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波
深圳远鹏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 518035
摘要:建筑领域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建筑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效益,装配式建筑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其施工效率高且具有环保性,因此受到了众多施工企业的青睐。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展开讨论,希望能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相较于传统建筑来说,装配式建筑有着多项优点。比如,在装配式建筑建造阶段,一些零件会事先在工厂内定制,运送到施工场地内进行安装即可,随后再开展后续的施工工作。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大大缩短建造时间,节约人力与物力,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且,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过多的污染,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有助于促进建筑业的绿色环保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
1、施工时间短
装配式建筑施工跟堆积木一样,将工厂量产出来的建筑材料搬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的拼装和固定,形成各种造型的建筑体。建筑拼装过程中整体的协调行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有某个方面拼装的不到位就会造成建筑整体结构的不稳定。
2、建筑、装修同步施工
传统的建筑施工作业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展装修作业,而在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后,能够实现建筑与装修作业的同步开展。
3、低碳、绿色,符合环保要求
如今节能环保理念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艰巨。大量的建筑施工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建筑行业想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中,许多材料都是由工厂生产制造的,采用的原料也都是低碳环保材料。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能耗,满足绿色建筑建设要求。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1、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
(1)整体式楼板和支座处的连接设计。在对整体式楼板以及预制墙板施工前,必须要保证其在水平方向上要有至少10mm的搭接,在施工过程中,在搭接的地方跟楼板之间要采取防止其漏浆的措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整体式楼板施工过程中漏浆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预制的整体式楼板出现开裂的问题。
(2)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改进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设计,根据施工实际,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对内线管进行排布设计,以防止交叉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到工程进度。
(3)PC构件易损处加强设计。PC构件设计阶段,需要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优化改进,防止预制构件在运输以及安装施工阶段发生开裂情况。
2、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储藏
(1)预制构件的运输。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容易因运输工具内部或是外界碰撞影响导致破损问题出现。通常来说,预制构件的运输路途较远,因此在运输前期,应当综合分析运输路线与外部环境情况,如有必要还应当进行实地勘察,最终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保证预制构件的顺利运输。
(2)PC剪力墙的堆放方式。剪力墙需用堆放架进行堆放,在对堆放架进行预制时,要保证它的刚度以及承载力满足支撑要求。因为PC墙板的外侧面强度较低,不能作为支撑面,所以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预制构件易损部位的防护,才能防止因为对方方式不合理而造成构件破损现象的发生。
3、预制构件的吊装和定位
(1)预制构件吊装时对垂直度的控制。目前,预制构件在吊装施工时,一般存在着施工精度低、浇筑过程中位移现象严重、斜撑调节精度低等种种问题,面对以上问题,施工人员在吊装施工时,必须要严格参照施工质量规范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方式将施工误差控制在1mm左右,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应的薄弱部位进行一定的加固,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螺栓的定位。预制结构与现浇结构都是以螺栓连接为主要的连接方式,但在工程实际中,往往会有螺栓掉环、拧不上去等现象的出现。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施工人员务必要采取试拧螺栓的方法仔细确认螺栓与其空洞的尺寸是否一致,再确认满足要求后,才能将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连接在一起。
4、转换层施工技术
(1)控制现浇结构层的平整度及标高。施工人员在架设模架前,除了要先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之外,还要要求相关测量人员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作业,这样才能保证模架架设的精准性。在模架架设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还要再次核查底板、外墙和梁等部位标高,再确认情况无误后,才能开始浇筑混凝土。
(2)控制垫片的设置偏差。施工过程中,有些时候需要使用到垫片,使用时必须预先将放置面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处理,确认放置面上没有出现任何杂物后,才能由测量人员测算出放置面的标高,计算预制构件落位处的标准高度,最后再依据相关等式进行层高的计算。在确认放置垫片的位置后,使用符合要求的垫片,这样才能避免垫片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干扰而出现倾倒和位移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3)控制水平缝的宽度。根据施工质量要求,在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应该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一般设计25mm的水平缝宽度,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有序进行。
三、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1、完善构件管理体系
首先,优化构件采购系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将构件尺寸、强度、灌浆饱满度、钢筋直径间距以及坐浆层厚度及安装尺寸存在的误差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且利用各种新型检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进而上传给管理系统。其次,优化检测系统,确保构件供应质量,在工作中根据现行的检测标准规范及经验来开展工作,将存在质量问题的构件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将现场检测采集到的信息归类整理,确保构件通过检测之后,才可进入下道施工工序。
2、人员与机械管理优化
科学、有序地组织人员与机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点。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人员与机械组织的控制要重点关注,结合工程实际组建一个强有力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部。项目部下设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沟通理解,认真履行义务,责任到人,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关系,条件充分的话要设置质量小组,小组成员要密切监控各自责任范围内的质量因素。对于施工中工序的衔接、构配件之间的搭接以及套筒灌浆施工更需要引起施工方的特别注意,只有组织、技术和经济措施多管齐下才能保证装配式施工质量。
3、后期完善工作、质量维护方面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这种建造技术方法,在构件组合与管理上匹配适应使用有待强化,在使用的管理体系与方法上还不是很成熟,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与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与管理,同时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使用经验,施工技术人员应将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记录,通过施工事后的数据分析,进行总结。在分析有关信息时,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需要进行技术调整的措施,管理工作人员就能使用科学的补救措施进行质量维护。
结语
当前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水平还不够高,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需要建筑领域技术人员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时间应用的研究,结合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案,并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效果,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装配式施工技术方法,促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
[2]李焕明.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7(08)
[3]李胤楷.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
论文作者:杨水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建筑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楼板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