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对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愈来愈强,基础建设也在得到逐步完善。公路的路基是当下城市中的工程基础项目,受到政府和施工单位的重视,因而,为了保障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施工前做好防范工作,还要对施工单位做好监督,对施工单位的工程做好动态监控工作和管理,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此外,还应对公路工程的前期准备,中间施工以及后期的附属控制阶段都有相应的监控,确保公路的施工每一环节都遵守规范,避免工程后期出现不必要返修,也是对公路工程多层次改进,保证工程的质量,稳定工程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抗压性能和使用寿命,以及后期保修期限。路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又涉及多方面的工程,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公路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路基质量的建设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公路路基的质量控制技术作相关研究,只有施工单位重视路基质量的重要性,才能采取控制技术对路基的质量进行控制,从根源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整体上确保公路的水平和质量。
1 公路路基经常出现的问题
1.1路基沉陷
当公路竣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经过车辆的碾压,原本平直的公路有可能会高低不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路基下沉,而导致路基下沉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对路基建设的一些细节不够重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施工队在倒入混凝土时对路基压力不足,导致路基的稳固性不定型,经过各种车辆行驶碾压之后表现为公路变得高低不平。二是在自然地质软的路面上建设公路时,没有进一步加强软土的处理或者处理方式不当,后期也没有注意检查,导致路基沉降。三是施工队在选取路基建设材料时选择不适,材料的碾压性能差,施工队在后期的压实阶段又做得不完善。四是有可能填入路基的土壤水分过高,不符合路基的土壤含水率标准,加上建设后期没有进行特殊处理导致路基沉降。
1.2纵向裂缝
出现纵向裂缝的原因可能是:一是因为施工队在建设初期对路基的填筑宽度不够,或者是在路基边缘没有按照自下而上的标准方式进行碾压,导致路基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纵向裂缝的现象。二是在路基竣工之后进行杂草清理时没有清理彻底,导致碾压之后的公路出现纵向裂缝的情况。三是在路基的建设过程中,对边挖边填的路基没有分层均匀的填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分层碾压,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公路纵向裂缝。
1.3桥涵两端跳车
当公路路基在后期的碾压工作不够完善时,会导致桥台和后面填方路段高低不平,整条公路的变形度相差过大,再加上公路的排水系统不够合理,导致桥涵两侧出现跳车的现象。
2 出现路基问题的原因分析
公路的路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多种质量问题,具体来说,出现高低不匀的原因有可能是地下的含水量过多,水位高于预期,细水渗透到路基。也有可能是在建设路基前未完全排除积水就施工,在填筑前不注意淤泥的清理,带泥水的软土填充路基,填筑用的泥土杂物过多,用腐蚀性土壤填筑或者土壤含水率超标等都会影响路基的建设质量。
公路整体平直度差的原因有可能是在路基建设时铺筑的土层不符合标准,铺设的厚度本来就不均匀,不按标准分层压实,影响公路的平整度。在作业时搭接处不按照规范要求来整合,填充材料的最大粒径超过规定标准,施工队员的填充工艺不当等都会导致公路不够平直。
路基压实程度不足的原因有可能是松浦的厚度超过限制,施工队的填充工艺不按照规范要求,选择压实工具不符合具体的路基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上填充材料的粒径梯度小,与压实工具不匹配,路基的孔隙过大,所用的填充材料和试验报告不符等都不利于路基碾压的稳固性。
路基宽度不足的原因有可能是路基的脚线没有设置到位,用机器碾压时宽度不够,在路基建设时防护措施不到位,保护不及时导致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工程单位在平时的检查工作中不够仔细,验收时不严格按照标准查验也会造成路基的宽度不够。
3 路基施工前期准备
路基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意义重大,有利于施工时控制好施工质量,具体的情况还应结合施工现场,对地基的土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路基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正式建设路基前应对施工的地质进行勘探,这是路基施工的基础也是控制路基质量的核心环节。根据勘探的实际结果来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此外还要对沿线的地质有一定的勘测才能避免因为路基施工土质不良引起的各种问题。此外,也要注意对填充材料性能的选择,保证所选填充材料质量达标,同时还要对施工的地质水文进行勘测,做好水准点的检测工作,加强地质横断面的检查,必要时可增加水准点。在路基正式开工前一定要详细全面的了解地质的施工情况,对施工的整个流程动态监管,对于填充材料要取样分析,确保检测报告符合标准才能使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期的路基工程得到有效控制。
在路基的实际施工中,应按照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建立起相应的监督体系,同时还有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督,对路基施工场地的各项工作做好监管工作,设立完善的施工保障监督体系,保障工程的质量,尤其是要对半成品的材料仔细检验,编制合理的施工监督方案。
4 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4.1合理控制填充粒径
填充粒径超标是路基施工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宕渣粒径超标现象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在选购填充材料时选择合适的粒径材料,对于粒径超标的材料应放到搅拌机器搅碎,确保粒径在控制范围内才可放入运料车作为施工材料。
4.2合理控制填充材料的含水量
在路基的建设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控制好路基填充材料的含水率。在不同季节的气候水文条件下,地质的土壤厚度和含水率有所差异,特别是在降水季节,土质含水率明显超标,因此,路基施工时要做好土质的含水测试工作。地质在夏季高温雷雨的双重作用下,容易形成高温水层,土壤的含水率极高,路基的抗压强度大大下降。同时,路基遭受到超负荷的车辆碾压时,碎石剥落形成路基坑,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有可能造成交通不便。因此,施工单位在建设时应对路基做好防水层的工作,避免路面上的积水渗透到路基影响公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3提高裂缝防治工作
整体道床是在公路建设时常用的一种方式,其产生的裂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路基在使用过程开裂而形成的反射裂缝,或者是路基的表面温度过高形成温缩裂缝。二是因为公路上行驶车辆的重量严重超过了路基的承载量,在超负荷的作用下形成裂缝,在公路的施工中应对第一种裂缝做好防范措施。因此,在公路的路基施工中要选择良好的道床才能对路基做好质量控制,选择收缩性能小的材料作为路基的整体道床,保证路基的稳固性能,同时还要考虑裂缝产生的机理。此外,还要对沥青表面的裂缝做好防范工作,沥青裂缝主要是在低温与过度裂缝作用下形成,防范措施是针对沥青的敏感度做好预防工作。
4.4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
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应区分施工材料的不同性能,不能将性能不同的材料混合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在建设路基过程中将透水性能好的土壤与非透水性能土壤混合使用,会对镇流器的均匀度有所影响,还会产生水囊,不利于路基排水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施工队伍应根据路基实际施工情况设计不同的路基坡度,整体道床的质量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检查,避免公路使用过程出现大量的裂缝。在设计公路施工方案时,应合理控制整体道床的拉应力,加强抗压能力,增强负载承受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公路的稳固性和平稳性,应控制好基础工程即路基的质量,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好施工工艺,确保路基的质量。施工人员应不断研究路基的质量控制技术,提高路基的质量从而确保公路的稳固性,从而促进公路施工单位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勇,祝君.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问题[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8):104-106.
[2]罗时朋.浅析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网络与信息,2011(07):11-158.
论文作者:邵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路基论文; 公路论文; 裂缝论文; 是在论文; 材料论文; 粒径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