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张忠杰论文_张忠杰,吕志丹,姜茂慧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张忠杰论文_张忠杰,吕志丹,姜茂慧

张忠杰 吕志丹 姜茂慧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其住院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后的效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和护理满意度(9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8.3%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方法其临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效果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July 2017 were 120 cases of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96.7%)and nursing satisfaction(98.3%)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88.3% and 81.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thod in the nursing of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significant,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rrhythmia;nursing effect

循证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谨慎、明确且明智地将其研究结论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进而获得证据,以此作为临床护理中的决策依据,是循证医学与循证保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本研究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均在发病的48 h内入院接受治疗,按照其住院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58.4±4.7)岁,其中快速心律失常患者32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9.1±5.1)岁,其中快速心律失常患者3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给予患者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其进行动态心电监护;合理调整患者饮食;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预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等[2]。

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控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严格控制探病时间以及人数;患者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两周内出现心律失常,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此特点对患者进行监护,预防患者便秘且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如患者出现先兆反应,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抢救,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相关知识,减少患者对于治疗的疑惑,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且需要熟练掌握用药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血压变化的具体情况赌气输液速度进行调节,并在静脉推注药物时保持匀速状态,此外在进行联合用药时,需要全方面考虑用药的禁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且护理人员应该端正态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相处,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且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以上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方法进行护理,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根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大概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心肌梗死急性期间伴有心律失常情况[4]。所以,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应用规范化、科学化的急性护理方法[5]。循证护理作为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具计划性、严谨性、具体性以及科学性的护理方法,能够推动护理实验以及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方法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施以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满足患者对于护理的需求,促进护患和谐相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 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3):148-149,152.

[2]鲁登桃.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5):163-164.

[3]孙 静.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4):5355.

[4]潘 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4,(1):197-198.

[5]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7):102-104.

论文作者:张忠杰,吕志丹,姜茂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张忠杰论文_张忠杰,吕志丹,姜茂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