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_两极分化论文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_两极分化论文

也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谈论文,本质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完整准确地阐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当前理论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谈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今天的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显著特性。有赖于它,人类文明才得以勇往直前。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开端,必须有积极的目的和现实的追求。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社会行为才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人赐给人类的现成制度。社会主义是目前无产阶级为了达到根本目的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从今天的目的走向明天的目的并且逐渐接近根本目的的斗争。”[①]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社会主义目的的角度,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的。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今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因为它是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依据。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马克思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②]而在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代替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它能够解放被已经丧失活力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继续向前推进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时,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的。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束缚社会化生产力的桎梏,因此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制度,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们指出:共产主义经济形态是“在保证社会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③]这也就是社会主义能够战胜资本主义的原因所在。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④]

可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它之所以能够诞生,就是因为它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今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次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得以存在的内在根据。黑格尔说:“某物的存在,必有其充分的根据,……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⑤]社会主义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列宁说:“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⑥]在小生产的基础上是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能够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不但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一切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创造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人类社会进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⑦]“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⑧]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多年以来不注重发展生产力,导致国民经济长期落后,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邓小平还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⑨]他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也就是为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得以存在的内在根据,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真正原因。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明天的目的”

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灭亡,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扼杀了人类的公平和人类的本性;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胜利,就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类公平,复归人类本性。恩格斯指出:“(1)现今的一切贫困灾难,完全是由已不适合于时间条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2)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这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⑩]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要消灭剥削,就必须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之所以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正是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无产阶级要达到消灭阶级对立、消灭剥削的目的,就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途径。也就是说,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目的,而建立公有制,则是实现这一目的手段。因此,邓小平同志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归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没有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归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完全合乎道理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我们之所以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看作社会主义的“明天的目的”,而不看作社会主义的“今天的目的”,是因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之间,还有一个先后顺序,还有一段距离。恩格斯指出:“现在废除私有制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必要”。但是,又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征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1)这就是说,消灭一切私有制,必须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也就是说,消灭一切剥削(不仅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而且消灭一切剥削分子和剥削现象),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这里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且需要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要彻底消灭剥削,就必须实现全部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达到极高的水平。这个目的,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而只能作为社会主义的“明天的目的”提出来。当然,应该清楚,不达到这个目的,就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恩格斯指出:“只有在机器和其他发明有可能向全体社会成员展示出获得全面教育和幸福生活的前景时”(12),才可能实现财产公有,才可能出现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舍弃在外,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分配方式,而是从更深的层次上,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目的,固然要通过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手段;但是,如果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那就是把社会主义外在的具体的特征,当成了内在的抽象的本质,因而不能真正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人们可能会因为我们有了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有了形式上的按劳分配,而降低社会主义的标准,把穷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误作真正的社会主义。列宁在谈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时说:“我们要争取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工作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机器和其他技术改良应该用来减轻大家的工作,不应该牺牲千百万人民的利益来使少数人发财。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就叫社会主义社会。’”(13)列宁的概括,正是舍弃了具体特征,而抓住了内在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邓小平同志的新概括,坚持了列宁的思想,避免了这方面可能产生的误解,不但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三、“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恩格斯指出:任何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15)列宁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根据科学的见解来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也就是如何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应该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16)列宁说得完全正确。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真理没有真正了解,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甚至把生活富裕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而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造成了严重的灾难。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实现共同富裕归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完成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的拨乱反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而人类的彻底解放,首先是经济解放;没有经济解放,就不会有人类社会解放。社会主义之所以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目的正在于此;社会主义之所以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目的也在于此。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经济解放,是实现人类社会解放即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有的人搞不清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是不是还应该加上“实现政治民主”?诚然,没有经济富裕和政治民主,就没有人类的社会解放。但是,殊不知没有经济富裕,焉有政治民主?在一个人人为生活必需品而争斗的社会里,又谈何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之,邓小平同志的概括,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实现人类的经济解放。这是实现人类社会解放的入口和前提。恩格斯说: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7)道理就在这里。

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导致了阶级对立和贫富两极分化,使极少数人在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发财致富,得到发展,而处于资产阶级统治之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却不得不在贫困之中挣扎,更谈不上什么发展。正象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18)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反对把人作为手段,而主张把人作为目的。他们针对资本主义使多数人遭受苦难和窒息的罪恶,提出了社会主义实现人类生活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未来新社会的一切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都应该围绕实现人类彻底解放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在回答“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时说:“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19)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有人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社会主义的目的,而是共产主义的目的。这是不对的,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0)请注意“之后”一词!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之前,人就已经获得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舍弃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手段,而抓住社会主义的今天的、明天的和根本的目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1版,第19卷,第26页。

② ⑩ (11) (15) (17) (20)《马恩选集》第1版,第2卷第83页,第1卷第216页,第219页,第4卷第247页,第3卷第322页,第3卷第12页。

③ (12) (18) (19)《马恩全集》第19卷第130页,第42卷第377—378页,第3卷第507页,第42卷第373页。

⑥ (13) (16)《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549页,第1卷第391页,第3卷第571页。

④ ⑦ ⑧ ⑨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页,第3卷第116页,第2卷第191页,第3卷第225页,第3卷第155页。

⑤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59页。

标签:;  ;  ;  ;  ;  ;  ;  ;  ;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_两极分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