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论文

横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论文

横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喻 玲 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本文在新一轮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整理横江古镇传统文化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古镇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模式,结合横江古镇发展现状,探索适合横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横江古镇;融合发展;路径

一、横江古镇概况

横江镇位于宜宾市叙州区端,地处川滇结合部,距宜宾市42公里,云南省水富市13 公里。是联系四川宜宾、云南水富广大农村的中心集镇。全镇面积113 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0.5 平方公里,总人口3 万余人。横江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古镇、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横江古镇传统文化解读

横江镇自古就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著名的商贸集镇。拥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文化、丝路文化、古战场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

建筑文化:横江古镇核心保护区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历史建筑完好比率达90%。有大街7 条,小巷10 条,历史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横江古镇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城山民族崖墓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家民居、肖公馆,有炳昌祥商号、机房大院、杨家大院、周家大院、闵家大院、望咀大院等50 余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是宜宾市民居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

三是要彻底纠正“编非所用”问题。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编非所用”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完善奖惩机制、规定现役经历人员比例、提高审核把关等级等措施,坚决纠正用预备役军官指标“拉关系”“给名分”等错误倾向。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统一配发的后备力量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预备役人员注册登记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预备役部队与民兵、人民防空、国防交通专业队伍扎堆编建、组织交叉、一兵多职等问题,确保预备役部队官兵平时编得准、建得实,战时拉得出、用得上。

丝路文化:横江古镇不仅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修建于秦、汉、隋唐时期的“五尺道”、“僰道”、“石门道”都经古镇而南下,特别是“秦五尺道”甚至穿越横江古镇城。横江古镇自古就是连接四川和云南两地的险要通道,有着“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州”美誉。

现金流的管理控制对房地产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后,如果房产公司内部流动资金短缺,客户的回款不及时或受到阻碍,无外来投资的介入,地产公司的现金链很容易形成断裂,以至于公司处于破产的风险中。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重点就是抓好现金预算管理,由于资金流出是必然的,而资金的流入又存在不确定性,这种流入与流出的失衡,导致房产公司的资金紧张,甚至威胁公司的安危,因此在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对现金的流入与支出与成本费用的预算进行核对与管控,做好收支的平衡,才能努力保持资金链的良性运转。

军事文化:横江古镇在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古战场,曾经历过几十次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战争。现今保存较好依稀还能感受到战争场景的古战场遗址有平蛮碑、古栈道以及白果坪的军事城堡等。明末农民起义、川南革命军、云南护国军、中共地下党革命武装都在横江留下过战斗或故事遗存。抗日战争时期,横江镇成为川、滇驮运线上的重要物资转运地。险要的战略位置,众多的军事遗存,流传的民间战争故事均是横江镇重要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横江镇有动听的秧歌、茶歌、舞龙、戏曲、横江号子等珍贵的民俗文化,有眉毛酥、三尖角粑、五香花生、五香糖、千层饼等传统地方名小吃,这为横江古镇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宗教文化:隋唐时期横江古镇宗教盛行,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横江寺院、庙宇建筑众多,曾有“九宫十八庙”之称,但在文革时期已全数被毁,只在石城山上还保存有古崖墓群、大佛造像、明代摩崖石刻、雨师洞、雨师庙等,这些遗存至今依然在诉说着横江古镇宗教文化的历史故事。

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不论是硕士研究生教育,还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均为其根本目标。“博专”结合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尊重研究生个性,因材施教,使其具有主动适应未来世界变化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横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文态创新:传统文化的活力创新

文化永远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与灵魂。在横江古镇文态创新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挖掘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延续传统的建筑文化精髓,还要在景点的设计和打造让文化活化和标识化,不断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镇一面、百镇一样”尴尬,满足游客对精神文化的不同追求。也只有把古镇历史文化基因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中,通过主体的创新,才能使之活化、标识化、品牌化。如建设横江号子广场、明清建筑小品、炳昌祥商号、特色民俗街、体验民居大院等。鼓励活化古镇传统文化的大众艺术行为,如时尚流行的嘻哈舞乐、风格迥异的装置艺术等,它们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会更加彰显古镇独特的气息,让旅游者穿越在古镇历史与现实、人文和自然的景观中体验到创意文化、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美好乡愁。

(二)形态提升:古镇风貌的整体提升

古镇形态最主要的体现是其外观风貌,外观风貌又关系着古镇的旅游形象,对古镇外观风貌的设计与打造应遵循原有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同时融入现代地域特色。横江古镇应秉承明清建筑布局,着眼现代生活、现代产业、现代管理新要求,以“小雅美”“灵巧秀”的空间格局,合理设置古镇居住、休闲和旅游空间尺度,着力提升古镇人居和旅游品质。在现有《横江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横江古镇“川滇商埠古镇”建设规划》《横江古镇旅游综合建设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古镇“多规合一”的发展。从立体空间布局来统筹地上与地下,街区与村落的思路,强化对水、电、气、网络全面提档升级,完善古镇公务服务功能。

(三)业态丰富:文旅农商的融合发展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古镇的开发建设也离不开产业的发展。横江古镇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产业模式统筹古镇与景区、古镇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将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体验农业、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横江古镇的业态应多方面发展,如引导开发民居深度体验、特色主题餐饮、特色旅游创意商品、古镇民宿精品等,构建“可游、可玩,有食、住,有娱、有购”的文旅全产链产品体系。将古镇中的产业在如土地、房屋、人力等重新组合,链接居民、村民、社区、村集体、文创从业者等多种资源,激活文化创意业、旅游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电商等多种业态,催生新的产业空间,带来全新业态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四)生态优先: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生态优先不仅是古镇景区、资源、文化的保护优先,还包括古镇周边水文、生物、绿地、环境等一系列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护。横江古镇依山傍水,有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生态旅游资源,对横江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应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保护古镇最本质、最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古镇原有的街道、建筑资源,在全力保护的基础上弘扬特色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更好地把古镇核心旅游资源和主要产品业态有机串联起来,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文旅融合[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5):53-63.

[2]邱继贤,王贺港.以文兴业:文旅融合时代下旅游特色古镇建设路径探究[J].商业经济,2019(6):63-64.

[3]汪永臻.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开发实践研究——以甘肃街亭古镇为例[J].中国名城,2018(8):53-58.

[4]何欣.四川宜宾横江古镇空间形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6.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1-0494-01

基金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古镇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研究——以宜宾市横江镇为例,课题编号:SCTYETP2018L06,立项时间:2018 年11 月,主办单位:四川省文化与旅游厅。

标签:;  ;  ;  ;  

横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