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视高镇钢铁小学校(四川 仁寿620564)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推动下,上识教育逐渐备受关注,其中积极做好上识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并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所给予的关怀,抚慰心灵。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上识教育的发展对策加以研究与分析,旨在实现小学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上识教育;对策
现阶段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对小学教育而言提出了挑战,积极做好上识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其中上识教育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正确行为,激发学生的潜力,并且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所以,每一位教师需要从本质上出发,将上识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加以应用,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主要结合对上识教育的认识,于下文中简要分析上识教育应用的对策。
1、构建教学情景,拉近师生关系
毋庸置疑,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从属性上分析,上识教育属于激励性、引导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方法等给予肯定与赞扬,可在无形当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乐学、善学以及愿学,促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且正处于思维发散以及思想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甚至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并且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在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挖掘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维上的长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所收获,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挖掘学生潜能,因地制宜教学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蕴藏了无限的潜能,作为教师最为主要的作用便是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学会创新,并且在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性的给予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成长,且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敢于发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并且思维方式比较独特,但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等等,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给予批评,是无法满足基本要求的,笔者认为需要对学生加以关心,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长处,或者组织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课堂上让这类学生进行问题的讲解,如此一来,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赏识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尊重每一位学生,指导学生学习
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体现,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尊重,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且自尊心较强,所以教师需要给予理解与尊重,只有让小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以积极的心态不断进取,促使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其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要坚持褒贬结合的基本准则,不能单纯的认为上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相反,要想真正发挥出上识教育的作用,要敢于批评学生,将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及时发现,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真正让学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此之外,在赏识教育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比如要对性格开朗且活泼好动的学生给予表扬,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最好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鼓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方面,教师同样需要遵循褒贬结合的原则,对优等生而言不仅要表扬,还要给予指点,避免这类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对于差生而言需要给予鼓励,使其在日后学习中不断努力。
4、小学上师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要想真正做好上识教育,那么需要多角度的进行分析。第一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位小学生都渴望被老师所关心与理解,所以在上识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对这一问题加以考虑,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并且还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尤其是成绩过差的学生,要与其进行沟通,分析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第二要实现上识教育与随机教育的整合,在小学教育当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即便学生只有细微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与鼓励,比如在课堂中学生注意力得到提升,能够安静听讲,那么则给予表扬,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哪一方面进步所获得的表扬,这样在心理上有一把衡量的尺子,从而表现的更加优秀;第三是要充分发掘学生所存在的潜力。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其中赏识教育的本质便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师的鼓励与巩固下,使其得到更好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取得进步,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做好上识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很多时候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上识教育的作用,对上识教育存在分歧与偏差,没有将上识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在未来的发展进程当中,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使其对上识教育有所了解,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力,真正实现上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的整合、上识教育危机教育的结合,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得到积极向上,实现小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齐静. 小学班级管理中上识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4):56.
[2]雷秀峰. 小学班级管理中上识教育的应用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88.
[3]张海燕. 小学教育中上识的运用[J]. 科学大众,2007(10):14.
[4]王海燕. 上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S1):27-29.
[5]佟淑娟. 浅析上识教育在班管理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18(05):99-100.
论文作者:张群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论文; 每一位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