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邓要伟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邓要伟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骨伤科 4634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7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48例,气管插管全麻22例。术前、术后实施心理护理、预防措施、饮食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结果:通过对7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措施,发生DVT 3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有效地减少了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采用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中,最易造成病人猝死的是血栓脱落随血液动力学流动,栓塞重要生命器官,如脑栓塞或肺栓塞等。一旦出现重要器官栓塞,往往由于抢救困难效果差,极易造成病人死亡。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与病人年龄、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外,在外科也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和妇科、普外下腹部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的是下肢,而下肢血栓形成又以左下肢DVT较多见。发生率在40%~70%,DVT继发的肺栓塞发生率为4.6%~19.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VT常常表现为小腿皮肤低热、皮肤颜色变化、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严重时可见下肢浅表静脉曲张,影响到日常活动,甚至容易引发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因此,重视DVT的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7月以来,针对性地把DVT的发生机制和护理措施结合起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研究的资料

本组病例70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21例,全膝关节置换10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0例,动力髋内固定股骨粗隆骨折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38~82岁,平均53. 5岁;所有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48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22例。经过0. 5-3年的随访发现,有3例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有1例合并高血压,1例伴有肥胖,1例合并糖尿病。下肢DVT发生于术后6-10d。病变位于左下肢2例,右下肢1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皮肤暗红,皮肤温度升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活动障碍。

2.研究的结果

7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有效预防和精心护理,发生下肢DVT 3例,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0.5-3年,3例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患肢功能障碍和截肢。

3.护理的分析

3.1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护理在骨科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由于患者发生意外受伤及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多存在着心理抑郁,心情烦躁,对受伤所致的躯体运动障碍,担心会影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等,不良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同时影响着心理状态,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责任护士根据住院患者每个人实际的心理状况,对高危患者术前加强宣教及心理疏导,给予诚挚的安慰和鼓励,消除思想顾虑,介绍我院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让其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制定健康活动计划,术后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3.2预防措施

一是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立即将双下肢抬高30°,注意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放置垫枕,以免造成小腿深静脉受压回流不畅。麻醉清醒前或麻醉药效未消失前对下肢进行按摩,方法为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向心回流。二是麻醉作用消失后应鼓励并督促患者做患侧趾、踝、膝等关节早期主动、被动屈伸运动,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并做肌肉等长收缩运动,2h约10次。三是患者卧床的时间越长,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越高,嘱患者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鼓励患者尽早起床、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以及肌力锻炼。四是密切观察双下肢皮肤色泽、皮肤温度是否一致,患肢肿胀程度。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并详细记录,以便了解患肢肿胀消退情况。

3.3饮食护理

嘱患者选择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低盐饮食可以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低脂肪饮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清淡饮食有利于消化,避免因运动过少导致消化不良,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应选择低糖饮食,实时监控血糖情况。多食含纤维素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热量高纤维饮食既可以补充能量又防止便秘。每天饮水量达2500m1以上。

3.4药物预防

抗凝疗法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危险性小,是我们预防术后DVT的首选药,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抗凝血因子Xa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较低的出血倾向及较少的血小板减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防治。用法与用量为:术前12h或术后12-24h开始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或于术后4-6h开始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再增加至常规剂量。术后持续用药时间小少于10-14d。注射时避免进针过深和用力按压,且注射后避免热敷,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是否伴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血尿等。定时监测血小板数量及其他凝血参数。

总结:DVT是骨科大手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病机制中,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公认的形成下肢DVT的三大因素。由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年龄偏高,本组患者平均53.5岁,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受伤等原因导致整个身体活动减少,尤其是下肢活动明显减少和活动受限,使血流处于滞缓状态;此外,由于手术伤及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发生DVT的概率也进一步增加。因此,术后采用基本预防、膳食护理结合药物预防,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96例护理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09,12(24)120-124

[2]李玉,吴婷婷,王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2(24)152-155

[3]于成,王晓,曲荣练.70例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24)136-138

论文作者:邓要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邓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