化水平指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指标和人的现代化水平指标)和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生活质量恩格尔系数差异的指标)两大类[2]。本文主要基于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来研究体育消费的发展。
1.2 体育消费相关问题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体育需求的个人消费和物质财富的支出,它包括体育行政事业部门消费和居民体育消费[3]。根据体育消费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观赏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和信息型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是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享受性、发展性的消费。体育消费的目的是利用体育来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和享受体育等。
2 城市化质量提升中发展体育消费的必要性
2.1 促进城市资金积累和经济发展
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的生活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体育消费需求大幅度增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体育消费是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4]。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增强城市的吸纳能力,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构成城市化向纵深跃进的后续动力。据专家预测,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将增长0.5个百分点[5]。据国外资料表明,1994年日本体育消费市场总额为5.409兆日元;美国1995年体育消费市场总额已达到1448.48亿美元;1997年法国体育消费总额占全国总消费支出的10%以上[6]。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扩大内需、资金积累及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城市化质量的持续提高。
2.2 促使体育产业繁荣,活跃相关产业,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经济学家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必须与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需求结构是产业变化根本的最终动因。因此,体育消费结构是体育产业变化的根本动因,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体育消费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不断繁荣,同时体育旅游业、体育竞赛观赏业、体育健身器材业、体育服装业等多种相关产业应运而生。
由于体育消费是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发展体育消费为体育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体育人才走上除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以外的工作岗位,给城市化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马宇锋(1996)认为,发展体育消费不仅能有效地缓解资金紧张,还能培养、扩大劳务市场,增加社会就业人数[7]。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体育消费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繁荣,拓宽社会就业渠道。1994年,加拿大体育部门的就业人数为262325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不仅直接提供了230万份工作,而且还间接为其他产业创造了233.2份工作,就业率增加了2%[6]。
因此,发展体育消费,可促进城市体育产业的繁荣,活跃城市相关产业,给城市化居民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档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随着体育市场的不断推进和全民健身的全面贯彻,城市体育设施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为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促进参与性体育消费发展,不断地扩建城市体育公园、社区群众性健身中心和体育娱乐中心等场所,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和结构。同时,从举办过国际赛事的国内外城市可以看出,竞技赛事是以体育消费为轴心,积极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提供体育消费上的便利,提高体育消费档次,从而全面改善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优化道路交通、生态绿化和市容市貌环境,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2005年南京举办“十运会”表明,南京城市发展空间有了新的扩展,建设了“一城三区”,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43平方公里扩大到400平方公里,其他设施(包括交通、绿化等)都有了新的提高[8]。
另外,体育消费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化并不是体现在外在的高楼大厦,而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形象,特殊的精神,是城市居民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体育消费是现代都市人身心发展的重要“调节剂”,生活方式转变的“助动器”,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以及精神面貌,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对社会风气、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城市体育消费的发展和体育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从一个侧面展示着城市文化的繁荣、昌盛。
2.4 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提升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城市居民是城市快速发展之本,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今社会,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增加,加之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等因素,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威胁。同时随着工作越来越专业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型消费。而体育消费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参与体育活动。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在体育运动中蕴涵着“公平对待”的精神,体现出积极向上的追求。因此可知,参与体育消费,可以满足身心需要,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对提高城市化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5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更高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以及观赏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不同阶层人群的需求。但是在城市里,体育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体育消费才能得以更充分的实现。体育消费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持续性的影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之一[9]。
随着人类与社会对健康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体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一种体现。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与民众参与体育的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引导与发展体育消费必然促进更多的民众参与体育活动,而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社会生活主体——人的整体结构的提升,是社会生活主体的迫切要求,是提升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10]。
3 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质量及城市体育消费发展现状
3.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质量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处于落后状态。200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为80.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为52.5%,而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0.6%。2004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85%,有的国家达到了98%,而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0.5%[11]。通过对我国30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因子分析表明,2002年我国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其中只有广州基本达到高度现代化的水平,海口、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福州、合肥、长沙、杭州、南宁、长春的城市化质量相对较高;南京、济南、哈尔滨、郑州、呼和浩特、成都、沈阳、石家庄、南昌、天津的城市化质量处于中等水平;银川、太原、武汉的城市化质量水平处在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兰州、西宁、贵州、西安、重庆的城市化质量在30个城市中最低,各个公共因子上得分都为负数[12],属于现代化前期的城市。
综上可以看到,我国城市化率及城市化的质量水平都处于较低状态,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水平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主要战略决策之一。
3.2 城市体育消费发展现状
2000年蔡军等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均体育消费总额仅为199.91元。2003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地区的市民家庭的体育消费支出结构也不甚合理,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支出。另外,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居民对小区的文体设施“不满意”,74%的居民认为设施严重不足,面积狭窄,设施陈旧等。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体育消费环境较差,直接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而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认识到参与,体育消费的价值与重要性,但消费行为明显滞后,体育消费市场仍不够活跃。因此,应加强城市体育消费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质量的提高。
4 我国城市化质量提升中发展体育消费的几点建议
4.1 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体育消费提供发展空间
国内外城市化进程和体育消费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表明,城市化能够提高居民收入,转变消费观念,促进体育消费意识形成,提高体育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水平提高,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必要前提条件和服务质量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较落后。因此,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体育消费发展的现状,应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体育消费提供发展空间。
4.2 正确认识城市化质量提升中发展体育消费的价值
体育消费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促使体育产业繁荣,辐射相关产业,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物质设施档次和城市文化品位及城市人口素质,对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加大城市特色体育资源的开发力度,招商引资,推动当地体育产业和外向型体育消费发展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体育消费的发展,但仅靠地方经济实力和居民体育消费无力带动当地的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的发展。应该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开发与利用独具特色的休闲体育旅游、民族风情体育旅游等体育资源,借此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投资当地的体育产业,建立和健全自己的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推动外向型体育消费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市特色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加速体育管理的科学化,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必须以体育消费的需求为轴心。
4.4 大力培养体育消费主体,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和体育消费类型转移,努力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消费水平虽然得到提高,但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结构等仍然需要提高和完善。应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引导全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用新颖的宣传方法进行示范性宣传,把那些乐于在麻将桌旁和空气污浊的卡拉OK厅中沉溺的人们“请出来”,把那些依靠药物减肥的人们“拉过来”,投入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消费活动中去,进一步壮大体育消费主体,也转移了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体类型向参与性和观赏性体育消费上发展。这样才能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健康消费观念,改善生活环境,增进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
4.5 加强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紧抓体育赛事机会,推动体育消费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档次和文化品位提高
当前,虽然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体育消费行为仍然不够满意,其中体育消费环境是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亲民、便民、利民。体育场馆、设施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也要做到适合在社区、居民区的体育健身、娱乐等需要。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模式,以经济手段管理好、使用好体育场馆设施,提高大、中型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并适度建设低收费甚至免费的体育运动设施,提倡贫民体育消费。另外,应抓住城市举办体育赛事的机会,积极进行合理的市场运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城市的交往,促进体育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生态绿化、市貌环境的发展,从而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品位提升。
4.6 优化体育消费市场结构,满足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体育消费全面升级
体育消费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体育产品的售后服务跟不上,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和手段,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能力,面向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创新一些薄利多销的多元化经营项目。同时根据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地区的不同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为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体育服务。
因此,应通过改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增加体育健身器材,增加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扩大体育健身场所规模以满足各种类型的体育健身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开设一些体育健身项目的培训班,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体育健身比赛项目,增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在价格定位上,应考虑到那些拥有更多闲暇时间的潜在消费群体,尤其是在经营策略上更应侧重于中老年人和刚城市化的还没有形成体育消费意识的居民。另外,应考虑到那些平时忙于工作的消费者,尽可能采用休闲体育俱乐部的会员预先尝试、预约服务及方便时限的会员卡等方式来方便他们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体育消费全面升级。
4.7 健全与完善体育法制法规,促进体育消费产品质量的提高,保证良好投资和消费环境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热情逐渐增高,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群众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如体育实物消费市场中,体育实物产品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在体育服务消费市场领域,参与服务产品生产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的服务和明确的质量标准,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平等;体育信息消费市场的管理不容乐观,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体育信息上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因此,只有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为群众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投资和消费环境,从而吸引与维护社会各界人士投资体育健身与休闲服务业等,保证体育消费者放心消费,保障体育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