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症状及其效果。方法:从本院外科2014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失眠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不同的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比较其治疗前后不同组别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睡眠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按摩在治疗失眠上显示良好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推拿按摩;失眠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43-01
失眠是以不能正常入睡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加重中风患者的躯体及神经症状,加重机体缺血缺氧,使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增加,进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几十种身,“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1]。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支柱,针灸在失眠的治疗上具有治疗效果好、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无成瘾性依赖等特点,研究还发现针灸具有修复破碎睡眠结构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高睡眠质量[2]。推拿按摩也有此效果。为更深入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外科2014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失眠患者90例进行研究其治疗前后不同组别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的比较,取得了显著效果,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5月-2016 年5月本院收治的90名失眠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6-68岁,平均年龄为(35.3±2.3),患失眠的时间为7天-2年;观察组45名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7-70岁,平均年龄(40.1±5.2)岁,患失眠的时间为10天-2.5年。以上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失眠诊断标准,一般分为:入睡困难者,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入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而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h,症状持续在1月以上,同时排除身体器质性疾病、神经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及外界环境干扰等因素引起的失眠。在治疗前对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齐同性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本院收治的90名失眠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患者,首先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嘱其停用安眠药物,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要运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施治,具体方法如下:针灸治疗取百会、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安眠双侧等穴位,其手法宜采用补法,其中百会穴向前斜刺,双侧安眠穴接电针一组,连续波(100-120次/分钟),留针时间20-4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个疗程。同时要联合推拿按摩的手法,拿五经、头面部行、偏峰推、一指禅推;颈背部行拿法,滚法。推拿按摩时手法频率宜轻柔适中,切忌太快,推拿按摩时间为15-25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版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值±标准误(x±s)表示,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 t 检验,P<0.05 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45名患者在通过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3-4个疗程后,睡眠质量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较对照组患者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有显著差异。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失眠的发病率也长期维持在高位,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近四成。在失眠的治疗上,西医主要采取药物干预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地西伴等20多种。此类药物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多少存在延续反应、撤药反应,长期使用可发生依赖和成瘾[3],因此失眠患者不适合长期使用。现代医学认为针灸某些重要穴位,可调节人体大脑血管和神经的机能,促使脑内源性内啡肽等生物介质的分泌和释放从而调节人体的睡眠质量;推拿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了气血的运行,使得人体精神放松,身心愉悦,因此针灸与推拿按摩联合使用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液流动性和携氧能力,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研究采用推、揉、拿等推拿手法对人体头背部进行点、面、线的不同刺激,能活血祛瘀,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与针灸法联合干预具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针灸推拿调理脏腑,镇静安神的整体优势。因此,针灸联合推拿按摩可以在失眠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头部推拿按摩的方法治疗失眠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在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效果评定分析可见,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组别的失眠患者而言,此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我们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文磊,徐成成,王永生,等.初发脑梗死后失眠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2):894-896.
[2] 郝建波,周焕娇,王云翠.“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观察[J].2016,34(7):1723-1726.
[3] 胡春艳,董旭婷,赵梅.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6)下旬版:1793-1796.
论文作者:许玉新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症状论文; 方法论文; 年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