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城市论文,我国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要点
●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
●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解决之途径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起初形成的是村镇,由村镇发展为小城市,小城市又发展为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现在全世界已出现许多特大城市和巨型城市带。城市人口愈来愈多,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甚至达到70%~80%。有学者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将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伴随着城市人口的“爆炸”,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诸如城市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规模越大,则这些问题越为突出和严重。其中,城市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把城市比作生命的有机体,而把城市的交通比作其有机体的动脉。城市的交通出现了问题,“血液”不能流通,则会影响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转。可见城市交通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它与城市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本文将就我国大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一探讨。
一、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
任何城市,无论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大城市交通问题尤为突出。英国著名学者J·M·汤姆逊曾把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归纳为七个主要方面:交通速度、车祸、公共交通高峰时间拥挤、公共交通非高峰时间乘客稀少、步行人困难、冲击环境和停车困难等。世界上各大城市发生的交通问题大致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交通问题在程度上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对于发达国家,最突出的交通问题主要是车辆停放困难、车祸频繁、公共交通财政困难和环境污染等;而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交通拥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车辆特别拥挤、行人和骑自行车的条件低劣等。
二、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普遍原因
1.外在原因
城市的交通问题,从表面上看可归纳为城市交通供求关系失调所致: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交通量的增长,而交通量的增长需要有相应的道路交通进行分担,当“供需”双方不能达到平衡时,就出现了交通问题。
2.内在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大城市是由中小城市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越来越具有凝聚力,吸引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通量也随之不断增长,而交通量的增长需要相应的道路增长作保障,但道路的增长速度总是不能跟上车辆的增长速度,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产生一系列的交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经济水平的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通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如果财源充足,城市交通问题的各个方面都能解决或者基本上解决。如建设地下的道路和停车场、提供高效率和舒适的公共交通、开辟步行区、设立货物分流系统以禁止重型卡车入城、在所有机动车上装上消声器和废气控制器、将一切已经发明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措施都应用到车辆和道路上去,等等。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用如此多的钱,通过这些办法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所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实力,还需认真分析影响城市交通的其它原因,另辟解决之途径。
(2)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城市范围内的住家、工作岗位和其它活动的分布。一个城市的大小与其人口的关系决定这个城市总的密度,这对交通量是至关重要的。城市的形状和市中心的位置与交通也密切相关。由于活动场所的分布,使城市有了市中心和次级中心之分,人们可以看到有些城市的市中心很大,有些城市的市中心很小,还有一些城市的市中心很难与次级中心区别开来。影响城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特征及相对可达性,其中相对可达性对城市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里不同部分之间相对可达性的改变,便会导致城市结构的根本变化。城市结构的不合理(包括路网结构与用地布局)会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例如,由于用地布局不合理,居民上下班距离过长,便会增加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流量;由于城市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居民日常购物不方便,再加上通往主要商业区的道路稀少或是不够便捷,则会导致某些城市路段经常发生拥阻现象。因此,一个城市城市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影响该城市交通状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滞后
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归纳为经济水平的落后状况。我国绝大多数大城市都是由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小城市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使用的是落后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和自行车等。由于交通工具不发达,运输距离短,造成道路狭小,城市“长不大”,但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却越来越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劣。一旦城市经济发展到足以大量引进小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时,狭窄的城区道路便成为汽车发展的巨大阻力,要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必然会花费大量金钱,而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政府每年用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十分有限,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实在是凤毛麟角。
2.城市结构不合理,缺乏对城市建设的规划指导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因其原来的格局自由发展起来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的严格管理,城市建设随意性大,造成城市用地布局混乱、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考虑、城市结构不合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发展,这种问题更加突出严重,从而使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
三、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解决之途径
上述我们分析了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外在原因和内部因素,其中内部矛盾的解决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但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为此,我们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统筹兼顾,既要有长远的观点,又要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
(一)高瞻远瞩,把握全局
1.加快发展城市经济
经济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要保障,发展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无疑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增强国力,这是我们国家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应始终坚持不渝。
2.完善城市结构
城市交通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结构的合理程度,因此,改善城市结构对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这一点上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汲取。这些利于交通改善的城市结构模式大致有3种:①“发展小汽车”的城市模式;②“强化市中心”的城市模式;③“薄弱市中心”的城市模式。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的国家,小汽车家庭普及还是个较为遥远的事情,尽管目前有些城市其部分居民收入已达到或基本接近购买私人小汽车的水平,但我们仍不应大力提倡购买和使用私人小汽车,更不能效仿“发展小汽车”的城市结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耗资巨大,必须花费大量的投资去建设城市快速干道和其它道路交通设施,这是我国目前国力所不能允许的。对于我们来讲,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必须以代价低廉为先决条件。上述三种模式中,第二种投资最少,第三种次之。因此,对于我国一般大城市来说,可选择“强大市中心”的发展模式,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特大城市)时,特别是当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过大而原有道路交通系统无法承担时,可向“薄弱市中心”的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都采用的是“薄弱市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
(二)脚踏实地,着眼现实
调整城市结构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它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整体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突出的交通问题又急待解决。我们必须首先从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发,解决城市交通的燃眉之急。为此,我们要做到“一手硬,一手软”。所谓“硬”,就是要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谓“软”,就是加强城市交通的理性管理。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交通问题产生的外在原因来看,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就是“修路”,以便使道路交通“供需”双方达到平衡。但可以肯定,这种平衡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的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无论多快,都远远赶不上交通量的增长速度。因为修路既起到疏导交通的作用,又可以吸引交通,路修好以后可以通顺一时,但很快又会出现新阻塞。所以说修路不是上策,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毕竟可以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应寻求其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尽快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这一方法就是加强城市交通的理性管理。
2.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
交通管理,包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如车辆管理、事故处理、交通控制、交通法规、道路管理以及交通安全宣传等。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对于交通问题的现实解决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国外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城市交通的科学化管理,并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起到了显著效果。
(1)实现管理技术科学化。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线控面控等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系统,充分挖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潜力,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2)实现管理方法科学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合理疏导交通流,解决拥挤堵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应科学地制定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确定城市应优先发展何种交通方式,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其交通政策的正确实施。
(3)增强全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严肃交通法规,积极宣传,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三)采用科学的交通规划方法和程序
上面提到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对交通最佳方案的选择,其本质是一种交通规划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交通规划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1.交通规划方法。
从城市交通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城市功能、土地使用布局、交通政策、投资体制等)和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运输方式构成、设施网络、运营管理等)既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寻求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未来交通的供求关系。在此基础上,编制综合交通设施系统的规划方案及其相关对策与政策。
2.交通规划程序。
首先应明确规划的目的,确定规划的目标。然后对原有交通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未来的交通需求及供求矛盾进行推算,提出限制交通事业发展的约束条件,特别是财政预算上的限制。接着对所有可能采用的对策方案逐一列出,并按要点对比较方案逐一进行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挑选出最佳交通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