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论文_赵钰坪

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论文_赵钰坪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现阶段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这使得了我国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再加上地区及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之间的医护条件差距甚大,以至于很多家庭存在着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在我国医患环境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解决医疗与养老之间的矛盾,建立完善的养老医疗模式成为广大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现有的养老以及医疗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了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医疗康复;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4-0012-03

1.前言

据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数的15.5%。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3。高龄老人的比例高,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家庭小型化致使养老功能减弱,发展养老事业十分紧迫。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在对养老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应用医养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模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过在养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这一新模式的应用,需要将双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以更好地解决我国养老及就医难题,这对于减轻我国社会发展的压力,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意义。

2.我国现有的养老以及医疗中存在的缺陷

2.1 社会医疗资源匮乏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造成了一些地区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为严重的要属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不完善问题。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以及一些一线二线的城市都配备有较好的公共医疗资源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这与那些相对落后的偏远的地区,以及贫困的农村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养老现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甚至有些老年人一旦住院,就产生了不想出院的心理。导致小病大治,长期压床的现象尤为突出。使得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更为紧张。以下简单分析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现在一般规模较大的医院都配备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高水平的医护人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造成很多老人缺少陪伴的现象。因此许多老人抱着回家太孤单,没人陪我聊天;子女太忙,没人照顾我;我有慢性病,这里最安全;以及社区医院差,毛病看不好的心理,长期占用医疗资源。从而造成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不能及时得到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一床难求的显现比比皆是。

2.2 政府政策保障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政府支持导向以及规范制定

相关的医疗、养老和医保政策受财力限制,对高龄、失能老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障不够,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很多社区服务机构无力做到、养老机构难以免费做到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上门护理服务。

医养结合的相关职能分散在民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建、国土资源、消防等多个部门和单位,部门间政策、标准不统一,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管理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

政府,作为人民的政府,老百姓的政府。为了帮助解决养老问题,已专门把如何解决养老问题作为稳定民生、服务民生的重点政策之一。因为如果不先解决养老问题,我们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均无法进一步提高,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将成为一场空梦。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积极拓展老龄化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老龄化市场,还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养老问题。此外,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2013年9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在其中明确提出要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提出当下的任务是要建立一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新模式。该项政策出台之后,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为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与新的思路。

2.3 养老产业的混乱落后,服务能力欠缺

由于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看病不方便,只能满足基本生活照料。因此今年来我国养老机构的空床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致使养老机构发展出现停止不前的现象,加之管理职权的分散,使得养老产业管理较为混乱。

而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最关注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目前很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不紧密,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人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在机构养老中,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种疾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强烈,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聘受限较多等原因,再加上硬件配置不足,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需求。导致养老机构内的高端管理和护理等专业人才匮乏,流动性大,机构可持续发展程度低。

由于近年来社会老龄化逐年增加,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医养结合已成为近年政策重点方向之一。至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始,国家颁布了许多的相鼓励政策。特别是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计委、民政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文件)。它为解决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医养结合难题,促进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制定了百年大计,为加快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2016年4月8日,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发文《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2016年4月11日,卫计委、民政部公布《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共计36项;2016年5月17日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布《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更推进了各地关于医样结合实施的步伐。

3.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建议

3.1 医养结合的先进性研究

所谓的医养结合就是说医疗和养老相结合,在给老年人养老的过程中要时刻把医疗运用在养老上,就是通过在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的时候提供一些医疗来保持老人身体的健康,做一些养老护理和康复之类的服务,与此同时要使现有的公共医疗资源最大化,并充分运用到养老机构中,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最大的实惠。这不仅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而是一种资源整合的跨越式养老新概念。

我们可以依据客户群的“行动自由性”来区分客户人群。并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对“医”和“养”的不同需求,制订健康管理、非正式医疗、正式医疗、临终关怀四种不同形式的医养服务体系。从设施到人员上,始终做到"医疗、养老、护理、康复"这四项结合统一的新兴养老模式,使得医养结合达到最高效率的利用。

3.2 医养结合的相关研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针对养老机构以及一些设施的研究成果足够丰富,但是对于医养结合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处于空白阶段。刘琼在《谈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曾指出,自己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的看法。她认为:在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的指导下,政府能够为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同时可以派遣先进的医疗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状况,及时提供灵活的急救服务。

根据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将新型养老机构分别定义为:“以养为主”“以医为主”以及“医养并重”三种不同的设计目标。

“以养为主”的服务模式,可以设想以养老社区或公寓为依托,配套二级及以下医院,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病和急救的需求。服务人群主要以自理型老人为主,兼顾部分需要护理的刚需老人。对于这部分老人应该注重从自理型老人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运动,到针对刚需老人的专业护理,以及急救,同时注重对老人们的生活服务、娱乐服务,以及针对刚需老人的生活照护。

“以医为主”的服务模式,考虑以医院为依托,主要面向刚需老人提供专业照护功能。为失能、半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及部分长期卧床、需要全面照护的老人提供急性医疗、专业护理、康复训练和全面的生活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医养并重”的服务模式,主要考虑以一个持续护理的社区以及一家以康复、老年病等为特色的三级专科医院构成。为从自理型老人到刚需护理型老人全阶段的老年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医疗、专业护理、急性医疗等医疗服务,并注重自理人群的生活服务、娱乐服务,以及刚需老人的生活照护。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减小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养老压力,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现阶段养老建筑的设计,需要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进行。这一设计理念的完美应用,能够在提高老人居住舒适度的同时,使得老人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快捷,这对于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医疗康复服务理念的应用要点和难点,从而确保将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赵晓征著.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一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杨建军,汤婧婕,汤燕.基于“持续照顾”理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规划[J].城市规划.2012(05).

[3]李献军.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原则及体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论文作者:赵钰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基于医疗康复服务理念下的舒适性养老医疗建筑设计论文_赵钰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