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问题的考察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大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52;E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15)04-0085-05 从1934年开始,日本关东军为了进行对苏作战的准备,征用大批中国劳工,花费巨额资金在中苏边境线上修建了庞大的军事要塞群,号称“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到1944年,先后建立起虎头、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半截河、庙岭、凤翔、瑷珲、黑河、海拉尔、法拉别、霍尔莫津、珲春等14处要塞,配备有14支国境守备队守护,这些要塞绝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或历史上曾属黑龙江的辖区。1990年以来,虎林、东宁、绥芬河、黑河、孙吴等地方政府将关东军要塞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相继进行了开发、整理、利用和开放。从宣传和扩大影响出发,其中虎林和东宁的关东军要塞遗址分别树有两块碑石,碑石题词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个别学者也对此作出认定,①这一认定几乎成为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比邻的两个地区同时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和“最后战场”,究竟孰是孰非?这涉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问题的科学认识,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澄清历史事实。 一、东北战场对日军的零星战斗延续到1946年初 1.东宁胜哄山要塞战斗 日本宣布投降后,驻守东宁胜哄山要塞的日军守备队由于无线电中断,没有收听到天皇停战诏书和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继续凭借要塞的险要和隐蔽进行顽抗。8月20日,苏军派军使向日军送交投降劝告文书,日军军官没有理睬,继续抵抗。直到8月26日才撤出阵地投降,900余名关东军官兵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②另外,8月15日以后,驻守东宁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32旅团各部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抵抗,直到8月22日才放下武器。 2.虎头要塞战斗 与东宁要塞的日军类似,虎头要塞的日军守备队也没有获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并且拒绝了苏军的劝降,一直顽抗到8月26日,一千多名守军中只有几十人逃脱,其他全部阵亡。能够证实这一战斗的除苏方资料外,还有日本老兵冈崎哲夫,他曾撰写《日苏虎头决战秘录》一书。③ 3.其它要塞及东北境内的战斗 苏联红军占领密山后,隐藏在密山要塞的小股日军没有投降。该要塞纵横交错,隐蔽性强,且储有比较充足的给养和弹药。直到9月2日和9月3日,苏联红军才将这些小股日军分别剿灭。 横道河子车站周围的战斗直到9月1日才结束,苏军俘虏日军1500余人,伪军2000余人;9月2日,一支苏联军队在牡丹江以西30公里处遭到2000多名日军的袭击,双方互有伤亡,激战后残余日军潜入山区;9月5日,150多名日本特攻队员袭击平阳镇苏军卫戍司令部,一场激战后日军全部被消灭。 此外,在吉林和辽宁省境内,零星战斗也持续到9月初。④ 4.几起特殊事件 本溪日军残余叛乱:日本宣布投降后,本溪市有3万余日本军政人员(包括部分民众)在日军高级军官的组织下,分别成立了“血樱团”“日之丸”“东北南部先遣军”“大和团”等秘密地下组织,与国民党势力勾结,密谋叛乱。1945年11月,这伙叛匪被剿灭。 通化事件:1945年8月末,苏联红军进驻通化,驻扎该地的日军第125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拒绝投降,率领一部分士兵潜入山林,与国民党势力勾结,成立“日本义勇军”,1946年2月3日发动叛乱,杀害市红十字医院150多名伤员。这股包括日军在内的匪徒最后被剿灭。⑤ 从日本宣布投降到1946年初,还先后发生过安东事件、鞍山事件、依兰靠山屯事件、依兰刘油坊屯事件、海林梨树沟屯事件、宝清泥鳅河事件、宝清兰棒山事件、龙江申见地房子和三家子屯事件、朝阳太平房火车站事件、昌图周家网屯事件等。这些都是溃败日军烧杀抢掠中国民众,抵抗苏联红军的事件。 二、中国战场其它地区对日军的战斗延续到1945年9月下旬 1.攻克山海关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⑥8月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一号命令。翌日,又发布第二号命令,命令“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⑦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命令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4000余人作为先遣队向东北挺进。8月中旬,第16军分区各部队进入山海关外围,但沿途日伪军拒绝投降。第16军分区部队连克海阳镇、柳江石门寨煤矿、前所车站,直逼山海关,与接近山海关的苏联红军一部共同向山海关日军发出敦促投降书,但守关日军声称只能向蒋介石军队投降,不能向中共军队和苏军投降。8月30日,在50余名苏联士兵及重型武器的援助下,第16军分区出动2个团向山海关发起了攻击。激战3个多小时,击毙日军200余人、伪军50余人,俘日伪军1000多人,成功收复了山海关重镇。⑧ 2.八路军、新四军收复失地 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政府命令日伪当局必须向国民政府军投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发布命令通告各部,“对非法扰乱治安者视为不服从蒋委员长的统制,万不得已必须采取断然自卫行动”。⑨因此,八路军、新四军在接收日伪当局盘踞的大小城镇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次战斗。晋冀鲁豫边区部队自1945年8月11日到9月22日,先后在太原、新乡、开封、安阳、邯郸、济南等地与敌激战,收复县城59座,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山东军区部队自8月17日起,发起全面攻势,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到9月中旬,计收复县城46座,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在华中,从8月9日到9月2日,新四军各部收复县城32座,歼灭日伪军24000余人。 三、中国之外的亚洲战场对日军的战斗也延续到1945年9月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发布后,日军大本营并没有立即下令各地日军缴械投降。因此,缅甸英军前线指挥部宣布,“对日战争仍在进行中”。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也表示,“不仅战争状态是存在的,而且具有一切毁灭结果的战争,必须继续进行”。8月16日,经斯大林同意,苏联各大报刊刊载了苏联参谋总长安东诺夫的讲话,表示“苏联军队对日军作战不能停止”,“只有从日本天皇命令他的武装力量停止敌对行动,而且自动放下武器时候起,只有当这种命令实地执行时候起,才能够承认日本武装力量的投降”。⑩ 苏联向朝鲜半岛、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进兵才刚刚开始。在《雅尔塔协定》中,西方大国同意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交还苏联,作为苏联参战东方战场的条件。8月12日,苏联远东军第一方面军第39军从中国东北的图们出发,经花洞大桥向朝鲜清津挺进。下午4时,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也在罗津登陆,沿日本海海岸向“三八线”推进。8月20日,结束了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战斗。 8月11日,苏联远东军第二方面军第16集团军第56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向南库页岛的日军第88师团发起攻击。摧毁了日军防线,连占真冈港、雷多加和大泊日本海军基地。陆海军协同向库页岛内推进,8月25日,1.8万日军投降,库页岛战斗结束。 8月18日,苏联远东军第二方面军第101师和海军陆战队,在榴弹炮部队支援下在千岛群岛登陆。8月23日,1.2万日军投降。9月1日,千岛群岛全岛被苏军控制,守岛日军总计4.7万人全部投降。(11) 接着,在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首肯下,苏军继续向北方四岛(即南千岛群岛)用兵。9月1日,苏军占领了泽捉、国后、色丹岛。9月5日,北方四岛的最后一个岛——齿舞岛也被苏军占领。(12) 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问题的不同表述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因东西两大战场情况不同,而在表述上一直有区别。 1.欧洲战场 1945年4月,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发动全面攻势。5月2日,苏联红军占领柏林。5月8日,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代表德国政府向苏、美、英、法无条件投降,并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落下帷幕。因此,苏、英、法等西方同盟国家将5月8日定为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 2.亚洲太平洋战场 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当日23时,日本政府通过驻瑞士公使向美、苏、中、英四国发出加急电报,称,“天皇陛下已经颁布关于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的诏书”,“陛下准备命令所有日本国陆海军官指挥下的所有军队,停止战斗行为,交出武器,准备发出为实施上述条款盟国最高司令官所要求的命令”。(13)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的《停战诏书》通过广播向日本全国播放。 8月16日,同盟国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通告日本政府命令日军大本营,迅速派遣有决定权限的使者到马尼拉磋商投降事宜。8月19日,日军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率领一干人等到达马尼拉。8月20日,河边代表日本政府、军部接受了麦克阿瑟的第一号命令,内容包括接受美军进驻日本、签署投降文件等。8月28日,第一批美军乘飞机降落在厚木机场。8月30日,麦克阿瑟到达厚木机场,开始了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美、中、英、苏、法、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9国代表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书,并分别签字,中国代表是徐永昌上将。 因此,当时国民政府将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朝鲜和韩国将8月15日定为祖国光复日。 1963年日本池田内阁将8月15日定为“追悼战没者日”。1982年铃木内阁又将其改称为“追悼战没者祈念和平日”。 3.中国东北战场 1945年8月14日夜,关东军司令部接到日本大本营发来的电报,内称“明天(15日)早上有重大广播,务要谨听”。8月15日夜,在得知天皇的《停战诏书》后,关东军司令部召开决定进退的秘密会议,当时有三种意见,一是坚决抵抗;二是有条件的停战;三是立即停战,各种意见争论不休。最后,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表示,“我军人除服从陛下命令别无其他忠节道路可选,如不从者即是永久的乱臣贼子”。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也表示,“奉戴圣旨”。(14)8月16日夜,关东军司令部向所属各部队下发停战命令。(15)8月17日,日本皇族竹田宫恒德亲王(曾任关东军参谋、中佐)乘飞机到中国东北,传达天皇停战谕旨。当日下午,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从长春乘飞机到哈尔滨,通过日本驻哈总领事宫川佑夫与苏军取得联系。当日,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要求关东军必须在8月20日12时之前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放下武器投降。(16)8月19日,秦彦三郎率参谋人员及宫川佑夫总领事乘苏联飞机到达位于兴凯湖西的加利克沃苏联远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与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会面,接洽有关日军解除武装时间、投降程序及其它事宜。8月20日,苏联红军进驻长春,翌日(21日),命令关东军司令部及长春附近的所有部队在公主岭集结缴械。8月22日,设在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被苏军占据,日方军政人员移住海军武官府等处。随即,苏联红军迅速占据了东北全境和北部朝鲜,分别解除了各地的日军武装。 综上所述,日本宣布投降后,美、英、苏等国都宣布战争没有结束。即使理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1945年8月15日),但之后发生的零星战斗也应该被纳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范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把“终结地”或“最后一战”确定为苏日之间的虎林或东宁之战,则缺乏史实凭据。事实上,在中国战场,即使把1945年9月中下旬八路军、新四军收复失地的战斗,以及苏日在东北其它战场的零星战斗排除在外,至少,也应将发生在8月30日中共军队攻克山海关的战斗算作二战结束前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规模虽然不及虎林等要塞的战斗,但意义深远,它打通了东北与华北的联系,为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中国发挥了意义深远的作用。而发生在虎林、东宁要塞的战斗结束于8月26日(也有资料称8月30日),仅从时间考量上也不能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或“最后一战”。况且,这两场战斗只是日军的垂死挣扎,对东北战局乃至亚洲、太平洋战局没有丝毫影响,苏联红军并没有因此推迟对东北全境的占领。此外,在亚洲其它战场,苏联对千岛群岛的完全占领是9月1日,对北方四岛(苏称南千岛群岛)的最后占领为9月5日,均发生在虎林、东宁要塞战斗结束之后,其战斗场面、范围、规模等也远远超过虎林、东宁战斗。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国内外史学界已有基本的界定。至于如何评价日本宣布投降后的零星战斗,“最后战场”“终结地”或“最后一战”等称谓又是否科学恰当,有必要予以讨论。当然,历史过程是复杂的,不可能通过界定就可以把历史现象完全解释清楚,但原则上不便随意加以诠释。比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象征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终结,也意味着中华民国的结束。但实际上,当时的西南地区并没有解放,国民党政权在这些地区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950年前后,西藏地区则在1951年宣布和平解放。但我们不能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统治为1950年(或1951年)。再比如,上世纪80年代,在菲律宾的丛林中发现一位日本老兵,他仍然在“执行任务”,声称在没有接到上司命令之前绝不放下武器,也不走出密林。直到此人当年的上司到了现场,向他宣布战争已经结束,他才乖乖随同上司返回日本。如果菲律宾人在发现此人的现场树一块二战“最后一战”或“终结地”之类的牌匾,不知世人作何议论? ①《关于干志耿等专家论证虎林要塞为“二战终结地”的情况》,虎林市政府《虎政函(2007)37号》。 ②宋吉庆等:《东宁要塞阵地群》,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3页,[日]楳本舍三:《关东军终战始末》,东京:新国民出版社,1974年,第128、127页。 ③[日]冈崎哲夫:《日苏虎头决战秘录》,肖炳龙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④孟宪章等:《苏联出兵东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第168、169页。另,该书引用资料来源于苏联国防部档案。 ⑤田志和:《对日寇最后一战》,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年,第260—271页。 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817页。 ⑦王季平:《八·一五这一天》,北京:光明日报社,1985年,第263页。 ⑧李运昌:《挥师出关》,王季平:《八·一五这一天》,第323—327页;另见曾克林:《回忆党中央对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沈阳文史资料》第3辑,1982年,第15页,曾文称此役俘虏日军250多人,伪军1500余人。 ⑨[日]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上)战场回顾篇》东京:原书房,1970年,第45、46页。 ⑩田志和:《对日寇最后一战》,第176—177页。 (11)田志和:《对日寇最后一战》,第204页。 (12)日本读卖新闻战争责任检证委员会:《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260页。 (1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第596页。 (14)[日]岛田俊彦:《关东军》,东京:中公新书,1978年,第190、191页。 (15)[日]楳本舍三:《关东军终战始末》,第321页。 (16)[日]儿岛襄:《满洲帝国》第3卷,东京:文春文库,1983年,第275页。标签:关东军论文; 苏联红军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二战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东北历史论文; 历史论文; 停战诏书论文; 山海关论文; 世界大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