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党风廉政建设论文,强大论文,武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年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十分紧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党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积极推动下,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加切身感受到这次会议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这次会议对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的重大意义。二十年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有力地推进和保障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贯穿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和国家学说,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年的改革,二十年的探索,我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在这个伟大转折与发展的过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年“文革”教训进行正确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概括,从而形成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在这个博大深邃的理论中,邓小平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思想体系,对于指导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增强我们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途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作用,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这样才能抗住腐败;要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不能排除使用专政手段,使用纪律、法律手段,对那些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要依法杀一些,这样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决心;反对腐败不搞群众运动,但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在一定时期针对突出的腐败现象进行集中打击,形成气势,对腐败分子才会有震慑力;反腐败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要走依法治腐的道路;深入反对腐败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做全党的表率,特别要警惕高层腐败问题;党要接受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发挥好党委会内部的监督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根治腐败还有赖于改革,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对犯罪活动,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等等。
纵观邓小平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重大思想都是立足于基本国情,着眼于改革和建设的时代使命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些重大思想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符合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在新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以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为指导, 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路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为指导,总结历史经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时期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反腐败同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路子。
(一)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全党工作重心的科学分析,确定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这些科学论断,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实现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为社会生产扫清道路,是其最根本的任务。
尤其当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时候,只有让人们看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更快些,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较资本主义更高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才能鼓舞全世界人民向往社会主义。去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亚洲及至整个世界金融和经济震荡,而我们国家尽管也受到某些影响,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尤其是这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了较为强大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的经济仍然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赢得了各国的赞誉。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就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摈弃过去那种抛开生产搞革命的群众运动的错误做法,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出发,牢牢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为这个中心服好务。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中央纪委召开的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的指导思想。
二十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注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来认识和把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践中,坚持反腐败具体任务的提出、工作的部署,都以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注意把反腐败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重大措施和决策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和克服妨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经过十多年党风廉政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人们对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松绑论”、“对立论”、“吃亏论”等错误和模糊观点的市场越来越小,进一步形成了有利于反腐败斗争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是我们确定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工作格局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现在搞建设,要适合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办任何事情,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进行各项建设,都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考虑,从这个不发达阶段的最大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客观存在的历史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来确定目标、制订规划、部署任务、采取措施,而不能离开这个实际,主观臆断,意气用事。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廉洁政治,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提供政治保证。实现这个目标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从这个科学认识出发,我们党提出反腐败既要有战略上的总体考虑,又要有阶段性的具体部署,正确处理长期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的关系,针对一个时期的需要与可能,实事求是地提出明确、具体、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阶段性要求和目标,作为全党全国必须共同完成的任务,逐步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总结反腐败的历史经验和对反腐败实践的积极探索基础上,确立了新时期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消极腐败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靠一般号召,靠过去的老办法是不行的。必须有新的方法,新的工作切入点。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就是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基本涵盖了当前一个时期反腐败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就是要使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换的复杂现实中分清是非,明确行为规范,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就是要依法惩办腐败分子,纯洁党的组织,使腐败分子在党政机关无藏身之地;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就是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规范行政行为和行业作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反腐败三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能够有效地使反腐败斗争协调发展,不断以整体态势向前推进。
(三)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反腐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建立正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个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力量”。他多次强调,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的,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只有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各项事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反腐败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才能取得成功。在反腐败领导力量的问题上,有少数人持主张采用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办法,这是十分错误的。尽管资产阶级的多党竞争、三权分立在一定程度上有揭露、抑制腐败的作用,但这种政治体制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利益的,是导致政治献金、金权政治等种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腐败现象的制度性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她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决不会谋取一党之私。在中国,除了共产党以外,没有任何政党可以担当领导反腐败的重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种种错误观点,才能保证整个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反腐败实践中,不断开拓,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有效既加强党的领导,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就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要领导亲自抓,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党的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具体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对反腐败工作领导的重大发展。这个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核心是要求各级党委切实担负并充分发挥对反腐败的领导作用,通过党的领导,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动手,齐抓共管,各负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党的领导加强了,反腐败斗争中的困难和阻力就可以迎刃而解。几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表明,党委加强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就能够顺利实施,纪委就能够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就能在不打乱各自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强大的力量;各部门就能够各负其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管事”与“管人”结合起来,切实肩负起搞好自身业务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双重责任;就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形成反腐败的强大支持力量。几年来,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够步步深入,形成强大声势,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实行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革命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精辟论断,是指导我们探索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的锐利武器。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又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管理方式,是革命性的全面的变革。这些论述深刻阐明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需要,不断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逐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强大动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我们党深刻分析了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各种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强调要从改革体制、机制、政策、管理来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狠抓治标,刹风整纪,惩治腐败,这是完全正确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加上我们工作中暂时存在的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等原因,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造成土壤和条件。面对新形势,我们党在狠抓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许多地方和部门注意从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如改革税务征管体制,取消税务专管员管户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首先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党政机关与所办的经济实体彻底脱钩,等等。今年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消除导致腐败滋生的源头性问题的工作力度,如先一步在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实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建立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投标制度等。这些要求和措施都充分体现了改革精神,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釜底抽薪之策,对于有效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过了一个光辉的历程,即将迎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党的十五大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美好的前景。当然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于反腐败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邓小平同志早就敏锐地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形势。这股风来得很猛。”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贯穿于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与斗争是激烈的,是长期的,我们党将会一直面临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严峻考验。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在迈向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首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江泽民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反腐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学习邓小平理论,用这一伟大理论观察和分析反腐败斗争,增强我们坚持“两手抓”、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其次,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尤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弄明白党中央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为什么确定这样的目标而不是那样的目标,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而不是别的措施,认识和掌握有效开展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我们反腐败的本领。第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续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确立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努力治理突出的腐败问题,又要认真研究反腐败斗争中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对体制、制度、政策、法规、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积极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我们坚信,只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