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教学方法:提高“问题教学”的有效性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问题教学”教学方法:提高“问题教学”的有效性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点题教学法:提升“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有效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积极倡导“问题教学”,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但知识是能力、情感的载体,能力、情感则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开拓。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开展“问题教学”,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问题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笔者就实施“点题教学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有效“问题教学”的可行性做法,谈点个人的粗略体会,以供大家思考。

一、“点题教学法”的构建

点题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点”是指教材知识点,“题”是指有效问题。“点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知识点问题化,高考考点试题化,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以问题为中心,以共同探究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萌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点题教学法”的实施

1.“点题教学法”的支点: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预设生成有效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学生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当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点题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2.“点题教学法”的重点: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以问题统领知识

当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是没讲知识点和高考考点,而是知识点和考点没有讲透;不是没有题目,而是题目数量、深浅、结构的训练不能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相匹配,点题建构的时效、轮次安排不科学,容易出现满堂讲知识、问题探究少或无效问题多、能力提升少以及教学起点高、知识能力两张皮等现象。为此,如何科学地将知识转化成问题,以有效问题统领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应确定将哪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一般情况下,单一的、陈述性的知识不是问题设计的主攻点,程序性知识、层次性知识(描述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更具有问题设计的意义。每节课都有学习的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设计就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的重点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国家财政”一课时,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不需要着力设计问题,而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支关系的确定等应成为师生教和学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要考虑将知识设计成什么样的问题呈现给学生。问题的设计要瞄准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紧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可供选择、不同能级的问题;根据重点解析、难点突破的需要,设计循序渐进、形成梯度的问题;根据不同学段、不同轮次教学的需要,设计不断提升、步步为营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设计还应注意有效性,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尽量少设计非此即彼的问题,多设计发散型、启发型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特别是要删除那些与教学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精减教学语言、清洁教学时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教学“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这一作用时,教师可对应这一知识点设计以下系列推进的四个问题:(1)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要求是什么?(2)经济不平稳运行有哪两种情形?(3)应对两种不良的经济运行状态,国家怎样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4)国家在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时,相应实施的货币政策又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设计,低起点、小步子、成梯度,既可让所有学生积极思考,又能让优秀的学生产生挑战;既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再次是由谁来设计问题。传统的问题教学,更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验证假设。这较“注入式”“满堂讲”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多了,但是长此以往,问题仍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没有独立的见解,主动性仍然被抑制。点题教学法提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和题目设计的主要承担者,但不是唯一的承担者,要改变教师独霸“题”空的状态,要发动学生通过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和设计考题,变“学生答”为“学生问”,把学生的主体参与放在首位,让他们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使“主体”真正地“主动”起来,课堂教学也就能够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服务。

3.“点题教学法”的起点:创设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知识教学

情境是问题的载体,好的情境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运用点题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思想政治教学可尝试通过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知识是问题的原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载体,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知识学习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应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的热点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利用趣味故事、特色广告、名言警句等创设问题情境;叙述是教师的基本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同样可以吸引学生,达到较好地引出探究问题的效果。

如在呈现上述“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四个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进入思考过程,而是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入手设计以下情境:“1993~1997年,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1998~2003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2005~2008年的上半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为什么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由此引导学生进入序列问题的探究,水到渠成之后,跟进创设问题情境:“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全球联手应对经济衰退共度时艰。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我国带来的影响,你认为我国目前应该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这样借助情境就使所呈现的问题具有障碍性、挑战性,把问题嵌入情境之中,形成悬念,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4.“点题教学法”的落脚点:着眼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点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和魅力,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点题教学法的运用要注意通过问题将前后知识进行串联,从知识的联系上迁移知识,培养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将不同知识进行比较,从知识的混错中归类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将重点知识和疑难知识进行问题变换,通过变换问题情境、变换设问角度、变换问题条件等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学习的归宿,也是“点题教学法”的目的。在问题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会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学生编题编不到“点”上,在这种情况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确定时间的长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小组学习等都是具体方式。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在对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说,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可以不作分析,或不作重点分析。教师点拨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困惑上,放在方法、思路、策略的指导上,提醒学生用哪些知识点铺垫,一般的思路是什么,对应的知识层次有哪些,出错的思维拐点在哪里,从而建立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型,以期让学生达到完整、全面了解知识的全貌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点题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进行角色转换,从“知识传授”逐步过渡到“问题解决”,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教师设问转向学生能问、敢问、会问、善问,由疑而思,由思而学,释疑求真,这样才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实施点题教学法,教师的工作任务不是减轻,而是更加繁重,要备课、上课,不仅要有一套完整的点题构建设计、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课堂的引导推进措施,而且要善于呈现问题,改进评价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展开小组竞赛等,激励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成为问题的主人。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形成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问题储备,积淀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够巧妙地设计问题,进而能于教学中布控、引导和解决生成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点题教学法的运用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让“问题教学”真正在课堂中扎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  ;  

“问题教学”教学方法:提高“问题教学”的有效性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